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做优势咨询时,发现一个很普遍但又很隐秘的心理状态:
我们总是在“等”,总在“靠”,总在“要”——
等灵感来了再动手,
靠别人先动我再跟进,
要一个“更合适的时机”才肯启动。
看起来像是在“等待最佳时机”,
但其实,是在进入一种心理冻结状态。
你以为你在等机会,
但其实你在等一个“替你启动的人”出现。
比如——
• 想拍视频,但总觉得不够完整、不够好看,于是“再等等吧”;
• 想写点什么,打开文档就觉得“写不出那个层次”,于是默默关掉。
我们常以为自己是在休息、在酝酿、在准备,
但其实我们被一些潜意识脚本困住了:
• 完美主义:我不想潦草地开始,我要一口气干得漂亮
• 启动焦虑:我不知道从哪开始,所以先不开始
• 被打断恐惧:万一刚开始就被打断,那就白努力了
• 深层动机不足:就算完成了,好像也不知道自己在还能干嘛
真正的转变,从觉察“等待模式”开始。
很多人说自己时间不够、精力不够、状态不好,
但真相可能是:你只是一直在等一个“完美开场”,而放弃了所有“不完美的起步”。
等着等着,效率就沉没了,
人生就被“再等等”偷走了。
所以,先从动一点点开始。原则就是:别一上来就干正事。比如随手记录一个想法、跟ds/gpt吐槽自己的苦恼,结果事情就这么启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