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条决定回国的帖子发出后,评论区吵得厉害,因为我是个日子人(只想过个好日子),吵架不是我想看到和参与的,本来就想再也不聊这个话题了
但今天在听我最最喜欢的节目《后互联网时代的乱弹》的时候,谈到两个 shunxu yao 的跳槽,突然又说“有个加拿大的程序员最近在计划回国,在 x 上的长文...”
😯,我发现说的就是我!荣幸的不行,所以得到激励去分享更多我关于这件事的看法和经历。
前置防吵:
- 我文字水平不太行,语文一直不好,有表达失误和错别字希望大家担待。(因为 ADHD,我经常写文章检查三四边都看不到一些很明显的错别字)
- 屁股决定脑袋,我分享的信息和想法,都是站在一个程序员的角度,如果你是从事其他行业的,可能参考价值会少很多
这次我主要想分享几个我真实经历的故事以及我的思考
安全性:
我的感受是,安全性可能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
就在昨天,我在公司楼下等同事来接我,跟我一起在楼下躲雨的有两个白人和我。当时是中午左右,突然有一个流浪汉一边大喊大叫,一边拍自己的的脑袋,我吓得不行,就开始往相反的方向去走。
但那两个白人依旧在那抽烟,然后流浪汉靠近他们,要了根烟走了。
相信在海外的人会遇到很多类似的事情。
因为我们在国内长大,对一些安全性的理解和感受是跟这里的本地人的不一样的。一些我们认为非常危险的事情,这边人已经习以为常,且事实上,流浪汉攻击的概率并不高。
但我对安全性比较敏感,我就会很害怕这些事。就像我晚上非常想吃麦当劳了,看了一眼天色有点黑了,我就会倾向于算了,改天再吃。这对我个人来说是非常难受的。
并且,从流浪汉的角度来说,肯定也更喜欢攻击亚洲人,毕竟看起来就像外来人,可比沙包大拳头的黑人和白人好打多了🤣,特别是我也不咋锻炼的。
上面类似的感受,我在 LA、NYC、Vegas 都有类似的经历和故事。作为一个外来人,我们对安全的理解和感受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你能锻炼出跟 local 一样的大心脏和反应能力,或者是,因为安全性把自己限制在相对安全的富人区,那其实也不是问题。
所以,我说,安全性是非常主观的问题。对我来说,我希望即使是凌晨一点,我和女友突然想吃个麦当劳,我就可以直接出门。或者是在天黑的时候,我想出去透透气,就可以穿着拖鞋就出门。
就像 musk 也会转发,“只想安全的走在大街上” 这种推文。(P2)
谁在为你发声?
在 Vancouver,我落地后,公司雇的地陪跟我说,永远不要去 East Hastings,即使是开车也尽量绕一下。(P3)
这边市政府的策略是,通过在 East Hastings 建立免费的 drug 注射点,来让 homeless 聚集在某个地方,从而减少城市其他地方的压力。但注射点旁边就是唐人街,从之前的繁华瞬间变成 尽可能远离的地区。
同样的,另一个华人聚集地,Richmond,前段时间也要在这里建立庇护所,但被华人的大规模抗议所最终取消。之所以要建在这,是因为 Richmond 的市长是一个印度裔,她甚至不住在 Richmond,所以自然希望祸水东引。
我当地朋友的分析是,因为华人参与当地政治的动力相对较小,所以在这些问题上并没有强有力的代表,所以很容易成为一些政策的牺牲品。这些都是一家之言,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历。
其他城市朋友也可以分享你所在城市华人街的故事。
所以,作为少数族裔和外来者,在很多事情上的位置是很微妙的。
今天先分享这两个故事,后面有想法了慢慢分享。
我并不是想说服谁,我也不想陷入互联网吵架,只想做一个友善的互联网邻居,去分享我的想法和我的见闻。
我不是某个地方或者某种想法的捍卫者,我只是个日子人,我看到有意思的事情就分享出来,有想说的话就说出来,我也一直在摄取新的消息和想法,我的想法也肯定一直在改变,希望大家友善讨论,互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