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模型打架打累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最近看到 a16z 一篇新文章
标题叫《There is no God Tier video model》
没有上帝模型
核心观点我很认同:
AI 视频领域,不再存在所谓的「上帝模型」
万能模型的时代过去了,未来属于场景专精的模型
其实这点,我们做文本模型也深有体会
最早做 70B 模型微调,到今年 671B 大模型强化训练
一开始我们也相信存在一个万能通用模型
但做下来发现,模型能力极度依赖具体场景
比如代码生成领域
OpenAI 整体能力很强
但 Anthropic 却更受市场欢迎
原因很简单:Anthropic 针对代码场景做了大量强化学习
视频模型领域同样如此:
Veo 3:擅长高真实性的物理模拟,适合真实感内容
Sora 2:创意、剧情性短视频表现突出
Wan:开源生态丰富,LoRA 特化灵活定制
Grok:擅长动漫和动画风格,模型轻量成本低
Seedance Pro:一次生成多个镜头切换的视频
Hedra:专注长时间稳定的人物对话场景,比如播客
今天 AI 竞争逻辑已经变了
不再比拼谁的模型规模更大、算力更强
而是谁在某个垂直场景做得更极致、更精准
这对于创业公司反而是个好消息
「上帝模型」不存在
意味着创业公司不需要跟大公司拼规模
而是可以在某个场景下,通过强化学习或特化数据
快速建立自己的优势壁垒
对我们来说,认清这个趋势
就能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细分领域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