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安条克叔叔
419关注752被关注0夸夸
产业作者,关注手机数码与游戏史
加缪式存在主义,INFJ-T
驴火日料十级爱好者
做过单口喜剧和烘焙师
慢热,谢谢你来看我
安条克叔叔
9天前
每年例行两次的写苹果已经完成了,感谢苹果送的kpi

随着写苹果次数的逐渐增多,虽然不敢说自己对苹果的认识更深了,但确实有了产品之外的更多理解。苹果擅长把产品做到极致,但在没有敌人的时刻又难以抑制地偷懒。

苹果无论有无创新我都能理解,行业现状就是这样,但我不想理解的是苹果对用户需求的忽视。像许多媒体和分析师曾猜测,苹果这次会把充电功率提升到40W,但结果是依然如故。

在X上,一条热门帖子讽刺苹果发布会演示视频里AI的应用场景。视频里iPhone的使用者宁愿使用苹果AI查询面前一条狗的品种,也不愿意和狗的主人面对面沟通。

这可能恰恰是一个绝佳的隐喻——关于我们如何与科技产品友好相处。
00
安条克叔叔
15天前
一个朋友告诉我,《新京报》更喜欢那种眼里有光的应聘者。什么叫眼里有光,我觉得可能就是《不止不休》里那种一心求真的年轻记者身上的气质。当然,像前段时间油罐车的报道,考验的不只是记者报道的严谨程度,也考验报社的勇气。

翻看影评时一条评论很打动我:张颂文一出场我就泪目了,看他风尘仆仆穿个旧皮夹克,带着报业黄金时代的气味回来,为自己失落的遥远的曾经真实存在过的新闻理想。

曾经的记者可是高薪工作,所以人才才能流向新闻业,成就了所谓报业的“黄金时代”(如果真有的话)。现在的记者反而成了清贫职业的代表,行业门槛也不断降低。

随之而来的就是新闻业的被污名化,是行业乱象的结果,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我觉得在于:社会保守化的潮流,以及信息制造和获取的平民化。至于社会为什么越来越保守化,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为社会提供增量信息的记者的落寞,也影响了向行业输送人才的上游,教育。

大学选专业,本来应该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但现在却和阶级绑定,成了阶级跃迁或是维护地位的工具。张雪峰们这才能应运而生(不过教育确定阶级的效果也在减弱),新闻专业也因此落寞。

像我比较幸运+任性,选专业时只选自己想学的,哪怕这种“想学”只是一种模糊的印象,但现在越来越成为一个奢侈的选项。
00
安条克叔叔
1月前
一个观察,以大众传播式文字表达为业的朋友们,很少会在工作以外进行“义务写作”,像我这种发动态的频率已经算高的了。

以表达为事业和工作,本质是一种透支,既透支想法和思考,更透支表达欲。当脑子里本就不多的金句已经用于换取生产资料,自然没有多余精力应付低ROI的私人表达,问就是累。

因此我越来越能理解拖稿的朋友,拖稿的本质是一种自我保护。这与文章质量无关,只要是付出精力和头发写的,就需要冷却时间,即使写的是狗屁文章。

这与创作型的喜剧演员其实如出一辙,土豆和陈佩斯在台下都是一副充电中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创作和表演的状态。

其实这说起来又何尝不是一种异化呢。
00
安条克叔叔
3月前
写稿查资料,看到自己几年前的稿子赫然排在搜索列表的第二时,感觉被回旋镖击中,第二个感觉则是,商业观察导向的游戏媒体确实太少了,所以内容生产也稀缺。不过其他离钱远的行业也大抵如是。 ​​​
20
安条克叔叔
3月前
推荐一下safari的阅读模式,打开以后可以屏蔽掉大部分无用信息,对于在网页上读长文真的很友好!🤗
00
安条克叔叔
3月前
明天又要写苹果发布会。

苹果缺乏创新已经持续了太久,久到就连我等二流作者写缺乏创新这件事,都已经很难找到足够的创新点,乔布斯语录都快被翻烂了。

像苹果这种公司,国内的媒体谁都采访不到库克,但苹果又是那种体量和影响力太大以至于不能不写的公司,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写作困境。

写苹果不仅难以创新,而且很容易陷入某种原教旨的教条主义,即认为用财报和数字分析苹果是充满铜臭的,衡量苹果只有创新一个维度,而且还不能是一般的创新的,必须得期待苹果再出一个iPhone 改变世界,或者至少复现从牛皮纸袋里掏出Mac Book Air这种程度的创新。

但我们都知道这是很难出现的,或者说这种期待本质是维特根斯坦说的“无谓的”话语。一家公司,能在自己的生命周期内,实现一项能提升人类社会运行效率的创新,就足以载入史册了,从这个角度上说,苹果就算明天从地球上消失,也值得我们记住它。

可是,包括我在内的作者们,仍然为了流量期待苹果的下一个iPhone 时刻,颇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由于创新如此可贵,我们才不断地对苹果投注以可能是不切实际的期待,况且,这种乔布斯式的科技浪漫主义又是如此令人着迷。

写到这里我在想,不断抱有这种期待,也许是因为我们都得了一种科技业的怀乡病,症状是难以忍受无聊的康波周期。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