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每天中午离不开那几句话,把灶台擦干 把油烟机洗了。她总认为自己不说,我就不会做。
另一方面,她希望让事情是这样的,而且希望我去完成。
确实从四姑讲的他们这俩父母当的就是挺自私的,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总让人感觉他们的付出是有代价的。
这确实让人不想接受他们的东西。
从他们说话的思维也可以看出,他们眼里只有事情,而没有人。而且只有自己的想法,自己想实现的样子,自己以为的好结果。而没有别人的想法。
我想到,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各种资源才能流动。资源可以进来,穷人也可以去富裕的地方。
而穷人,稀缺的人,往往就是在堵塞封闭的地方。
在思维上也是类似的。为什么他们眼中没有其他人,因为没人愿意给他们提供信息,或者说他们接收不到信息。
我发现人们交流大多数是输出自己,说的话无论描述谁,其实都是在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广义上真正两个人及以上的交流,往往是要接收信息。
输出很像水流,水往低处流。一个人太强势,反而不会被很多人输出。往往弱小,看着没防备的人,会更容易被人输出。直白说,就是要处于弱势,你才能得到信息。否则你会被一手信息屏蔽掉。
怎样让脑子中不是自己,而是有别人呢?我们要意识到说话,不是像我伸出手去摆弄眼前的物品,表达世界是什么样,应该变成什么样。
而是考虑我可以为另一人提供点什么。我们假设,所有人的表达也是眼中都只有自己。那么只有当你提供帮助,才会进去其它人眼中。
那么更好的表达,就是鼓励赞同,或者提供别人想听的话,需要的信息或者情绪。别人跟你一样也需要输出,往往其实就是让自己处于弱势。
这在脱口秀中很常见,演员是一个输出者,却让人们很愉快。他需要让自己处于某种情境下的弱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