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鼓足勇气看完了再见爱人第六期和加更,斗胆分析一下麦琳的行为模式和成因。
一个人在无法确立自我价值的时候,会追求群体认可的正确。
在节目里,她给自己塑造的人物画像是:为丈夫事业和抚育孩子牺牲自我的全职太太,情绪情感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的伴侣。我承认这些角色的正当和正确,麦琳这样相信,李行亮也认同并为此愧疚。
所以节目伊始,麦琳仍旧努力表演这种自我价值,以至于所有人都以为夫妻俩是来秀恩爱的。但转折点在于,这种正确是需要实打实的细节填充的,不是说说而已。所以当李行亮开始主动暴露婚姻中的问题和具体事件,尤其是将矛头指向麦琳时,这自然成了对麦琳"正确"的自我价值饱含质疑的挑衅。
"你是在否定我的全部,你是怎么敢的,还有没有良心?人怎么可以自私到这种地步?"
而没有什么比用“正确”来回击质疑更有效的了。
因此她的行为路线明显地分裂为了几条:
第一,在人前继续维持这种正确的自我形象,描述自己有多爱李行亮,并为他为家庭付出了多少;
第二,利用这种经过众人确认和强化后的正确,消解李行亮提出的问题,用眼泪的难堪逼迫李行亮一次又一次低头认错。
第三,在答题、画师访谈、多次房车谈话期间,即使暴露了自己其实没那么正确,比如不像她说的那么爱李行亮、不愿意了解对方的喜好和精神世界等。麦琳小姐初期的策略还是选择表现出反思和反省,顺带画个大饼。后期则是彻底摆烂,只会一句“我为这个家牺牲了多少,我的情绪你看不到,你不关心不爱了,我也不想改”。
这也是著名的“前言不搭后语”十宗罪的来源。
那么这一切的成因是什么?她真的就这么又蠢又坏吗?
在网评和观察团的评论中,麦琳是一个多面的矛盾体:拿着廉价爱情剧本套公式的读者,心智不成熟拉帮结派孤立别人的未成年太妹,道德和社会价值正确的全职太太,掌握正确答案和惩罚权的班主任,情绪充沛但难搞到不讲道理的巨婴,双重标准谎话连篇虚伪的社会人。
"当你没有价值观和信念的时候,环境自然会给你一个。"
在心理学上,自我认同的核心是对价值观、信念、社会角色以及身份的确立。麦琳小姐的自我认同,属于典型的早闭型。也即没有经过自我充分的探索和认知,而是从环境中得到确立的。这通常是工具性的自我认同,满足即时的需要,而不是自我发展的需要,后者需要大量的实际事件来支撑。
当黄圣依、葛夕在陈述自己的问题和需求时,我确认是对方本人在说话。但奇怪的是,我看不到麦琳本人,更像是一些抽象的情绪咆哮,因为表达缺乏事实,而她本人有意无意是避开事情不谈的,因为对她不利。
她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的焦虑要大于对婚姻本身的焦虑,但是她的手段又是那么有限和不可靠,几次试图将生活中的技能迁移到集体环境时,都会做得一地鸡毛。最后只能变得像祥林嫂一样,不断地将话语中心揽回到自己身上,继续陈述自己的痛苦。偶尔还发个癫,“都别好过”。
我相信麦琳的痛苦和需求是真实且正当,但她的问题也在于自己太过相信这些,甚至美化和绑架别人来相信,无休无止。
胡彦斌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稍微修改一下。麦琳看过的世界太小了,心眼也太小了,以至于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话又说回来,如果麦琳上节目是怨李行亮不开窍、不能提供正确的情绪价值、不是合格的恋人和丈夫,爱的方式是错的以至于感受不到爱,虽然自己也没能力讲清楚诉求、也教不清李行亮怎么去爱,只是上节目来死马当活马医,不成大不了散伙。那我还挺支持她的,可惜她不是,她的焦虑让她眼里只看得见自己,她以为自己要被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