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灯亮了
426关注4k被关注8夸夸
忙着生活/修心
🐦:茶灯灯ligtness.eth
📿近期沉迷东方文化
置顶
灯亮了
3年前
“见山河大地都在自性中,自性也在宇宙万有里,斯人将无憎恨。

当吾人了悟万有皆化为自性,见万物皆为一体,何复妄想、迷惑与忧伤。

遍及一切处,彼为光明,无形无象,完美无疵,一体不可分割,纯净,邪恶所不能侵,无所不见,无所不知,超越一切,本自存在。

耽迷于幻觉妄想者,堕入无明之黑暗。完全执着于灵性知识者,投身于更大之黑暗。”
92
灯亮了
3天前
00
灯亮了
4天前
来日本住寺院咯
00
灯亮了
18天前
在池坊跟着老师学了一节日本花道。
隋唐时期,一位日本人来到中国,学习了天台宗佛前供花,回到日本传承了五百年(有文字记载历史)。到今天,国内仍有文字载,却已没有懂得的人。
10
灯亮了
19天前
回国飞机上,我看完了《中国是部金融史》。
这本书没有炫技式的经济学术语,却以清晰的讲故事的形式,揭示历朝历代货币与权力之间复杂而紧密的关系,很好读。正好结合美联储降息,一起写一下读后感。

从白银到美联储、比特币:货币权力的死循环与新隐喻

00
灯亮了
22天前
鸡零狗碎,图一是用图二费劲吧啦摆拍的。
酒店里的孔雀,每天喜欢不分日夜呱呱扯着嗓门叫,站在室内顺毛梳洗打扮扮帅哥,没事还总飞出酒店门去海滩溜达。
2018年特朗普和金正恩在此会晤,握手后留下图5此人类节点印章。
饭太贵了,也不太好吃,不建议吃,建议饿死算了。
20
灯亮了
24天前
今天才知道,嘉佩乐的名字来源于御夫座最亮的一颗星星,好浪漫,住进来就像小王子一样,住在一颗星星上。
00
灯亮了
26天前
人类的大脑本能地追求意义,试图理解环境、任务或随机现象中隐藏的“规则”和“目的”。这种倾向既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基础,也是许多迷信、误解或过度解释的根源。
00
灯亮了
1月前
凯文·凯利,过去半个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技作家之一。他的28条最佳写作技巧同样也很适合创作,抄一下作业:

1.不要追求做最好的。要做唯一的。

2.不要为了赚钱而创作;而是为了创作而赚钱。

3.最重要的是要把最重要的事情作为最重要的事。

4.总是要求有截止日期。这样做可以剔除多余的内容,防止你坚持完美(这会限制你作为作家的发展)。

5.要写一些难以解释的东西,可以给朋友写一封详细的信,说明为什么它如此难以解释,然后删除开头的"亲爱的朋友"部分,你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初稿。

6.任何有价值的写作都是无穷无尽的。既然你无法限制工作量,那就必须限制你的工作时间。

7.书永远不会完成,只会被放弃。

8.当你卡住时,睡一觉。在睡觉时给你的潜意识一个任务。你会在早上或下次坐下来写作时得到答案。

9.一个好主意需要大量坏主意作为基础。

10.最好的老师叫"实践"。

11.效率被高估了;浪费时间被低估了。

12.如果你有一个好主意,就把它写下来。不要以为你会记住它。

13.写作不是自私的;它是为了我们其他人。如果你不做你的事情并分享你的写作,你就是在欺骗我们。

14.如果你删除手稿的第一页,大多数文章和故事都会显著改善。

15.从动作开始。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方法是教你所知道的(而且你可以通过写作来大规模地做到这一点)。

16.生产力常常是一种分心。不要追求更快地完成任务的方法。相反,要寻找你永远不想停止的写作项目。

17.偶尔你的第一个想法是最好的,但通常是第五个想法。你需要把所有明显的想法都排除掉。试着让自己感到惊讶。

18.注意你所关注的事物。

19.要变得有趣,只需以非常诚实的方式讲述你自己的故事。

20.讽刺的是,写书的最佳时机是在你完成该书的演讲巡回之后。

21.阅读你最喜欢的作者曾经读过的书。

22.当你找到真正喜欢的事情时,慢慢来。

23.每天写点东西的主要原因是,你必须丢弃很多好作品才能达到伟大的作品。为了轻松放手,你需要确信"还有更多"。你可以通过稳定的生产来获得这种感觉,而这来自于稳定的写作习惯。

24.习惯比灵感更可靠。通过养成习惯来取得进步。不要专注于成为更好的作家。专注于成为从不错过写作环节的那种人。

25.一篇文章的质量取决于其结构。确定好结构,想法就会到位。当读者甚至没有注意到结构时,你就知道结构是好的。

26.要写出好东西,就去做。要写出伟大的东西,就一遍又一遍地重做。发表伟大作品的秘诀是花大量时间重写。

27.当有疑问时,回归诚实。多说些你真正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试图听起来很聪明。

28.像这里看到的原则不是法则。它们就像帽子。如果一个不合适,就试试另一个。

https://youtu.be/14pW1PdGrRo?si=IpRTyhriSEr0JU4w

416
灯亮了
1月前
如果说人脑是一个预测大模型,那么无论是经济体系、政党文化、社会规范,还是宗教信仰,它们所传递的信息输入几乎无一例外都在强化我们的“自我意识”。
这种强化并非中立,本质上是在不断制造冲突,被我们内化包装成所谓的“文化”,成为我们的个体偏好或偏见,最终塑造为我们对所谓“自我”的定义:我是这个#标签,而不是那个#标签。

自我意识因矛盾而存在。只有当冲突显现时,自我才会被彰显。自我意识的本质是一场持续的内在斗争。

过去的一年中,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开始沉默了许多。我无法确定,被环境塑造的这个“我”所说的话,究竟是谁在发声。

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表相的事物,比如性,或是任何具体的欲望。而是源自我们对“自我”的执念。

或许你曾在某些瞬间感受到“自我消失”的状态,那一刻,所有的冲突和挣扎似乎都远去了,留下的是纯粹的安宁。而当“自我”再次归位,随之而来的却是新的纷争与不安。

如何,才能打破循环。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