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落十
199关注74被关注3夸夸
要相信实现梦想的力量啊!
公众号:buluotime
落十
7天前
未来有没有可能,算力都集中在附近的算力中心。比如每个家庭有个算力中心,每个大楼也有算力中心,某个地区也有算力中心。

算力成为水电网一样的基础设施。人们通过联网设备接入算力中心,家里的设备将会变得更加便宜。算力内存按需付费。

云电脑云手机,所有设备都只是云端大脑的一个分支。本地设备只需要很小的内存和很小的计算单元,人们只需要使用服务,不用考虑性能内存问题。

如果这样的基础设施成为现实,不知道要过多少年。
10
落十
17天前
人们正在逐渐的接受那些更短更快的东西,比起打开一本书,打开知乎,更能提供更短更快的预期。打开短视频,则这个反馈更进一步。

如何能让我们消化那些更长的内容呢?就应该在书本中也找到这种更短更及时的反馈。

这不取决于形式,而取决于我们是怎么想怎么看待。

相信那些热爱阅读的人,他们的脑子中也能在打开书本的时候找到这样的正反馈。

从这个角度说,也许并不是短视频和网络让我们的思维碎片化,而是让我们本质即时碎片化的本性显得更突出。
00
落十
17天前
听到Tim卖衣服成功,野兽先生卖巧克力成功,我想到所有文化产品,都必须有一个实物支撑才能立足。

过去文化产品有实物载体,有报纸、光片、磁带、书刊等。
现在互联网上一切都虚拟化,文化失去了实在的载体,弱化了这种购买。
但给文化产品找到实物载体,不会停止。比起虚拟的物品,人们的交易更需要实在的东西。

像衣服巧克力这种周边,虽然明星的获客成本低,但更重要的还是产品本身过得去,然后人们需要。

像玩偶,钥匙扣,贴纸,皮肤这种周边虽然比较通用。但相比过去的报刊光盘,还是少了一些实用性。
所以更希望这些文化产品能沉淀成书刊杂志,或者什么别的重要信息载体。才能探索一种文化产品的商业渠道。
00
落十
21天前
如果想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找到持续的正反馈。
10
落十
25天前
发现自己看到似乎重要得东西,就赶紧想着完看下一条。就是人很浮躁,很难沉浸在当下的信息中。

这是信息多带来的,因为一条信息很好,意味着还有更多更好的。或者一条信息太多,占用了读下一条更好的。

在信息不那么多的时候,人并不着急读下一条。总是想着,看完就没有了,要慢慢看。
00
落十
1月前
微信输入法电脑版用了一段时间了,感觉挺好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无感。

其它输入法就算没广告,也会有个菜单一直在桌面挡着,要移来移去。

微信输入法是真的无感,打字的时候出来。不打字的时候看不见。
00
落十
1月前
翟老师对AI未来影响的见解,提取文中的部分观点:
1.人类经济史上持久的匮乏和通胀,正在被丰裕和通缩取代。
2.人类分成两种:
一种掌控AI,寿命长,智商高,理性,健康,真实。
另一种被AI掌控,贫困,愚钝,多病,活在精心设计的虚妄中。
3.AI会让大量工作消失,而不是转移。很难创造新就业岗位。
4.就业会成为一种特权,而不是生存的基本权利,或者说成年人的基本义务。
因为就业能给人带来生命的意义感,和对社会事务的主导权。
5.绝大多数无法真实就业的人口,对社会得贡献主要是消费。在于给他人提供情绪价值,创新在于玩出花样。
6.AI时代的秩序,会更多冲突,而不是和谐。会更加按闹分配。

https://mp.weixin.qq.com/s/uBkBQAguSQkupl6o3lJeLQ

00
落十
1月前
突然想到针对个人如何生活,这种社会细胞级别的规范,在中外都是有的。传统社会,通过礼教,或者是某种宗教教义来实现。现代公民教育,虽然也有德育,但影响力没有大的,难道你没学过思想品德么?最多也就是说幼儿园老师没交你吗?最后人们还是会从传统文化去寻求答案。

落十: 昨天路过政府家属院,看到墙上的家风建设宣传画。都是各种孔融让梨,传统经典。 突然想到,现代家庭教育产品其实是空白的。中国人谈及修身和家庭建设,往往就会去找儒学经典。 而一个现代化,并没有对应的现代公民家庭应该是如何的。如果要教学做人学如何建设家庭,确实找不到什么其它有影响力的内容了,只能看儒学相关的内容。

00
落十
1月前
在小米手机发布会上看到影视飓风的Tim讲一个传感器技术,一个B站Up主出现在手机厂商的发布会,可见影响力。
我突然想到,之前李彦宏对贴吧的评价,他说一个好的贴吧,不是看它有多少帖子访问量。而是在它所在的圈子有多大影响力。
B站目前在数码科技圈的影响力,就是一种很好的说明。

但是贴吧这种形态,曾经吸引了一大堆的创作者。如果百度能及时做大i贴吧,并变成不限任何内容形态,视频文章,简短图文帖子都有对应形式展示。会不会更适合如今的创作。

社区是一个中心化的东西。如今的社区都显得有些分散,变成各个地方的评论区加创作者内容的集合。

如何看待这两种形态的区别呢?从大家聚集在一个广场,变为每个点都能形成一个临时广场。

是大家不需要这种大的广场了么?不是,可能是大广场的形式变了。从固定变得无形。
00
落十
2月前
督工停更快一个月终于出来了。做的第一期内容是凡人修仙传。我以为是没有什么营养的小说。

但督工从社会背景来讲述一个文学作品为什么火,就是反应了一定社会心理需求,迎合当时的时代精神需求。不论包装成什么形式。

我们常常觉得经典的就是高雅的,但今天所谓高雅在当时也可能就是不入流的,但就是有爽点,迎合了群众精神需要。

我看到有一条评论:
非常好内容,但这期视频背后的思路远比内容宝贵:你在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下认同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与提升路径,你就会喜欢与这个方式对应的创作作品。根据这个思路来尝试着自我理解,会对自我,对他人有更深刻的认识。

从这种唯物史观的视角理解,自己或者别人得精神需求,似乎更通畅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