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豆瓣《龙虎门》的6.0分到《九龙城寨之围城》的7.4分,再回味一代经典《功夫》,体会动作片创作与豆瓣评分群体的审美变化
《九龙城寨》是上半年香港动作片里的大明星,在选角、场景搭建、动作戏等方面还是有些诚意。古天乐饰演的龙卷风和伍允龙饰演的王九也给我带来了挺深的印象。
可惜缺点还是太多。
一是主角团尤其是主角陈洛军的塑造不太成功,故事时间线缩短导致人物的成长空间太小;
二是主角4人团的感情建立比较仓促生硬,对信一等角色浮光掠影的描写不仅没有成功构建起有血有肉的角色,还削弱了对主角的深入细致的刻画,沦为王道大男主爽剧与群像剧之间不上不下的尴尬产物;
三是动作戏依然不够优秀,一方面是演员缺乏武打基本功训练导致很多动作做起来不好看,很多动作场面缺乏全景镜头与长镜头,爽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动作指导谷垣健治没有为每一位角色设计出足够有辨识度的武打招式特色,不管是徒手武术还是冷兵器招数都缺乏中华传统武术的韵味与特色,动作戏最后只能靠喊招式的“旋风拳”与不需要任何招式的“硬气功”撑场面。
至于故事本身,很明显编剧导演并没有多大的野心,除了在“陈占的镰刀,龙卷风的拳头,陈洛军的榔头”这种地方搞点儿小心思以外,并没有深入探讨九龙城寨背后的历史渊源、时代社会变迁、人性挣扎这种大的话题,还是在搞老港片都拍烂了的“兄弟情”。在故事层面可以说是保守得有点儿不思进取。
相对比之下,2006年的《龙虎门》同样作为漫改电影,几乎在各个方面都胜过《九龙城寨》。
主角团3人都有非常明显的成长,不管是感情层面的兄弟反目后和解,还是武功层面的“龙场悟道”,主角们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观众能够跟随主角团的脚步进入电影中的世界一起冒险;
主要角色的构建也都比较成功,高冷中二的大哥王小龙、热血愣头青弟弟王小虎和重度中二三弟石黑豹,“龙虎豹”组合在一场场战斗中建立起的感情比《九龙城寨》里的麻将情谊自然更让人信服;龙虎门门主王降龙、罗刹女、马坤、火云邪神等角色也算是各有特色,大反派火云邪神给观众带来的压迫感远强于“颠公”王九;
至于动作场面更是完爆了《九龙城寨》。且不提甄子丹、释延能、元华等传统武打明星发挥出色,即使是非武打演员出生的谢霆锋、余文乐,打戏也是像模像样拳脚麻利。影片中有不少大场面调度的长镜头动作戏,每个角色也拥有各不相同、识别度非常高的武功招式,让人一下子就能记住。王小龙的降龙十八掌、王小虎的十八路谭腿、石黑豹的双截棍和王降龙的大关刀,甚至是火云邪神的披风,把中华武术的英姿尽显于大银幕之上。
所以,为什么2024年的《九龙城寨》能在豆瓣拿到7.4分,砍下4亿多的票房,而2006年的《龙虎门》却只有6.0分这个堪堪及格的分数,4800万的票房?
看完《九龙城寨》后联想到的另一部与香港城寨有关的动作功夫片,自然就是周星驰的《功夫》。同样是小人物闯进城寨、同样是城寨藏龙卧虎拯救与庇护主角、同样是被外面世界的强大黑社会所压迫与追杀,在传统正义战胜邪恶的剧本框架之下,《功夫》到底比《九龙城寨》以及其他相似题材结构的作品优秀了多少?
在我看来,《功夫》已然做到了几乎这种类型片的巅峰,成为影史上一座无法绕过的丰碑。
除了在选角、演技、角色塑造、场景搭建布置、服化道、特效使用、武打动作场面设计、场面调度、喜剧元素等方面的优秀以外,能让《功夫》如此不同凡响的,是它巧夺天工的剧本世界观设定。
在《功夫》的世界观中,武功很明显是一种非常强大的东西。它不仅可以改造强化人的肉体,甚至能让人以一敌百、杀人于无形、对抗枪炮、甚至毁天灭地。但这种明显夸张化的世界观设定,却被使用地很精巧很小心。
故事中的每一位“武林高手”,其实都被划分了级别,代表了武学与人生的不同境界。
·最初级的苦力强,力大如牛,十二路谭腿虎虎生风,是拥有武功的“非常之人”中最低的境界,但也已经超越凡人;
·裁缝店的娘娘腔使的洪家铁线拳,因为能驾驭双臂铁环,隐隐有超越拳脚的境界,让他能隐约看清更高层级的“气”;
·油炸鬼的五郎八卦棍则是完全超越了拳脚威力,能够驾驭兵器的境界显然已经让他摸到了“气”的门槛,不仅能够以棍棒对抗枪炮,甚至能在正面战斗中与“气“相抗衡;
·天残地残则是领悟掌握“气”这一更高境界的代表,以琴音杀人于无形,面对苦力强这种看不到“气”的武者更是堪称碾压,可惜由于身体上的残缺让他们无法登堂入室成为真正的强者;
·神雕侠侣则基本代表了正常世界武林江湖中战斗力的顶峰,太极拳与狮吼功分别代表了对肉身与“气”的完全掌握,他们代表了有天赋的普通人在努力过后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至于火云邪神与阿星,他们的武学已经超越传统的功夫拳脚,修习传说中的至高绝学——蛤蟆功与如来神掌。这不仅需要肉体与精神超越凡人的桎梏,还需要修习者拥有超乎常人的信念——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恶,以及为了正义可以牺牲一切的善。
作品中虽然城寨的武林高手们都在与斧头帮代表的邪恶势力对抗,但善与恶的对抗也很明显通过武学的级别被划分成了不同的层级。
苦力强、娘娘腔与油炸鬼只能对付明刀明枪的黑帮喽啰,当你没有看透或者掌握无形无色的“气”,你就无法与之抗争;
神雕侠侣可以挫败黑帮的阴谋,甚至稳压黑帮一头,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气”的同时,是光明正大没有残缺的正义的一方,施展起来无所顾忌;
而火云邪神的强大,缘于他代表了人心底最深处的恶的本能,是那种肉体与“气“都只能影响束缚而无法真正消灭的最原初的力量。当恶变得足够强大时,它就会冲破束缚,来到世间。所以在最后,真正打败火云邪神的,并不是阿星从天而降的掌法,而是那句”想学吗?我教你啊。“
等等,如果说拳脚兵器代表了个体的力量,《蛤蟆功》与《如来神掌》代表了人心中的恶与善,那么这个“气“又代表了什么?
我寻思,“气“就是天地之间人类世界中的”规则“。
个体——规则——善恶,《功夫》的情节在递次出场的武林高手们一场场动作戏中,逐渐推进,并在最终的大决战中,给出了创作者的终极观点——自古邪不压正,是因为恶只局限于满足个体欲望的实现,带给他人的是痛苦和创伤;而善可以感化世界,给自己与他人都带来快乐与满足。当你发现了能够通过利他实现利己的方法的时候,你自然可以打败那些单纯只想利己的人。
《功夫》作为动作武打片的精彩与伟大,不仅仅在于设计精巧的武林世界观、精彩纷呈的武打场面、优秀的动作设计与演员表演、各具魅力的武林高手角色设计,更在于创作者以武功和打斗为工具,通过主角阿星的成长与蜕变,表达了具有深刻内涵的对于善与恶的观点表达,传递出对于真善美的原始追求。这让整部作品的动作戏份和武打场面,超越了单纯的感官刺激,为每一场打斗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
相比之下,《九龙城寨》显然没有多少创作者的个人表达,简单无脑的正义战胜邪恶、烂俗的兄弟情,以及说不清来由的对香港九龙城寨的“怀念“与致敬,并不能给它的动作戏份有任何加分,它的动作戏份也并没有给整部作品赋予更深刻的内涵,让整部作品沦为简单感官刺激的消遣。但即使是简单的感官刺激,它也没有《龙虎门》做的好。它在豆瓣的高分,一方面可能是电影行业的变迁,优秀的新作品越来越少,大胆有创意的创作者个人表达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评分群体的变化,相隔18~20年的作品可以说隔了一代人的成长时光,个人偶像魅力在当下的审美环境中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偶像闪光点对作品的影响超过了作品整体本身。
属于动作功夫片的时代终究是过去了,作为爱好者,我只能多在院线支持所剩无几的动作类型片,然后默默等待下一个电影(或者是其他艺术表达形式)时代的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