【迟来的repo】从精准绘制神话、宗教和历史大事件里那些完美、理想化的形象,到走出画室观察身边的日常事物,描绘自己对树木、草堆、海滩、建筑、动物、街景所感知的直接印象,这些在学院派沙龙画展上的落选者,或许未曾想过有朝一日成为「缔造现代」的19世纪艺术巨擘,而只是在日复一日地练习,练习如何从技法上淡化黄褐色阴影,练习如何塑造朦胧阳光下的大气振动,练习如何大胆地涂抹厚厚的颜料,创新笔触的排列组合。
浦美奥赛展的现场有很多美术课本上的经典之作,譬如梵高的《卧室》与《自画像》、米勒的《拾穗者》、莫奈的《干草堆》、德加的《芭蕾》与《赛马》。而这些画作的背后,则是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变革、摄影技术的发展、从日本舶来的工艺风物、画家们爱恨情仇的私人轶事.etc。
从古典走向现代,21世纪的我们在多彩焰火里追光。感谢朋友上周的看展带逛,还推荐给我了两本延伸读物,一本是《认识印象派:艺术从此自由》,一本是《印象巴黎:印象派的诞生及其对世界的革命性影响》。
美术史小白表示其实也可以从《印象派画家的朋友圈》这本手绘插图读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