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Lucas小杨
101关注3k被关注4夸夸
前字节产品经理
现在出海AI工具站探索ing
Lucas小杨
25天前
今天和同事开会用回了飞书会议(之前用了挺长时间腾讯会议)

会议结束时由AI自动生成了个【智能纪要】,本来没太当回事。后面有空时点开看了看,发现总结得真到位,自动生成的流程图也画得逻辑清晰且内容精确,有点被惊喜到🧐
50
Lucas小杨
1月前
最近越来越重度依赖AI了

体验了下Manus,发现真的很好用,拿来做旅游攻略很合适。一些复杂的、专业的信息搜集的活,它也比我自己做的要好得多

Claude开通了200刀一个月的MAX套餐后,可以放开聊天了,有一个对话持续和它聊了一个多月,现在基本创业上的所有问题都会先和它讨论,然后再做决策,情绪emo的时候也是先找它做心灵马杀鸡

Claude Code也用了快俩月了,现在基本没自己写过代码了

回过头看24年的9月,那时觉得AI真牛逼。现在又一年过去了,这种惊叹的程度丝毫没有减弱,有点不太敢想象5年10年后的世界是怎样的了
81
Lucas小杨
1月前
做得好细致,学习了👍🏻

空弦Uni: 我也来分享一下最近的小成果和收获。感谢飞哥,这三个半月我也有了自己的小果树们@哥飞 最近一个月开发了两个站,其中有一个是我将之前的经验总结、复盘好后提前制定了一个小计划并按部就班当作实验田的「老词新站」。这个是一个 AI 工具站,但是这个词在近两年不算是新词了,竞品网站巨头林立。 这个网站是 8.31 注册完域名,9.1 才开始开发的,这次产品比较复杂我上来直接用品牌名注册的域名,所以心理对这个产品的细节预期比较高,9.10 才完成开发接入 vercel 的埋点上线,9.11 下午接入完支付接完 GA4 埋点正式上线。 接完支付的 24 小时内开了两单,过了一周域名 DR 22,当时还发了一个即刻,不过发完即刻第二天发现 DR 到 25 了。因为是品牌词,这个域名之前应该没人买过,注册域名时 DR 是纯纯的 0。 这次比较大的收获是:天下武功为快不破。 这个快并不是单纯的上线快,我觉得很多时候还要多从用户角度去思考: - 产品细节上怎么让用户更快地有感受,能够让 ta 一进到你的页面就能产生某种情绪,不要让用户面无表情地进入、然后面无表情地秒关页面; - 怎么让用户的反馈更快地到我这里。我的 GA4 上第一波埋了 30 多个自定义事件,整个 MVP 用户的操作路径全覆盖到了,不需要用户发邮件拉出看板一看就知道哪块可能有问题; - 让用户产生某种情绪后能够更快消费这种情绪:这个是前两点综合起来的感受,因为我设计了一些玩法能够让用户产生某种情绪,并且埋点很多我能够大致知道再哪些地方补充上合理的引导能够让用户的情绪转化为下一步操作:停留、分享、付费等。操作的流转一定要快、丝滑,要衔接得上。

00
Lucas小杨
3月前
感谢分享,非常有启发👍🏻

Andy四海为家: 【出海一周年,实现月入万刀】 大家好,我是 Andy四海为家。从去年 7 月离职做出海到现在,刚好 1 年。今年的 7 月份网站订阅收入加起来超过一万美金,也算是实现了一个里程碑。 我之前在哥飞公众号也有两篇文章 「产品经理从0开始做网站」 「3个月实现每天从谷歌获取流量破千的网站」 感兴趣可以看看。今天打算给哥飞的群友们分享一点个人的小经验,仅限于个人的经验,每个人的方法不一样,大家作为参考即可。 1、第一个想要分享的是关于聚焦,这个点我觉得可以分为是否拿到正反馈来讨论。 先说如果已经拿到正反馈的情况,比如我拿正反馈还是比较快的,在一个站已经有不错的收入的情况下,中途还断断续续做了很多其他站。我算了下,出海到现在一共起了 10 个 nextjs 项目,虽然其中有 6 个站收入都大于 1 美金,这个成功率好像看起来还行,但是加起来还不够主站的零头,并且耗费了很多精力。因为但凡做过SEO 都知道,开发需求是最简单的事情,需求迭代、做外链、SEO 关键词优化这些才是会后续不断耗费精力的事情,并不是开发完就放那边一劳永逸。 如果我把精力聚焦在已经有正反馈的这么一两个站,收入可能会更高。(我至始至终就我一个人,如果你有团队那可能另说) 另一种情况是还没拿到正反馈的朋友。 我发现很多新手一上来就喜欢做多语言,整了一堆垃圾海量页面,这里并不是要反对做多语言。因为我觉得对于新手朋友,多语言面临的问题是你需要的维护成本会翻很多倍。有的人可能觉得不就是写个脚本 AI 批量翻译 json,我之前也是这么干的。但是你做了就知道,并不是所有词在各自的语言都有搜索需求的,有的词可能在西语根本没人搜,或者 AI 翻译出来的并不是真正用户搜索的词。你们可以拿出 GSC 看看自己的页面,看看自己的真正有流量的页面占到所有页面的百分比是多少。并且每次想要新上线一个功能页面,就要多产生十几个页面,维护成本也比较高,如果你需求针对对不同语言调试不同的prompt ,又是一块成本。所以我如果你之前没有做成功过,先踏踏实实做好一个语言,把这个语言的页面优化到极致,拿到流量了熟练了再考虑多语言。 还有就是也别一下做很多站,这里不是说不要去追新词什么的,而是先把一个站做好。我之前帮一个朋友看站,他做了好几个站,都没有什么声音。我看了他做的,连基础的 canonical 这些配置都没写好,然后外链也是换了一堆垃圾的全站外链,一个没做好就去赶着做下一个了。。 所以找到一个有价值的需求后(具体如何判断有价值下面说),踏踏实实的按照刚入哥飞群时候发的那一堆聊天记录的文章里的内容进行优化,查缺补漏,确保每个页面都是精品页面,是真正有谷歌搜索需求的页面,而不是靠自己臆想出的需求的页面。 以上是我分享的需要聚焦的内容。 2、第二点想要分享的是如何判断这个需求是否值得做。 注意我们需要去发现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说实话到目前为止我几乎没有去追过热点,我都是做老需求的重建。我分享一个我自己的判断理论,一个需求值不值得做,看两个点。 第一个点是AI的介入是否会提升使用体验。举个例子,我之前剪过一段时间视频,比如需要找海浪的音效,传统找音效的办法是去专门的音效网站,需要订阅会员,然后搜相关的词,但是你英语不好很难精准找到你想描述的感觉;而AI生成音效可以快速输入 prompt 生成你想要效果。这个就是 AI 介入提升了传统解决方案使用体验的例子,价格更低、找得更快。 第二个点是这个需求在之前是否有足够的商业价值。简单来说,这个需求没有 AI 之前,用户也不会付费,那你用 AI 想做付费也比较难。。我之前做过一个 AI 生成颜文字kaomoji生成的站,现在域名已经挂出去卖了。现在复盘这个站,核心原因就在于这是一个「维生素」需求,太弱了,不会有人为了这个需求付费,想做订阅比较难(做广告站可以,不过需要较大的流量)。 上面是基础判断,除此之外还要看有没有大型的初创公司介入或者已有有人早你一年两年做了。上面那个音效的例子是不是有人想要跃跃欲试去看搜索词了,但实际已经有头部的 elevenlabs 这种玩家在,虽然也可以分到一杯羹,但是你的 API 可能都得调用人家,怎么和人去竞争。还有一种情况下是即便没有大型初创公司的参与,但是这个赛道已有好多人在早一两年就做了这个需求,要超过已经比较难了,需要耗费很多精力,timing 很重要。我有个站花了几千块钱买外链、体验比对方好,但是排名就是比对方低,就在于对方做得比较早。 3、第三点想要分享的是注重产品体验。 你做 AI 工具站做 SEO的核心是解决用户需求,不是欺骗谷歌让他给你好的排名。所以在开发的时候除了兼顾 SEO 需求词分布外,也需要注重用户的交互体验 应该是六月底的时候谷歌核心算法更新了一波,我的几个站流量涨了不少。我个人感觉是谷歌把用户交互好的站都「奖励」了。所以一上来不着急发各种外链,先好好打磨自己的产品,以解决用户的需求为主,辅以一些高权重的外链,流量自然会上来的。 4、第四点想要分享的是关于外链 外链质量远大于数量。如果让我现在重新做一个站,我可能只会提交那几个头部的导航站就行了,不会去和导航站交换外链。然后再做做 guest post、niche edit、甚至 digital PR、HARO 等。 这个可以根据自己预算量力而行,我最开始还没收入的时候,觉得买 toolify 之类的 99 美金都觉得贵。现在做 digital PR 一个 campaign 就要五千多美金,一个 guest post 300 美金都是很正常的。 外链这块我是找专业的人付费咨询,根据自己的预算、关键词排名等情况,规划好未来几个月的外链策略,然后外包出去。 5、第五点想要分享的是要舍得花钱,节约时间 简单来说能用 vercel 就用 vercel,别为了省钱自己买服务器,好的产品值得你付费。能用 supabase 就别自己自建数据库浪费时间。写代码的模型能用 Claude写就别为了省钱用便宜的模型写,SAAS 服务能用最好的尽量用最好的。无形中给你节约很多时间,相当于你也是在用这些小杠杆组合去撬动更大的东西。大家如果在大厂日薪一天 1000 人民币算,浪费时间去折腾基建,算下可以订阅多少个 SAAS 服务。还有就是也可以适当去付费咨询,少走弯路。 6、第六点想要分享的是保持高精力 之前有一段时间很焦虑,晚上睡不着,第二天睡到大中午。当我一个月赚 6000 美金的时候想着一个月 赚10000 美金,实现了之后又想着一个月赚 3 万美金,欲望是无止境的。再加上有一些像素级抄袭你的站搞你心态的情况下,其实每天状态不是很好,确实比上班累多了。上班至少旱涝保收,你做不好是老板公司给你兜底,你至少还有工资可以拿,做好了还有奖金。但是自己给自己打工没人给你兜底的,需要保持每天的产出。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早睡早起,这个确实很难。可以花时间研究下如何快速睡觉。我最近保持了差不多 2 周早睡早起,白天别太累,吃点清淡的,晚上好像更容易睡着。 以上就是关于分享的所有内容,谢谢阅读。

10
Lucas小杨
4月前
2025上半年过去了,充实、快乐、收获满满的半年

期待2025的下半场🥳
00
Lucas小杨
5月前
很有启发的拆解👍🏻

HackerQED: 可以通过 3 倍这个数字来规划下一步增长,这是昨天在飞哥的活动上 Henry 的一个说法,仔细想想非常有道理。 3 倍作为增长目标很合适,10倍可能没思路,但3倍一定有,同时也不会鼓励通过单纯堆数量来解决,从而带来滞涨。 然后 3 倍可以进一步拆成更小的目标,比如我想要两个月把 mrr 翻三倍,就可以是每三周找到一个 50%的增长点,或者每一个月找到一个大约翻倍的增长点。这样想起来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 上面的拆分其实直接来自于我的复盘,我 2 月到 5 月所有产品的收入翻了三倍(底数不大),复盘下来确实是上面的节奏,几个 50% 左右的增长点构成的。 - 重新选品,找了转化率更高的刚需品类 - 一次性购买转订阅制,提高留存 - 整体优化用户转化率 - 谷歌广告投放 这么拆分下来,我对接下来的路径就不慌了,不像原来一样感觉压力山大。 每三周拿到一个 50% 左右的增长点,或者每个月拿一个翻倍的,就能持续下去。 而在我这么小的体量,这么多技能点尚未点亮的情况下,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 然后一直困扰我的“如何规避滞涨”的问题也解决了,就是什么事情单纯耗力气时间应该不做,什么时候应该下决心花精力横向扩展。 通过规划增长的方式来思考,这个事情就变的清晰了: 有些横向扩展会伤害之后增长的可能性,好比摊子越铺越大,这种就不做; 如果有办法能控制住扩展之后的工作量,而且有可预见的可观收益,就坚决去做。

20
Lucas小杨
6月前
最近没怎么读书,碰巧生财前几天寄了本小册子过来,挑了感兴趣的十几篇文章看了看,惊喜地发现有种拍烂大腿的收获感

今天读到两篇讲休息的文章,很有感触,简单摘录下

创造财富更需要理直气壮的休息,真正让我们赚钱的,是思考力、判断力、创造力,而不是“劳作”

越想长期做一件事,越需要保护“想做”的心力。长期主义,不是坚持不懈,而是“我还愿意做”。记得时刻在油箱里留点油
23
Lucas小杨
6月前
保持低欲望是幸福的关键
10
Lucas小杨
6月前
一点感触:在解决问题时,抓住问题的核心是最关键的

最近发现Replicate的成本涨得很快,原本以为是最近用户调用量变多导致的,所以打算换新的API平台或研究自部署

调研完几个平台后,就想着进一步去计算下目前的调用量具体有多少,看看切换平台后能节省多少费用

结果最后算下来发现,成本的上升并不是正常用户的调用量变多了,而是代码有漏洞,有一些模型被人刷了不少量

如果没找到这个关键点,只是单纯换到更便宜的平台的话,那么可能折腾一通后,还得看着水涨船高的成本发愁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