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DoubleQwoo
22关注27被关注0夸夸
DoubleQwoo
4月前
00
DoubleQwoo
9月前
00
DoubleQwoo
10月前

Mien敏桉: 性格敏感是个很多人都关心的话题。今天想来破除一下「性格敏感就会活得很累」的这种思想钢印。 性格敏感的人确实可能会比钝感力强的人活得更累,但并非注定如此。 敏感本质来说,是对这个世界有更多觉察。 我们要认识到的是,觉察本身是中性的,是否会让你感到心累、焦虑,这取决于你怎么评断这些觉察,也就是你赋予你觉察到的事物信息的意义:这件事情是让你开心,还是让你感觉心累? 星际迷航里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它道出了这件事情的本质——“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让人恐惧的事情;不要误会我的意思,危险是存在的,而恐惧则是你的选择”。 同样的,世界上也没有什么让人心累;不要误会我的意思,需要付出精力的事是存在的,但因这件事情产生的评断是你的选择。 心理学界有一个非常实用的疗法,叫做接纳承诺疗法(ACT),说存在两种自我,“思考性自我”和“观察性自我”。 观察性自我并不思考,它负责观察,主要负责聚焦、注意和觉知。它能注意想法,但不能创造想法。创造想法是思考性自我的工作,它思考你的体验,并描述、评论、分析、比较或是判断你的体验,而“观察性自我”只是直接且客观地注意你的体验。 例如,假设你正在打棒球、板球或者网球,你全然投入其中,全部注意力都深深投注于向你飞来的球,这就是你的观察性自我正在工作。你并不是在“思考”飞来的球,而是在注意它。 而如果在观察球的时候,你的脑海中冒出一些想法,“我希望我能努力接住球”“我想更好地击球”“哇,那个球移动速度好快”,这就是你的“思考性自我”正在工作。 我们所谓的敏感本质上其实是后一种自我,也就是观察性自我的特质。它不但不是缺点,还能让人比普通人获得更多的信息,这可以说是一种天赋。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会认为敏感不好呢?这本质是我们的“思考性自我”在作祟。 当我们的观察性自我观察到一些事件时,我们的思考性自我会在第一时间做出评断:“我的领导老是对我的工作事无巨细地指指点点,他一定是不信任我。” 但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我们思考性自我并不是总是对的,甚至绝大多数时候都不是对的。这里就要提到一个“认知融合”的概念。 认知融合是指我们的想法和它想要指代和描述的内容(真实事件)正在混为一谈。 就拿上个例子来讲,真实事件本身是领导对我的工作事无巨细地指点,我们的想法则是他不信任我。 这两者之间能画等号吗?是不能的。领导对你指点,有可能是不信任你,也有可能是他看重你想把更多的东西教给你,还有可能他这个人的做事风格就是如此,对谁都一样。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当我们发现我们的思考性自我又在草率下判断,让我们认知融合时,就释放我们的观察性自我,回归到客观观察事件本身的状态,去思考更多的可能,而不是被一种想法裹挟和影响。 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前面加个前缀“我有一种想法”,在上面的例子里就是,“我有一个想法,我觉得领导不信任我”。这种方法能让我们区分想法和事实,让我们了解我们的想法只是事实的一种可能,未必是真的。 你还可以谢谢自己的大脑,告诉它:“好的我知道了,谢谢你给我提供这个思路”。通过这种类似角色扮演的方式,同样可以将想法与自身彻底分离。 如果这样还是没有办法放弃对这种想法的认同,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是接纳这种想法的存在,允许这种想法存在。 接纳的重点在于,这里面没有“判断是非高低”这一步。因为“判断是非高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重要,对你自身的处境尤其如此。 性格敏感的人之所以容易活得累,就是因为他们往往特别执着于脑海中的想法,进而引入不必要的负面情绪,使自己身心俱疲。 你要做的就是不要止步于接纳,而是将注意力转向具体的行动。 如果你觉得事情需要修正,那就用行动去修正;如果你觉得事情值得推进,那就用行动去推进;如果你觉得事情并不值得你行动,那么你就淡然旁观,让它自由来去,选择不行动也是一种行动。

00
DoubleQwoo
11月前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