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金观涛的《兴盛与危机》,有三个观点很有启发。 第一是,社会系统可被拆解为三个子系统,分别是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任何社会要稳定运行都必须让这三者统一协调。 第二是,一个国家若想维持其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统一,必须实现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的一体化。如果无法实现这种一体化,国家就趋于分裂。 第三是无组织力量。所谓无组织力量是指当前社会结构为了维系自身稳定而释放出的力量。这种力量会对原有的社会结构产生破坏作用,但本身又不代表新的结构或形态。 有了这三点,就可以回答以下问题。 为什么同时期西欧国家只有短暂的大一统,随后便迅速分裂,而中国却能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保持大一统的状态呢? 答案是中国实现了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的一体化。这里需要进一步解释一体化的概念。具体来说,一体化是从社会组织的角度提出的,意味着将意识形态结构的组织能力与政治结构中的组织能力结合起来,相互沟通,使意识形态为政治结构提供权威和理论基础等组织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维系社会秩序的超级组织力量。 那么,为什么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的结合能够维持大一统的形态呢?两个原因。第一,一体化保证了系统内各个子结构具备独立的调节能力,各级官员按照统一的儒家学说来处理日常事务。第二,各级官员有统一的中央号令与意识形态指导,不会各行其是,政令得以畅通。 那么到底怎么才能实现这种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的一体化呢?也是两点。第一是必须利用具有统一意识形态的知识分子,建立官僚结构来管理国家——所以大一统国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知识分子具有统一的意识形态。第二点是,由于官员人数有限,要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有效管控,除了依靠官员之外,还必须在基层形成一批认同这种意识形态的管理组织——也就是乡绅阶级和宗族制度,相当于古代社会的基层管理人员。 前面主要讲述了为什么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的封建社会。那么为什么历史上的大一统封建王朝会周期性趋于崩溃呢? 答案是无组织力量在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的蔓延,导致原有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功能彻底崩溃。也就是黄宗羲所说的「积累莫返之害」。 一个王朝若想维持高效有序的统治,必须将具有才干的儒家文化学习者吸纳进官僚机构。而随着王朝发展,宦官集团、外戚集团乃至于文官党朋都随之而来,政治领域的无组织力量日益膨胀,最终导致大量有志有才的儒生无法进入朝政,也就意味着儒家意识形态在国家事务中的指导作用逐渐丧失。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就是主流意识形态被击穿,形成信仰危机和思想混乱。如魏晋时期儒学式微,玄学佛教兴盛,导致一体化失灵,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这里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官僚机构本身是否健全有效,二是王朝政府对这些儒生是否具有吸引力。王朝后期的诸多社会问题本需要更多人才来治理,然而,随着无组织力量在政治和经济结构中的蔓延,官僚机构被贪官污吏和追名逐利之辈占据,不允许有才有德之士进入体系。实际上就是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在这种情况下,王朝基本气数已尽,最终整个被无组织力量吞没。 总结一下,无组织力量是一体化调节能力异化的结果,从其结构内部无法克服。其增长是不可逆的,且自身无法克服这种异化。一旦无组织力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它便会自我繁衍,并爆发性地成长。此外,这种力量的增长并不仅限于经济、政治或意识形态结构的内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加剧。这种相互作用会破坏这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调节和适应功能,最终导致整个社会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