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霹雳啪啦糖之歌
116关注6被关注0夸夸
空气越稀薄
风景越美丽
霹雳啪啦糖之歌
1天前

广屿Ocean: 在职场千万不要用【恋爱思维】工作 之前看到一位读者留言: “一直很担心达不到领导的工作预期,经常因为领导的一句话或一个眼神就陷入自我怀疑,也学了很多情绪管理的办法,但是无法化解。” 类似的还有“我经常过度自省,非常在意同事的眼光。”、“我问老板是不是开会时候无意透露的一些信息是不想让我知道的,他说不是,但我不信!”… 以上这些,都是在职场用恋爱思维工作带来的不必要的困扰 恋爱思维是什么样?大家多多少少都有经验,对吧?(狗头) 在这种亲密关系里最常见的一种相处方式就是“懂的都懂”: 不开心了,有心事了,受委屈了...觉得一个眼神交汇对方就应该秒懂。要么是另一个极端就是要对方猜,“不对不对猜错啦,再猜!又错啦,都怪你…” 恋爱思维用一个字总结,就是要“作”,不“作”那还叫恋爱吗?它的本质就是一种内心戏很足的“非正常”状态下的自我“内耗”,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在正常关系中体会不到的那种“脱离常轨”的“爽感” 直到某天一方拂袖而去,在雨夜打不到车坐在马路上痛哭,发个微信说,“长夜漫漫,今天才知道自己如此孤独…” 谈恋爱这样不可怕,可怕的是职场也这样 职场是一种什么关系?它是一种陌生人之间协作的共同规则关系 是一帮出身、教育、性格等等各方面都不相同的人,来到同一个城市同一家公司,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彼此合作的人 很多人职场遇到的问题和内耗,就是把以“规则”为先的陌生人关系,和以“情绪”为先的亲密关系弄混了 例如,有些人会抱怨他在公司干了很多年,把公司当家一样看待,老板以前也会对他们这帮老员工称兄道弟,现在公司大了第一批裁的就是他们这帮老员工,感到“所托非人” 事实是,以前公司还小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老板为了留住人和员工,称兄道弟是最可行的办法,他“得”那么做 后来公司发展壮大,很可能面临组织臃肿和人效甚至是生存竞争的问题,他也“得”这么做 事实只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戏太多了 首先要知道你的上级可能要对100个职场关系,他可能因为各种问题不高兴,不见得是因为你,你觉得他一个眼神可能是对你不高兴,其实有可能是你自己内心戏多了 要是真的担心其实很简单,就写一封邮件或约个时间跟他聊一聊这事就解开了,但很多人非得进入“懂的都懂”模式... 在职场上,每个人不需要共度余生,只是一起走一程,其实是有明确的合作规则的【我付出了什么,应该拿到什么,彼此能够客客气气的把事给办了就已经够可以了】 问题往往出在很多人困扰的却是领导为什么不“爱我”,他对我为什么不特殊一点… 所以,在职场尽量减少妄自揣测,跳出“恋爱思维”就是职业和专业。要耗回家和对象耗

00
霹雳啪啦糖之歌
1天前

兰启昌: 成年人学习新领域的时候,怎么读书才能最有效? 阅读当然是一件好事。喜欢阅读的人总比不阅读的人更容易获得成长,更容易获得自我满足。 但是很多人的阅读往往是低效的,他们抱着学习的目的去阅读,最后却只达到了一个娱乐的效果。 最关键的一步,在于选择阅读的书单。 这里要聊回新年目标,如果你确定了明年要重点提高的一个领域,那么就可以把这个领域的书籍作为重点学习的对象。 每一个领域都有很多书,具体该怎么选择呢? 重点要看三类书。 第一类,理论框架书。 这类书一定要找最经典的,最经过时间检验的书。以心理学为例,《发展心理学》就是特别好的教材。 这些书不必一上来就通读,因为他们往往内容很多,知识点很庞杂,读完你也记不住。 最好的方式是把他们当做答案库,当你遇到一些困惑或者遇到一些难点的时候,再去找出对应的内容来读,会更有感觉。 第二类书,榜样故事书。 当你在学习一个新领域的时候,很容易放弃,很容易躺平,你应该找到这个领域里面你特别认可的、你想成为的人。 学习他们的经历,看看他们是怎么克服挑战,一步步实现自我突破的。 教育的本质就是爱与榜样。 最近轻创营面试交流的时候,有一个朋友问我,启昌对你来说影响最大的榜样是谁? 我脱口而出,查理芒格。 芒格的价值观,芒格做投资的方式,芒格做商业的方式,芒格做人的方式,都深深地影响了我。 第三类,方法工具书。 中国人往往会轻视这类书,但实际上,好的操作指南非常有价值,因为它能让一个小白获得了行动的起点。 比如我的第一本书,我们终将变富,就是一本理财类的入门操作书。我就是想帮助很多朋友,在一开始走对路,用最简单的方式构建起理财的根基。 如果你在一个领域刚刚起步,那就根据豆瓣评分,根据口碑,根据作者的履历挑选一到两本这方面的书,然后从里面挑选出你认可的点,立刻开始行动。 在行动的过程中,如果碰到认知上的困惑,可以去找理论框架书寻求答案。如果碰到心里卡点,可以去榜样故事中找力量。 一个学习能力足够强的人,把这三类书都找到,融汇贯通,就可以在一个领域里面从0成为六七十分的小专家。

00
霹雳啪啦糖之歌
1天前

非大: 出来混,把配得感拉满 走上管理岗位后,发现小职员的观念都要改一改。所谓的有礼貌、好说话、吃苦耐劳这些品质啥也不是,别人有好事儿也想不起来你。 1. 大佬的所谓礼貌是高级西装上的真丝方巾,可有可无。小职员别瞎模仿,把礼貌当成修养,只会让别人把你当成绿植。外卖小哥也挺礼貌的,谁会记住他们的名字。可你不是送完一单再也见不着的外卖员,你与同事、领导和客户是要长期相处合作,需要主动争取让别人记住你、认可你、甚至信服你,那你才会有话语权,资源越来越像你倾斜,路越走越宽。 2. 领导眼里,忠诚是1,能力是后面的0。跪舔领导只是完成忠诚表态的第一步,并没有万事大吉。是否会把你的放到关键岗位上,还是要看能力。能力不够,你到了那个位置有多大脸现多大眼,领导也得吐血。所以“年富力强”是个非常重磅的评价,方面阔耳、身高八尺、沉稳得体,长着副厅级的面相,机会都追着你跑。平时说话办事高调一点,年会主持表演节目多参与(不要当谐星!),领导知道你想进步,领导才可能给机会啊! 3. 出去见人,装装b没什么关系。谈生意的时候,别还没上桌,气势就矮了三分。你带着精心打磨的方案,脑子里装满创意与数据,往那高档真皮椅上一坐,就得有“这单我拿定了”的笃定。要是心里犯嘀咕,自个儿先把利润砍半、把条件降低,客户一眼就能看穿,本属于你的肥肉,瞬间就被旁人叼走。作为甲方,对于普通的合作,看重配合性;对于重要的合作,资质和专业性更重要,你要是足够专业,就不应该唯唯诺诺,要敢于提条件,敢于拍桌子。 顶反感的一句话,是听到同事说“我没做过”,太扫兴。在领导眼里,有欲望想进步才可用,否则我拿什么激励你啊。 支棱起来,配得感拉满,大刀阔斧向前冲,好东西才会纷纷落进你怀中。

00
霹雳啪啦糖之歌
1天前

小马宋: 业绩好的员工,未必可做高管:《南洲翁遗训》有感 读稻盛和夫的一篇讲话,谈到了西乡隆盛,后来讲到后人整理的一本《南洲翁遗训》,我找来翻看了一点,摘录几句: 行道无尊卑贵贱之别。概言之,尧舜王天下,执万机政事,其职乃教师也。孔夫子自鲁国始,不为何方所用,屡逢困厄,匹夫而终,然三千徒皆行道也。 道乃天地自然之道,故讲学之道,在于敬天爱人,以克己修身为终始也。克己之真义在“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如果我不说这是一个日本人写的,估计很多人会以为,这是中国古人的著作。 其实日本自古受汉文化影响很深,早年日本的正式文本都是用汉字书写。我去东京时,看很多寺庙和古建筑,上面刻的大段文字,都是繁体汉字。 直到明治政府时代,汉字还是日本官方正式记录使用的文字。后来汉字逐步被弱化,但至今日本常用汉字也有1900多字。 所以我们看日本古人写的书,其实就是中文,也不用奇怪。 早年日本的建筑,是模仿唐代建筑风格,尤其是奈良地区的古建筑。 浙江湖州长兴县有一座大唐贡茶院,你去看,感觉很像是日本建筑,其实那是我们中国唐代的建筑(现存是重建复原的)。 你看《南洲翁遗训》里,大量的典故内容,其实都是中国古典文化,尧舜禹,还有四书五经的内容等等。 西乡隆盛,号南洲,是推动日本明治政府建立的主要人物之一,与稻盛和夫是同乡(鹿儿岛),也是稻盛和夫极其推崇的一个人。稻盛和夫倡导的“敬天爱人”,就是西乡隆盛的思想,而且稻盛和夫很多经典名言,其实是引用了西乡隆盛的话。 看南洲写的这句: 于国有勋然不堪任者而赏其官职,乃不善之最也。适者授官,功者赏禄,方惜才也。 意思是说,对待于国家有莫大功勋但不能胜任的人而仍要封赏他官职,是最大的不善。对能胜任的人授予官职,对有功勋人则赏其厚禄,这才是真正的爱惜人才。 一个人有功劳,是要赏赐,但未必是要赐予赐予更高的职位,因为人的能力和他过去的功劳,不一定是对应的。但有功劳不一定要封官,可以厚赏,这才是正确的方式。 一个业绩很好的销售员,可以给更高的提成,但他未必就能做更高的职位,比如销售总监,这是做管理者要明白的道理。 有些创业者,对跟随自己创业额的兄弟,也是一样。有些人是有能力的,那就可以让他一直提升,管更多的事。有些人能力不行,那就给丰厚的薪水,对企业对个人来说其实都比较好。 《鹿鼎记》中韦小宝给康熙立了很多功,但康熙最后没有给韦小宝很重要的官职。 其实康熙是知道的,韦小宝不过是个弄臣、福将,但行军打仗或者管理政务他都不行。所以可赐金银,封爵位,但不能给大官做。即使做官,也是个副手,是个闲职而已。

00
霹雳啪啦糖之歌
2天前

广屿Ocean: 这个世界的成功其实只有【一个定义】 著名经济学家和科普作者,著有超级畅销书《非对称风险》、《反脆弱》、《黑天鹅》的纳西姆·塔勒布,在AUB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一场演讲表达了他人生观中对成功的看法,我认为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中特别值得分享 “对于成功其实只有一个定义,那就是在夜晚看向镜中的自己,想一想,你是否让18岁的自己失望? 在被生活腐蚀之前,请让那个自己成为唯一的评判者。而不是你的名声、财富、社会地位、荣誉勋章。 如果你不感到羞愧,那么你就是成功的。 【所有其他关于成功的定义,都是现代构建的概念,一种易碎的现代构建】” 以上,也许有人读完他的肺腑之言后会觉得有些鸡汤,嗤之以鼻。不要紧,尽管出门继续去“务实”和追求自己想要的“成功”就好。塔勒布已经越过了山丘,而我们也无须对想要翻越山丘的人苛责 我看完之后就着塔勒布的思路,尽力回忆了一下自己18岁时相要的是什么: 1,那时候的我对这个世界保持着旺盛的好奇想要走遍世界 2,同时能够让自己越来越智慧,不要成为一个愚笨的人 3,如果还可以,不要成为一个“可悲的上班族”(真的很天真) 看看现在的自己,我每天都在努力完成前两条,除了好奇心因为阅历的提升而稍微减弱,以及第三条有点羞愧。但同时也在通过努力完成前两条而走在完成第三条的路上,所以勉强给现在自己的“成功”打个7分 如果是你的话,你觉得18岁的你会给现在的你打几分? 最后写到这里莫名想起了《If I Ain't Got You》的歌词: Some people live for the fortune 有些人为了财富而疲于奔命 Some people live for the fame 有些人为了声名而四处奔波 Some people live for the power yeah 有些人为了权力而奋不顾身 Some people live just to play the game 而有些人只是为了玩乐 I've been there before 我也曾经迷惘 But that life's a bore 但那样的生活索然无味 Some people want it all 有些人想将以上一切拥有 But I don't want nothing at all 但我不会有一点动容

00
霹雳啪啦糖之歌
2天前

七天可爱多: 听完段永平浙大分享,我收获了3个思维方式 1 坚持做对的事情,不被短期诱惑 段永平说:“短期诱惑是错事的核心诱因,发现错了就该立刻停。”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坚持做对的事情。 比如对的事情,长远来看就是坚持运动,坚持读书不好的事情就是抽烟熬夜。但是后者的短期反馈是很快速的。 2回归本质和目的,学会筛选信息 他提倡有选择地学习:“不要让知识量压垮你,真正有用的,是学会筛选和理解。” 他提到: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你不能说所有新东西你都去学,那样也白学。有好多人看起来知识很渊博,你再渊博,也不会比搜索引擎更渊博。 比如有人提问Ai 很重要,要如何去高效使用AI。 他回答:“学校主要是学习方法,有了AI只是能让你效率更高。当然,做论文的时候需要小心,不要发生不当行为。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不论你是在学习方法还是创业上,每一个决策不能仅着眼于当下,而应该考虑到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后的影响。” 回归到本质,学习的目的比学什么更重要,无论是AI,出海,投资,只有目的地清晰,工具才能发挥价值。 如何看待能搞到钱的本质,亦仁分享过一句话:默认项目都是通的,默认数据都是假的。如果有人分享了一个赚钱项目和收入数据截图,请按上面的原则来判断。 对项目乐观,可以让自己去了解细节。对收入数据悲观,可以让自己谨慎投入。 我觉得很符合所谓的本质。 3 不追求角色定义,为用户需求负责 在访谈中有大学生提到,要不要去创业。 他说:我觉得该创业的人根本就不需要你鼓励,你有个很强烈的想法,你就回去做。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 在生财待了半年,发现很多年轻人会迷恋“创业”这个状态,觉得做“合伙人”很高级,但也很容易成为大佬忽悠你的画饼话术。 段提到:最主要的是你到底想做什么,你能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做一个以往没人用过的东西,虽然是创新,但没人喜欢,那就惨了。创新其实是在弥补需求上的不足,差异化不是简单的不同,而是满足用户需求。 这个启发也是回到本质,思考创业是为了什么。 段永平最后的提醒很犀利:“时代一直在变,但做对的事不会变。”

00
霹雳啪啦糖之歌
2天前

sincere-real: 聊一点:我与他人打交道的心得。 首先,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是没有任何情感纽带的,也就是说,我们得必然意识到【他人和你毫无情感和利益,那么别人是没有任何义务对你好。】 你看,我们身边充满着巨婴,即使是30岁,40岁的成年人,也是巨婴,十分自我。他们在与别人打交道沟通的时候,让人十分不舒服。 体现在:不懂基础礼貌;不会说“麻烦”“请”“谢谢”“感谢”等这类话。 更进一步来说,就是“自我味”很重,不会换位思考,以为别人都围着他转。 OK,那说一下,我是如何对待他人之间的关系的,我的一个准则就是【以付费的心态去对待】。 付费的心态,并不就是说,一定要金钱上的付出,另外一个维度是:抱有一种尊重和感恩的态度。 1)无论是在微信,电话沟通中,先在语言上表达出基础的礼节,并尽可能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感激。 2)如若是对方是在帮我一个帮忙,或者解答了什么问题等等,我会尽可能给予一些实际的回馈,比如送个小礼物或者请对方喝杯咖啡(星巴克、瑞幸这些都可以直接赠送)。 3)如若是纯陌生人,我求助于对方的话,我会直接谈报酬。其实简单来说,就是花钱买别人的时间和专业知识。 其实,针对这点,我更想说一下。 市面上这种傻逼太多了,他们想要求助于他人,又站在自我角度以为全世界围着他转,又想白嫖别人。既不肯说点好话,也不愿意出钱。 那我就想问问了,别人的时间、专业、才华、经验,凭什么要无偿地分享给你呢? 其实,我也碰到过这样的人,我一般就是胡乱应付下,对就是胡乱应付。 这就类似,一个人找不到路了,想要咨询他人往哪个方向走,但是他态度也不好,也不肯付费,还对着他人说:“老头儿,我找不到路了,你给我说一下~” 老头儿大概率会随便乱指一个方向,并心里暗想【今天有点背,遇到了大傻逼】

00
霹雳啪啦糖之歌
2天前

携隐Melody: 提高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最关键的是什么? 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分清楚对话的类型。 之前跟大家讲过,对话有三种类型:事务性、情绪性、身份性。搞错了类型,就是鸡同鸭讲。最常见的就是我要的是情绪支持,你却在给我讲解决办法(而且是最容易想到的那种,我自己早想过了的方法!)。 但凡你能分清是什么类型,你哪怕很不擅长回应,你就直接坦白说自己不擅长,但可以提供一双耳朵,对方也会觉得舒服的。 比如,知道对方要的是情绪性反应,你可以说:我不太擅长提供情绪反应耶,但我非常愿意认真听,提供一双耳朵可以吗?这样对方就会很感激了。而不是说:那你不要跟那个同事合作啊! 知道对方想要的是事务性呢,你可以说:这个问题真的很复杂,我也解决不来耶/我也判断不了你做的对不对耶。而不是说:你做的已经很棒了! 总结来说就是,最关键的任务是识别对话类型,然后,在这个类型的圈圈中,提供你的反应就好了。哪怕这个反应是很稚嫩的,很笨拙的,也没关系。你会发现即使你觉得自己很笨拙,对方也会觉得你善解人意。TA被理解了,被听见了。 这就是非常好的沟通了。 — 社会心理学,把强调任务导向、独立性、理性和竞争性的特质,比如果断、领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等特质,归类为工具性(instrumental)特质。把强调人际关系、情感表达和关怀,包括同情心、温柔和善解人意等特质,归类为表达性特质(expressive)。 当一个人在帮人解决实际问题时,提供的就是工具性支持(instrumental support);当我们进行情绪性对话时,提供的就是发挥表达性特质才能做到的情绪支持(emotional support)。 要做到判断出对方想发起的是那种类型的对话,并且提供相应的支持,就需要人在这两种特质上,都发展得比较充分和成熟。 但由于性别刻板印象,很多男性被社会规训,只发展了工具性特质,丧失了表达性特质带来的表露温情、人际关系的维护、亲密关系的培养等能力;很多女性被社会规训,只发展了表达性特质,丧失了探索事业、追求解决更复杂、更有挑战、更宏大的问题的技能。 这样的男性常常被称为「钢铁直男」,因为他们普遍缺乏情商。这样的女性常常表现为「恋爱脑」,因为她们在解决复杂事务性挑战时,觉得只能通过依赖男人达成,由此会给她所依赖的男性不平衡的喜爱(本质上其实是对自己依赖的一种合理化)。 这两种人其实在任何类型的人际关系上,都会有些问题。前者根本不会维系人际关系,全靠另一方维护;后者过度依赖,无法创造独立的、健康的人际关系。 — 所以,要提供自己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际上,是要打破性别刻板印象,让自己变成一个「雌雄莫辨」的人。男性不以所谓的「女性特质」为耻,女性不以缺乏「男性特质」为傲。大家都拒绝做巨婴,做个独立的成年人。 那即使你是个「表达笨拙」的成年人,你也会拥有非常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

00
霹雳啪啦糖之歌
2天前

王盐: 很多人在工作时都存在如下问题: 1、注重单一技能重复性、线性的增长 2、对工作任务缺乏背景理解、没有持续收集全面信息的意识,分不清楚主次,难以合理分配任务的优先级 3、过于依赖过往经验,缺少探索与总结,只是简单重复以前做过的事情 4、对组织目标、计划、业务当前情况缺乏理解,不清楚自身定位,也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解决问题是什么 以上情况在工作中很常见,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数情况是人对工作缺乏本质的理解(习惯、无意识、无能力)。 他们无法正确、深刻的理解组织与个体、战略与战术、任务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他们迷信「学而优则仕」,认为只要忠实执行上司的具体命令,自己就是优秀的。 这些人并不缺乏工作热情,甚至是极其勤奋、努力的。 但他们缺少审时度势、剖析本质的能力,以至于无法发挥自己的价值。 这很像是打游戏时常碰到的玩家: 他们对游戏的态度认真、充满热情,经常花时间学习游戏技巧,在游戏中很少犯低级错误,往往前期打得很好,优势很大,但随着游戏的进程,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慢慢的就打不过对面了,只好感慨猪队友太多带不动。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并不是某种单一技能的体现,它是思维推演的结果,也是正确问题的答案。 例如毛选开篇的经典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放在工作中,它需要你具备严谨的逻辑,敏锐的洞察,丰富的经验,对经济、商业、人性深刻全面的理解。 想培养这种能力,必须要有意识的去训练,持续不断的思考、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强迫自己去实践,同时寻找大量相关知识去填补认知空白,形成稳定的习惯。 很多人在这一环节被淘汰,并非天赋不足或缺乏成长环境——我见过GRE高分但生活中逻辑性极差的,也见过名校毕业读帮助文档读不懂的。 大多数人意识不到这种能力的重要性,正如他们总习惯于随波逐流的生活,这种惯性会让他们越来越盲从,进一步丧失独立思考、统筹全局的能力。 王兴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对此我深以为然。

00
霹雳啪啦糖之歌
2天前

杨空空: 一个十年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指南 最近我看到一些赵露思的热搜,真的心疼哭了。我不是粉丝也没关注过她,我完全因为作为同样的抑郁症患者跟她共情了。我完全能体会一个病人挣扎着还希望做好工作、赢得认可的痛苦和无助。 我自己从2014年开始确诊抑郁症,到差不多2023年左右彻底停药,我自己判断精神和身体状态都比较稳定可以说是阶段性痊愈了。期间最严重的时候经历过好多次自残自杀,但最终都挺过来了。 所以我也想作为过来人给大家分享一下这近10年患病以来的一些经验和关于抑郁症的常识。因为现在大家生活压力都很大,这个病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如果你开始发觉自己有些抑郁症的倾向,我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少走一些弯路。 最开始的时候我想说,这个经历确实很痛苦,但病好了再回头去看,也不是没有好处。生病过程中我坚持看心理咨询师,也会定期阅读心理学的书,学习很多关于抑郁症的知识,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脆弱和自己的有限性。我开始知道了如何跟我各种不同糟糕的情绪共处,也开始把其他人的情绪看得不再那么重要。 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跟其他人寻求帮助。有些时候,事情确实没有一个病人眼中看到的那么糟糕。 我也要声明,这些经验适用于普通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情况,特殊的病例肯定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具体情况还是要听医生的话。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确认自己得了抑郁症? 我自己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确诊过程。最开始是每天都有各种不同的躯体疼痛,止不住的流眼泪,每到傍晚就想哭,整个后背疼的不能动。我开始是做了全身各种各样的检查,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脑袋里长东西了。各种检查做完,医生都说我没问题。后来还是在一个朋友的提醒下,建议我去精神科看看。我才在北京安定医院确诊:中度抑郁,中度焦虑。 通常,刚开始患病的人都会经历一个发作期,也就是各种症状最明显的时候。我却真的最开始几个月,虽然在吃药,但是几乎是没办法下床的状态。每天从早哭到晚。偶尔出门经常没办法走路,躯体僵化,甚至我记得最严重的时候整个胳膊都失去知觉了。我也自残自杀过很多次,严重的时候医生说必须住院接受电击治疗。但我太害怕了所以宁可忍着也没去。 我想说的是,抑郁症和焦虑症前期都是有一些明显的外在表现的。比如我提到的没有活力,总是莫名想哭,躯体疼痛等等,一旦你发现了这些基础的症状,立刻去正规医院做检查。通常来说,医生会检查一系列身体基础指标,同时会给我们做那个大家熟知的量表测评,加上医生临床的诊断,才会最终确诊你是否患病。只有医生说你病了,你才是真正的得病。这也是区分抑郁症和抑郁情绪的重要标准。 在北京类似的医院有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安定医院和回龙观医院。这些都是专业的精神类专业医院。但我个人只推荐北医六院,因为其他两个医院除非你挂到非常难得的专家号,否则医生的水平真的参差不齐。我最开始在安定检查的前三个月,那个医生甚至给我开了一段时间还在临床测试的中成药,耽误了治疗。 在上海我推荐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大家常说的精神卫生中心,跟上面是同样的道理。但是中山医院我换了好几个医生,都特别耐心负责。 第二个问题是,确诊抑郁症后该怎么办?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医生。精神领域的医生也分很多种,具体到各种不同的病,有人擅长抑郁,有人擅长焦虑,有人擅长双相。那你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有足够耐心的医生。一旦你确定了医生,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遵医嘱。医生告诉你该怎么做,那就听话。 同样的道理,找到适合自己的药也非常重要。即便大家都是抑郁症,每个人的症状也是完全不同的。有人是失眠,有人是嗜睡,有人体重暴增,有人厌食消瘦。所以抑郁症的药也分很多种。你需要给自己和医生足够多的耐心和时间,去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药。如果你吃药的时候有非常严重的副作用,那就及时跟医生反馈,调药。医生也不是一开始就可以开一个适合你的药,找到适合自己的药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我自己也是差不多换了三种药之后,才找到适合自己的稳定吃了三四年的药。 Q3:得病了,要不要让周围的人知道? 我向来主张要让自己的同事朋友家人知道自己生病了。也同时会跟他们解释,抑郁症并不是什么要命的神经病,它只是一种精神感冒。你可以向他们解释,抑郁症犯病也就是短暂的情绪失落,没有活力,它是可以通过吃药和休息得到缓解的。得了抑郁症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出了问题,或者你就失去了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我之前经常换工作,我到了新的环境里,我 我通常都会告诉我同事,我有抑郁症,大概表现是什么样的,如果我犯病了会需要他们什么样的帮助。大部分人对抑郁症还是存在误解的,那我觉得你进行了这些基础的解释,大家也会知道该怎么帮助你,该怎么跟你的病相处。 如果,我是说如果,有人真的把你得了抑郁症跟你能力不行或者你有精神病划等号,你一定要记住,这是他的问题。你没有做错任何事。 尤其是呢,对你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们也需要一个学习跟你的病相处的过程。他们也是第一次经历这个病,要学习照顾你,在你犯病的时候做出反应,请一定一定要跟最亲近的人一些耐心和时间,让他陪你一起探索如何跟抑郁症共处。 Q4:除了吃药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我会推荐几个办法作为吃药的辅助。第一是,你自己要大量的学习,读论文读书,首先你自己要去了解这个病。这是你去跟它友好相处的前提,你越了解它就会发现,它真的就是一个普通感冒,只不过时间久一些罢了。 第二是,能力允许的话多运动肯定是好的。但如果你是在不想动,也不强求。 第三是,多晒太阳。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医生告诉我的,北欧的人为什么抑郁症发病率非常高,就是因为他们缺乏日晒。 第四是,身边尽量要有非常可靠的人可以照顾你。无论是家人、恋人还是朋友。好的亲密关系真的可以给我们的情绪很大的支持。爱是最好的良药。如果你有一个无条件爱你的人,陪你一起探索这个病,那你康复的时间一定是大大缩短的。 最后呢,有些人推荐冥想啊心理训练营啊之类的治疗,这些我没有接触过,但你可以去尝试你能坚持下去的治疗方案。 Q5:心理医生管用吗? 我自己其实中间大概两年时间是坚持看心理咨询师的。后面因为换城市才中断的,有条件的话其实我会一直看下去。我的感受是它不是你康复的必要条件,但是心理咨询确实可以帮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更好的了解你的情绪以及让你知道该如何跟它们相处。我自己的感受是,心理咨询并不是帮你康复或者治疗疾病,它更大的作用是帮助你找到自身问题的症结。 Q6:吃药要吃多久? 这个也没有确切的答案,有些人可能症状比较轻可能吃半年一年就好了,有些人可能需要终生服药。但是这里要说的是,抑郁症最忌讳的是不听医生的话擅自停药。当你的吃药两周以上,通常症状就会缓解,那一直到你可以停药其实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医生会不断给你减少药量。如果你自以为感觉良好,擅自直接断药,那一定会复发,且症状会比之前更严重。 暂时就想到这些,大家还有疑问的话可以评论区提问。再次声明:以上仅为一个患者的经验分享,具体情况还是要遵医嘱。听医生的话,啥病都有救。 最后想跟所有得了抑郁症(还未痊愈的)朋友说一声,痛苦是真的很痛苦,很多时候确实想死,但是作为过来人我想说,真的很苦的时候忍一忍就过去了,你要记住这句话,跟真正的生活比起来,抑郁症的痛苦算不了什么。活下去,就有希望。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