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_York_
255关注266被关注0夸夸
🥌健康并适度地爬行
🗿面对先于领悟
🐯Honour the error as a hidden intention
_York_
4天前
最后十五分钟,看到了小马丁进球,双杀!
00
_York_
6天前

稻香村支书: 【何同学拒绝索好评被官媒踩】的新闻 让我想起了在滴滴工作的一件往事 2016 年那会儿我恰好在滴滴做产品工作,也正好那时我在关注司乘评价问题。乘客的评价率持续走低【图三】 大致能判断得出是和同一时间正在推行的免密支付相关的。 走低之后,我有个意外的发现,司机的评价竟然是来自于:最近 100 单【主动评价】的平均数。 我不是学统计学的,但大概地知道这个计算公式,它实际忽略掉了那部分没有评价的乘客的服务体验。 有人会认为,乘客既然没有评价,就是没有表态,非要这么刻板地理解倒也没错。但是问题就在于,司机服务星级被我们用来赋予了很多权益。 我举个极端例子来呈现其中差异:新手司机刚上岗,接到了 100 次乘客,有 1 个体验糟糕给了1星,有 1 个体验超预期给了 5 星,另外 98 个乘客没有评价。最终这个司机最近 100 单的服务星级是多少呢?3 星,大家如果经常打车都知道,3 星是一个极其糟糕的评价,几乎没有人能见到 3 星司机还能在继续上路接单的。 那么,乘客无感,是否能代表体验还不错? 我的观点是,当然算,无感地完成通勤,不正是打车的初衷吗? 如果一个司机100单里只有1人不满,我认为他足够优秀,平台应该支持他继续接单。可3星的结果,却可能直接断了他的生路。 为了推动这个算法的改变,我花了许多心思来做准备,那段时间也是我成长最快的阶段之一,为了论证这个算法存在问题,我从什么都不会,学了 SQL,学了金字塔原理式地写文档,学了画原型图,学会了不止要提出问题还要给出解决方案。我在评审小会上构建了一种新的评价形式【图四】 用【你是否想再乘坐他的车】的简单询问,来引出真实评价,去掉“12345”这种千人千面的数值评分方式。若不评价=默认4.95 星的体验,若主动评价=后台5.05 星(但最终分不得超过 5 星)等等 但遗憾的是,那时人微言轻,意见并未受到重视(大概率也可能是我没有讲清楚)。当时滴滴正处在兼并优步的重要阶段,发展十分迅速,有无数个更高优先级的产品事项要处理,没有资源能抽身出来关注司机的零点几星的差异。 所以,方案最终并未得到采纳。也不太清楚,现在的司乘评价体系,是如何处理那些没有主动评价的订单。 关于何同学这件事 何同学只是想坐车到目的地,评价司机并不是他的需求。他在“被迫评价/被迫说谎/真实但尴尬”中,选择了真实。错了吗?没有。 司机呢?司机主动求好评,是心甘情愿的吗?也不见得。如果默认4.95星能保住生计,谁会为了0.1星低声下气?但一个差评,可能让司机不得不靠求好评来“冲抵”损失,否则后果可能是家庭压力、孩子奶粉钱没了。更有甚者,原本的不评价因索好评惹恼乘客,换来差评,服务者该多崩溃? 大部分讨论要么一边倒地说何同学太傲慢,司机多么多么不容易,要么是一边倒地说司机不该索要好评,应该自己把服务体验做好就行了。但谈何容易呢? 不止是打车,叫外卖也经常被打电话来索要好评,去饭店吃饭也经常最后一项活动变为了给好评送饮料,甚至看视频,你也会经常被索要一键三连,不是吗?视频公司难道就没有更智慧地算法(比如用户的停顿、时长、快进)来综合判定用户是否喜欢该视频?那些主动索要点赞的博主,和那些不插入求点赞片段来打断大家观看视频的博主,是否又形成了一种新的不公平在内呢? 好的规则利用人性引导人向善: 对乘客来说,大部分时间我并不想评价,下车前我脑子里想的应该是目的地那儿将要发生的故事,而不是回味司机服务如何,除非某次服务体验足够差或者足够好,我能找到评价地址来宣泄情绪就好; 对于司机/店老板来说,如果我能确保大部分客人不会有糟糕的体验,我也能接受遇到个别打差评的神经病,但是这个比例只要足够低,我只需要专注做好服务,不用卑躬屈膝求人好评。 或许是规则希望故意营造服务者求客户的“上帝感场景“,或许只是疏忽深入考量的一个计算公式问题。谁知道呢? 这件事告诉我们,如果两个人吵架,未必就是其中一方有错,也完全可能是决定人们如此交往的背后机制还存在不小的优化空间。 乘客被迫评价,司机被迫讨好。规则若不能解放双方,只能让每个人都在尴尬中挣扎。

00
_York_
8天前
今年喝到过最喜欢的一支哥伦比亚
干香有轻微的胡椒香气
喝起来甜感尤其出众
具象的热带水果
还有🤏樱桃酱
00
_York_
9天前
比起 livehouse,从 VJ 乐手阵容音响都更进一步
为声碎鼓掌和开心
虹馆很棒!
02:38
00
_York_
9天前
最喜欢的一版《少年游》
02:03
00
_York_
12天前
爬起来看了下半场,值!
10
_York_
2月前
发源地寻味 1 文昌鸡
来文昌吃椰奶鸡
比椰子鸡味道更浓郁
几乎不用蘸料空口吃
海口的鸡饭和这里用得都是文昌鸡
感觉反而比其他地方吃到的更“韧”
打边炉用得会更肥一些 鸡皮很厚 久煮鸡油厚一层
听说骟鸡肉质会更硬(味道也会更浓郁)
文昌鸡属于本地鸡种 一般生长时间在 120 天以上
而且笼养前至少经历两个月的散养
感觉对于吃惯了白羽鸡的食客 这种散养鸡反而接受起来会有一定门槛 嫩度不够的鸡肉比起“鸡味”更容易被觉察
比较神奇的是白切的文昌鸡吃起来会有种脆感
久煮后也没感觉变老很多 鸡胸肉部分几乎不柴
(这次就只到了文昌市 没有再下到潭牛镇)
00
_York_
2月前
体量不大的公共建筑项目
建在海口人流密度数一数二的世纪公园
对于马岩松来说应该算螺蛳道场
无处不在的弧度
有点像是哈尔滨剧院的微缩版
在里面看完了一整场日落
00
_York_
2月前
小巷咖啡馆+1
菜单够长
基础款美式就够好喝
癍痧冰美据说是加了凉茶
下次想试试这款
00
_York_
2月前
糟粕醋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