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以来接触了大大小小的项目,回望自己工作五年的心态变化,我发现刚工作那会是干劲和心气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把时间花在重复性的工作中对心力是一个巨大的消耗,频繁因为外界的客观因素导致心血白白流逝也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预期。
入职后在经过一段适应期之后,我接手第一个自己主导的项目,从熟悉到慢慢推进,可以说是干劲十足,做了有小半年,是比较期待能够拿到结果的,但是因为涉及到危险物料的使用,领导评估过安全风险之后决定停掉。这件事对我个人的积极性打击很大,对于自己无法控制的事物越是抱有巨大的期待,造成的心理落差就越是巨大。
这种经历后面也发生了三四次,一个项目是因为精神类药物国内只批了两三家可以生产,新申报的都被否掉了,当然包括也我司;还有就是和制剂公司合作的项目,药品在国内没有上市,因为法规的变化合作方暂时放弃做三期临床,项目暂停。有种很强烈的自己种的果树已经挂果了,突然下了一场冰雹的感觉。
仿制药技术研发在未来被AI技术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路线筛选和复现结果所需要的人会越来越少,目前高通量筛选的设备还比较贵,模拟路线筛选的AI模型没有大范围的应用到研发体系中,和这些公司接触的频率是越来越高,很多来推荐自己产品的公司。
当前竞争已经白热化,一个相对热门的产品,国内研发申报的企业动辄上百家,几乎每一家稍有规模的企业都会下场去做。与此同时的是仿制药的开发成本已经被推的非常高,质量研究非常严苛相关法规逐年收严,杂质研究的全面性和研究深度要求到了变态的程度;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的制造业,车间的工人大多来自欠发达地区,平均年龄也比较大,随着新建设的车间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保证了操作工人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就业的岗位,这些变化都是在慢慢发生的。
养蛊式的内卷,肯定会导致行业资源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医药行业回报周期非常的长,一个项目从立项到上市销售获取利润动辄5~10年,大家看谁血厚能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