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优势教练柳大
466关注110被关注0夸夸
🏅盖洛普认证教练|职场生涯规划师|985本
🎄8年职场履历|深入解读4000份优势报告|累计600例个案咨询
优势教练柳大
1天前
我最近在做优势咨询时,发现一个很普遍但又很隐秘的心理状态:

我们总是在“等”,总在“靠”,总在“要”——
等灵感来了再动手,
靠别人先动我再跟进,
要一个“更合适的时机”才肯启动。

看起来像是在“等待最佳时机”,
但其实,是在进入一种心理冻结状态。

你以为你在等机会,
但其实你在等一个“替你启动的人”出现。

比如——
想拍视频,但总觉得不够完整、不够好看,于是“再等等吧”;
想写点什么,打开文档就觉得“写不出那个层次”,于是默默关掉。

我们常以为自己是在休息、在酝酿、在准备,
但其实我们被一些潜意识脚本困住了:
完美主义:我不想潦草地开始,我要一口气干得漂亮
启动焦虑:我不知道从哪开始,所以先不开始
被打断恐惧:万一刚开始就被打断,那就白努力了
深层动机不足:就算完成了,好像也不知道自己在还能干嘛

真正的转变,从觉察“等待模式”开始。

很多人说自己时间不够、精力不够、状态不好,
但真相可能是:你只是一直在等一个“完美开场”,而放弃了所有“不完美的起步”。

等着等着,效率就沉没了,
人生就被“再等等”偷走了。

所以,先从动一点点开始。原则就是:别一上来就干正事。比如随手记录一个想法、跟ds/gpt吐槽自己的苦恼,结果事情就这么启动了。
00
优势教练柳大
3天前
【我对“知识快感”上瘾了】

我发现自己常常陷入一个循环:
看到一个观点、读到一本书、被一句话点燃——
立刻就想截图、想讲给别人听,甚至觉得“不发出去好像对不起这个启发”。

表面上是“热情传播”,但深层次,其实是一种“炫耀型学习”。
知识获取 理解 分享 情绪高潮,但其实没落地,也没让生活哪怕前进一步。

我开始追问自己:为什么我老是这样?

后来我发现,原来是我的某些优势才干在“自动驾驶”:
我的战略/前瞻才干偏弱,习惯获取,却不太会围绕目标去组织行动;
我的竞争才干容易卡在“知识型压制别人”上:我知道的多,所以我更独特;
我的学习、收集、理念、分析才干,会让我陷在“获取—理解—分享—爽”的正反馈里。

这些并非我的本意,但它们像是潜意识自动在跑的“思维脚本”。

但好消息是,当我意识到了,我就有了改变的契机,比如我会让自己形成新的习惯:

每次有新收获、新想法、新激动时,先问自己三句话
1️⃣ 这对我当前的主线目标有什么用?
2️⃣ 如果不分享,我可以先怎么用它?有没有办法先用10次?
3️⃣ 谁是这个知识最应该影响的人?我什么时候告诉他最有效?

分享不是不行,只是要在“用过”之后再发光,它才有力量。
10
优势教练柳大
3天前
我越来越感觉,人生的底色,其实是“寻找解释”。

我们活着,不是为了随机应变,而是为了在混沌中找到一个“能说通的理由”,一个“让我能继续走下去的解释”。

从哲学上说,我们都在寻找不同的“人生解释模型”:
存在主义说:人活着不是为了寻找意义,而是为存在本身负责;
功利主义说:只要结果最大化,就是值得的;
道家说: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还有人说:我活着就是要留下一个清白,或至少一段被看见的情感……

所以,不同的解释权,决定了我们不同的活法。

你解释“努力是为了换取掌声”,你就会往外追;
你解释“努力是为了活得通透”,你就会往内求。

甚至我们做每一份工作、谈每一段恋爱、走每一段路,其实都是在活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解释。
00
优势教练柳大
8天前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改变自己,是因为“原本的自己”并不能带我们去到想要的远方。

“潜意识决定你的人生,你却称之为命运。”

改变的过程,就像和“本能”博弈。
如果继续顺着性格的惯性,那是“命”;
如果停下来,用另一种方式去生活,那是“运”。

成长,不是推翻自己的性格,
而是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本能。

但这个过程,真的很难——
你会质疑自己:“为什么我要逼着自己,做我不想做的事情?”
你会感到疲惫:“明明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看不到成果?”
你会缺乏满足感:“既没有得到结果,也没有顺从自己的性格。”

这三重打击,会让改变的路格外艰难。

如果在改变的过程中,你既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成功,又压抑着自己的性格本能,
那这种“夹在中间”的反噬感,真的会让人崩溃。

在一洲优势大院,让我最感动的一点是:
这里是一个“支持改变”的场域。
你可以在这里看见自己的性格本质,
接纳自己的长处与短板,
更有能量地去调整和改变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改变自己不再是单打独斗,
而是一场被看见、被支持、被理解的成长旅程。
00
优势教练柳大
13天前
“有时候,我是不是比客户更了解他自己?”

最近几次聊天,客户们忍不住感叹:
“柳大,你这跟透视一样,一下就看穿了。”
“确实,听你一说,我才发现自己原来是这样的。”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自我认知上会有盲区——别人看得见,我们自己却感受不到。
但当这些盲区被看见、被点破,很多卡住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所以,优势教练,不只是提供一个测试报告解读;优势教练,也不是“分析”你,而是帮你更轻松地看清自己潜意识的需要,找到自己的路。

如果你也想看看自己的“盲区”,如果你也有点好奇,欢迎你来[害羞]
00
优势教练柳大
14天前
只要不觊觎别人陈列在终点的奖品,就可以不必踏上他人设计的跑道。
00
优势教练柳大
14天前
不是道理让人成功,而是成功让道理成立!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有些道理听起来特别有道理,但用到自己身上,咋就不灵呢?

比如:
“浪子回头金不换” —— 但也有人说 “好马不吃回头草”!
“强扭的瓜不甜” —— 可有些人却靠着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逆风翻盘!

到底该听谁的?

其实啊,关键不在道理,而在你是什么类型的人!

有些人天生超自信,认准了就干,谁劝都没用。
他们就是那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性格,做事特别有主见,别人说啥都影响不了他们。所以对他们来说,最适合的道理是“听自己的,走自己的路”!

但有些人就是喜欢对比,看到别人优秀才会更有动力。
他们靠“竞争”来成长,习惯设定目标、挑战自己,一定要赢个高低才安心。对他们来说,和高手过招,才是进步最快的方式!

所以啊,有些道理真的不能乱用!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就像刚才的两种人,在准确度最高的性格测评——盖洛普优势里面,就分别是自信才干和竞争才干。

别再被鸡汤洗脑了!搞清楚自己的优势,选对成长方式,才是王道!
00
优势教练柳大
15天前
时间不会治愈一切,正确的思路才会

其实,走出内耗 成长!很多人以为,难过的事会随着时间消失,痛苦会自动变淡。但其实,我们只是围绕悲伤长大了,像树绕着石头继续生长,最后看起来好像没事了,但那些纹路和年轮里,藏着我们经历过的一切。

“时间不会带走悲伤,我们只是学会了在悲伤的旁边继续生活。”

成长其实也分阶段:

第一阶段:先把自己从泥坑里捞出来。焦虑、内耗、emo、心态炸裂……这时候最重要的,不是逼自己“想开点”,而是先让自己回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至少能睡好觉、不自我攻击,能量恢复点再说。

第二阶段:别光站着,得往前走。很多人停在第一阶段,觉得“不难受了”就算好,但那只是“复活”,还不算“升级”。真正的突破,是在稳定之后找到自己的特长,去做一些让现实变好的事,而不是一边喊摆烂,一边又觉得自己不甘心。

作为优势教练,我见过太多人卡在第一阶段,习惯了“恢复”但不敢“突破”。但人生不是“摆脱痛苦”就结束了,关键是,你准备好用你的天赋去创造点什么了吗?
00
优势教练柳大
16天前
🚀 你到底该选心理咨询,还是优势教练?一张图看懂!

最近,我和很多朋友聊到心理咨询 vs. 优势教练,发现大家常常选错方向,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为了让大家一秒看懂,我做了一张心理成长坐标轴👇

📌 看图解析
👉 如果你深陷情绪困扰,容易焦虑、低落、迷茫,建议先去心理咨询,帮助你稳定情绪、接纳自己。
👉 如果你状态还行,但不知道如何突破现状,想要更高效、更顺畅地达成目标,优势教练更适合你!
👉 如果你既焦虑又拼命努力,感觉一直在内耗但没结果,你需要先调整心态,再借助优势教练找到更聪明的努力方式!
👉 如果你心理稳定且执行力强,但想找到更高效的方法发挥潜力,那优势教练是你的最佳选择!

💡 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对比?
很多人找心理咨询,其实只是想让自己“舒服”一点,但如果你想让人生发生现实的改变,心理咨询可能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你需要的是策略、方向和优势运用——这正是优势教练的核心!

🔍 你现在在哪个象限?欢迎留言聊聊!
20
优势教练柳大
17天前
【教练说】优势教练到底有多少种?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刚开始做优势教练时,我也在思考,到底教练能做什么?后来接触得越多,越发现这个领域的细分程度远超我的想象。

有的教练专注商业,比如销售、个人IP定位、商业模式优化;有的教练专注职场,比如职业定位、职业发展、职业转型、高管领导力、团队协作;有的教练专注疗愈,比如催眠、情绪调节、内耗疏导、人生方向探索。还有教练专注家庭,帮助改善亲子关系、夫妻沟通,甚至支持ADHD家庭;也有教练专注成长,比如潜力挖掘、人生设计、副业变现。

而我自己的优势教练之路,一开始是从自我探索出发,后来帮助职场人解决发展焦虑,慢慢地,又开始支持创业者找到自己的商业优势。一路走来,我发现,优势教练最重要的,不是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帮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所以,优势教练到底有多少种?其实是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看。甚至如果你根据盖洛普优势34才干来划分,还会有几万种风格不同的教练。如果你也在寻找自己的优势,或者在某个领域卡住了,不妨聊聊,看看能不能帮你找到新的突破点。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