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是松月呀
369关注13k被关注47夸夸
互联网领域优秀贡献者
运营人,目前一人公司
日更公众号5年,减肥50斤
公众号「野生运营社区」
播客「一把卷尺」
出过两本运营书,VX:songyue-truth
置顶
是松月呀
2年前
2013-2023,十年,该换一个身份啦。

正式变成个体户了,现在小女子是自由身一枚,欢迎各位老板们建联、合作和勾搭呀🙋‍♀️

松月10月总结:卷了10年,我兑现了“1人公司”承诺

4010
是松月呀
14:35
流汗到模糊。
00
是松月呀
12:20
我每次无论线上听课还是线下,都会记三份笔记。

这也是在前司当课程产品经理养成的习惯,这两天和朋友聊起,朋友说很有启发,也在星球中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会写三篇笔记,分别是::
一篇是“学到了什么”,视角是学生;
一篇是“课程结构是什么,有什么优化空间”,视角是课程产品经理;
最后一遍是“运营侧的观察”,整个课堂的气氛、设计和起承转合,有什么优化空间。

大多数人听课只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

这种笔记方式比较突出的优势地方,其实是打破了单一身份认知的局限。

我们平时被困在一个固定的角色里——我是学生,我是听众,我是用户。但你强制自己同时从三个完全不同的权力位置去观察同一件事,这本质上是在解构身份、内容和体验。

学生视角是服从的、接受的;产品经理视角是审视的、设计的;运营视角是操控的、引导的。

这三种视角代表了教育场景中的三种不同关系。

当你能够自由切换这些身份时,你实际能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去观察事情的全局,即使你不是做课程产品经理或运营的角色,也能在平时很好的培养“用户思维、同理心、运营感觉”。
13
是松月呀
09:53
订阅13W+的播客说不做就不做,50+个听友群说解散就解散。

嘿,我挺酷的!​

坚持很酷,放弃何尝不是另外一种酷呢😎

为什么我不更新播客了,还把50多个听友群解散了?

42
是松月呀
09:03
这狗,好像人。
10
是松月呀
07:18
有人做GEO,就有人做“检验你的品牌被GPT提及了多少次”的网站。

一个需求,又会诞生下一个供给,商业真有意思。
10
是松月呀
06:57
9月5日,百色起义公园。
31
是松月呀
1天前
小红书虚拟电商里,才华各领风骚数万年!发现一个很特别的玄学切入角度,妙哎!
00
是松月呀
2天前
每周花一天,去过你想象的退休生活。

很多年轻人每天苦哈哈的生活,心里都有一个声音:早日退休,过上理想的日子,不用早起,不用打卡,不用做牛马。

但我们根本就不用等到真的退休,每周花一天,就可以提前感受。

有一天半梦半醒,我看到了55岁后的自己:

依然不到6点早起,起床后浇花和喂鸟,穿好衣服去公园里散步;

散步回来路过菜市场,买上今天想吃的蔬菜水果和肉,回家感觉有点累,又睡了一觉。

醒来后淘米、煮饭、烧菜,吃饭边打开腾讯视频看那时候最火的下饭视频,吃完饭晕碳了,决定再睡一觉。

醒来后洗碗,此时微信置顶群“每天一小时羽毛球”李姐说,体育馆1楼见,看到信息手忙脚乱背着羽毛球拍出门了。

打完球回家洗澡洗衣服,这时候晚9点,突然想起兴趣岛的老年班“学红楼赏析”的直播还有半小时,速速平板打开边听边做笔记。

10点钟洗漱睡觉。

不知道为啥,这一幕幕好清晰啊,不用等到55岁,我想享受退休生活,现在就能。

难道缺的是时间和钱吗?

并不是,是能适应“你可能不再被人需要,但也能怡然自得过自己日子”的那种心境。
30
是松月呀
2天前
来吃杭州菜。
30
是松月呀
2天前
为什么你写的笔记无效,因为你布局的场景太窄了。

最近在辅导陪跑的企业写小红书+聚光投放,执行的小伙伴习惯性的聚焦:这课解决什么痛点、为什么要买、和市面上其他课程有什么区别……

但站在用户的角度看,购买一个高决策的产品,前期会经历漫长的搜索历程,或许压根他就没想到他的解决方案是要买个课。

举个例子,我是一个开面包店的,现在的问题是:我拍照太丑了,放到点评等平台,顾客观感不佳。

大多数人面对这个问题,不会立刻想到我要去上一个课,而是会去搜索“如何拍好令人有食欲的烘焙产品”。

所以,你发的笔记做的投放,不仅要围绕用户做出决策的单一环节,当用户遇到问题在小红书上搜索的时候,就应该能看到你才对。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