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范冰
471关注20k被关注22夸夸
畅销书《增长黑客》作者
《增长黑客》作者,Coder,奶爸,猫奴。播客《冰镇电波》。微信 zengzhangheike https://zengzhang.ai
置顶
范冰
1月前
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关注 AI。

但 AI 究竟如何在商业领域落地(尤其是各个垂直领域)和促进增长(包括 AI 项目自身的增长),是许多务实的创业团队/大公司创新部门在焦虑和关注的话题。

我也经常被问及,每次需要单独回答。

为此我创设了名为「增长黑客AI周报」的 newsletter,将我每周关注到的「AI+增长」的优质内容和资源,免费分享出来。

你可以在 zengzhang.ai 订阅(没错,它的域名就是这么屌)。

我看了下后台,自从在朋友圈发布后,清明小长假这短短几天,订阅人数已经达到 5000+。大家都这么卷吗。

以下是关于这份 newsletter 的正式开篇自我介绍——

------

增长黑客 newsletter is back!

这份「增长黑客AI周报」是《增长黑客》作者范冰凭借兴趣、个人品味主理的邮件列表(newsletter)。每周四更新。域名焕新: ZengZhang.AI。

核心聚焦于 AI 如何赋能商业增长,遴选的范围包括商业案例、增长方法论、工具资源、管理者/创业家的思维探索、个人效能提升。

目的是去芜取菁,在纷繁的 AI 信息中,甄选出优质内容(过程本身使用了 AI+人工)。

— 甄选的基本标准是:有数据支撑 / 有事实细节 / 有落地场景 / 有最佳实践。

— 坚决杜绝:人云亦云的宏大叙事 / 难以证伪的主观臆断 / 拾人牙慧的二手信息 / 营销和公关驱动的自我标榜。

前身是「增长黑客会员通讯 GROWTH WEEKLY」,肇始于 2016 年,曾是一档收费服务,见证了古典互联网的最后辉煌与日渐凋敝,遂停更。

终于,进入 AI 时代,新的商业增长契机再次鼓动,本邮件再次恢复更新,将持续聚焦于 AI。

(请尽量勿使用网易邮箱,将有大概率收不到邮件;强烈推荐 GMail、Outlook、腾讯企业邮箱等。)

再次邀请您订阅 www.ZengZhang.AI 的每周免费邮件(可点击公众号左下角原文链接)。

Enjoy it!
1232
范冰
1天前
12k 订阅了,一个半月
13
范冰
1天前
杨超越新歌 MV,这造型太好看了,这脸真是上帝追着抢着要赏饭。

《透明(dadada)》MV_哔哩哔哩_bilibili

00
范冰
1天前
今天也是铜锣烧湾的扛爸子
00:09
11
范冰
1天前
祝妈妈们永远年轻,永远美丽,永远都是自己。
02
范冰
2天前
这对多伦多夫妇省钱+维持感情的点子,看着挺好的:

取消原本每周五晚上的外出大餐,改为家庭游戏夜;然后把省下来的钱用作周日早晨的外出放松+早午餐。

每月节省 240 美元,半年省了 1500 美元。而且更快乐。

via www.businessinsider.com
02
范冰
2天前
看到 FastCompany 上一个搞笑研究——

网络上遇到杠精,亦或工作中面对讨厌的同事/老板,简单地回复一个什么内容,可以将伤害性拉满?

答案就一个字母——「k」。

它可能看起来无害,但这一个字母却能让对话中断,让收信人的情绪一落千丈。

报道说,根据发表在《国际移动通信杂志》上的一项研究,「K」被列为网络空间对话中最负面的回复——比「未读」/「当然」更糟糕。

单字母回复往往意味着情感上的距离、被动攻击或直接的不感兴趣。尽管「K」很简短,但它的情感薄凉地令人吃惊。

如果多加一个字母,变成「kk」,就会完全缓和回复的语气。像「ok」或「okay」这样的变体虽然仍然冷淡,但往往会被解释为中性或只是形式上的。

via www.fastcompany.com
31
范冰
3天前
甜妹侦测器,启动!我说这是王冰冰+Hebe+颜怡颜悦+赵露思,阁下将如何应对?

【祝给我们金钟罩铁布衫的父亲母亲节日快乐!】 www.bilibili.com
20
范冰
3天前
Tim Ferris(《每周工作四小时》、《巨人的工具》、《Tribe of Mentors》作者/知名 Podcaster)最近在哈佛商学院(HBS)做了一场讲座,内容涵盖从童年至今的成长轨迹和创业经历。

(还出了本 40 页的案例研究电子册子,卖 11.95 美元,我就不买了,你们谁买了可以发我看看。)

课程结束后,学生 Jay Bhandari 为哈佛商学院学生刊物《The Harbus》的「课间访谈」进行了采访。我将一些认为有价值且不敏感的内容,机翻选登出来。

——————————

Q:在与粉丝的问答中,你提到了身份多元化的重要性。这种方法与我们常听到的“专注并深耕某一领域”的建议背道而驰。你是如何调和这两种对立理念的?

A:我认为它们是互补而非竞争关系。身份多元化意味着在生活中培养多个独立发展的领域,你可以从中追踪成长轨迹。这样设计是为了让你的自我价值不完全依赖于单一事物,比如自己初创企业常规的起伏波动。过度投入会引发大量媒体报道和 X 平台讨论,但其中存在严重的幸存者偏差。我见过数十位创始人因为“初创企业即自我价值”的衡量指标在几个月内偏离轨道而崩溃。我更倾向于采用安全边际更大的方法,这与领域专精完全兼容。例如,你完全可以每周花 40 到 80 小时在初创企业上,但若同时辅以室内攀岩、力量训练、象棋俱乐部或其他具有独立成长指标的活动,即使新法规或竞争对手短期内重创你的企业,你仍能通过工作之外的进展缓冲打击。这是廉价的心理保险。我认为在依赖耐力的竞赛中,身份多元化是巨大的竞争优势。 在最高层次上,这几乎涵盖了一切。如果迈克尔·乔丹都能负担得起打大量高尔夫和扑克,你也完全可以拥有自己的业余爱好。

Q:你的人生中有没有什么事情是你希望自己能更早开始专注的?如果能和 28 岁的自己对话,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A:致年轻的自己:每天冥想两次——每次 10 分钟足矣——并在加速经颅磁刺激疗法(TMS)成熟后尽快尝试。具体原因可参考我其他回答。我可能还会分享在德克萨斯州马尔法旧货店买的一句刺绣箴言:“今天正是你昨天所担忧的明天。”

Q:你认为年轻有为的群体在哪些方面投入过度,哪些方面又重视不足?

A:我认为哈佛商学院的学生过于相信投资银行和管理咨询行业那种隐含的推销说辞,比如“广泛接触各个行业后,你就能选择自己的赛道,无所不能!”如果你不具备技术背景,并在这些领域停留超过几年,那么你离职去创办自己的初创企业(金融或咨询领域之外的)的概率,与一个已有五到十年创业经验的人转行进入投行或咨询行业的概率大致相当。换句话说,可能性很低。我亲眼目睹这种情况上演了上百次。当然,也有例外,但除非你在踏入这些行业前就制定了明确的退出计划,否则我不会赌自己是那个例外。如果你想成为特例,在接受工作前,先找到并研究至少五到十个你可以效仿的特例。如果找不到,那本身就是一个信号。

Q:如果你在 2025 年重新开始,处于二十多岁的年纪,你会做什么?

A:我会寻找那些增长迅速但不引人注目、未被广泛关注的行业,并瞄准加入一家员工不足 100 人的初创公司,在那里我能近距离观察交易撮合者如何达成交易和做出决策。相反,如果你像其他人一样试图创建一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对 99%的参与者来说,这将是一场“桶中螃蟹”般的激烈竞争。当然,你可能是那顶尖的 1%,但我通常更喜欢不那么拥挤的领域,在那里你通常能更频繁地与顶尖人才互动。

Q:让我们把运气因素排除在外。哪些技能、习惯、口头禅或个人成长领域对你成功的贡献最大?

A:着眼长远,不急于一时的得失。我选择项目和许多投资时,会优先考虑那些能带来超越项目本身的学习机会、技能提升和人脉积累的因素。如果你让这些因素随时间积累,最终临界质量的达成会让成功几乎成为必然。这听起来或许有些抽象,但你可以系统性地实践。访问 tim.blog/mba 或谷歌搜索“Tim Ferriss 现实版 MBA”,能看到我如何将此应用于天使投资的具体案例。这并非我见过的唯一通往“成功”(这个词可要慎用!)的路径,但确实具有可复制性。

Q:如果你能在面向哈佛商学院学生的广告牌上写一句话,你会写什么?

A:我想借用临终关怀医生 BJ Miller 博士的话——他曾帮助数千人面对死亡——他的答案是:“不要相信你所有的想法。”

原文链接:tim.blog
1147
范冰
3天前
红杉资本最近在旧金山举办了第二届 AI Ascent 活动,汇集了 100 位 AI 领域的创始人和研究者,探讨生成式 AI 对各行业的革命性影响及生产力提升潜力。

与会者包括 OpenAI 的 Sam Altman、Figma 的 Dylan Field 等知名人士,讨论内容涵盖大型与小模型优劣、推理代理的兴起及 AI 生态系统演变。

活动视频已经可以在 YouTube 上观看:

www.youtube.com
12
范冰
4天前
Genspark的新功能太酷了,尤其是用表格+AI批量做图的概念。 youtu.be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