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钱一分货,贵就等于更好吗?
还真未必。
尤其当今各种店铺与商品层出不穷的时代,“贵的更好”成了一种常见的自动化思维捷径——它高效,却未必总是正确(你踩雷过吗?)。
作为成年人,我们看待事物,不该再简单地以单一的维度去衡量。
举个我的例子:
我最近打了耳骨钉,为了避免伤口碰水,连续几天都去楼下洗头。试了两家店:
💆🏻♀️一家是美容院式的中药头疗,女生洗头手法温柔,还带头部按摩和全身按摩椅,舒适度拉满。缺点是吹发常扯到头皮,也吹不出造型,耗时长,价格也高💰150
💇🏻♀️另一家是普通理发店,洗吹💰30,小哥吹发专业,造型到位。缺点是洗的时候容易碰到我耳骨,尽管我再三提醒。
所以,价格高 ≠ 全面好,价格低 ≠ 没有亮点。
真正理性的选择,来自于我们清楚自己在意什么,并基于多个维度综合判断——而不是被“价格决定论”带偏。
这也让我想到,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喜欢“淘”宝,为什么有些网红店能火起来——很多时候,我们寻找的不是“贵”,而是“最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