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找工作是非常难的事,我找不到工作
当时进互联网,是因为身边的人都选地产/银行/互联网
前两个行业都很看学历,出身
我这种什么能力都不行的屌丝,只能选互联网了
而且互联网内部也分产品/运营/设计/开发
产运都看逻辑,设计看审美
当时我研究过,我什么都不会,最适合做开发了
结果开发体系里面又分后端/测试/前端
后端好难,适合科班
测试就没啥地位,不做
前端?前端合适
前端适合没经验的人
所以我就选择了去前端方向,在大二结束演员/导演的社团活动之后,找了一个阿里的师傅,参加了学校的前端社团当牛马
那是最好的年代,移动互联网需求暴增,只要稍微努力一点就能找到实习
而我并不甘于做实习,因为实习做的需求很没劲
大三基本把热门框架 Vue 和 React 都手撸了几个项目,QQ 音乐 Web 端的接口都是外露的,直接调用也可以,当我把首页显示,搜索栏,点击后的音乐播放,歌词滚动这些动效都做出了,成就感确实很强
写代码是一件很心流的事情
确实成为了,当时对抗「找不到工作」的信心来源
后来大学毕业我也没做前端,因为我觉得当时开发看起来工资高,但是开发就是蓝领,也没有看不起开发的意思,只是觉得会被压榨,而且对比产运, 不容易被看到
所以人还是得往声量大的地方去,最后大学毕业还是做了运营
自己还是挺幸运的,正是因为随波逐流,锻炼了自己能力,见识到了优秀的人是怎么思考的,自己也会去加以模仿,在职场这个体系成为了一个相对还能用的牛马
想了一下,找工作这个事算是能控制的事情,跟上学一样的,只要努力就能要到结果,这是目前世界的规律,并不是什么不确定的事情
8 年过去了,以前在知乎关注的前端网红,现在没几个活跃了,即刻上那个前端大网红,是靠恋爱火起来的,现在也转行去做 AI 自媒体,果然人都往声浪大的地方走
内地不推崇娱乐行业,但是流量平台还是在每个垂直内容赛道,都打造了 KOL ,其实和明星也没啥区别,有了人设,信息传导也变得没那么纯粹
其实最近 AI 也有很多新东西,但因为经历过移动互联网,我觉得人的需求是不变的,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就是优化产品性能和产品工艺,软件也确实逐渐往「工程」这个概念走了呢,Agent 就是复用组件
之前像饿了么做的前端组件,再开源,可能很难看到了
组件的差异决定了 Agent 调用的价格,要是没有任何差异,肯定就会打价格战
主要还是需求端没变导致的,要是细想一下,也跟经济环境有关系,东大西大都没放水,需求端怎么可能会变呢?现在就是互相消耗
冷战期就不要怀念热恋期的激素,不要怀念让全身的细胞都亢奋的感觉,现在就是等哪一方先谈和,关系才会复苏
所以我短时间也不会对 AI 有很细的了解,因为它是属于「工程」里的一部分,我只需要在意每个组件,能提供什么能力,拼起来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现在平民看不懂,后面 VC 要变现,自然会让我们看懂的,企业会重新开放预算搭建团队,培训班也会跟上,再造大繁荣
现在来看,如果 AI 方案的成本比原方案要高,大企业不会用,也不会采购,开放团队也只是优化效能,降本会毁灭掉很多人饭碗,想出用 AI 降本的人应该是没有心
国内没什么这个领域 VC,日本有,所以大伙才去日本搞 AI
去日本这件事,也很扯,人不可能永远为了场域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人是有自己在意的人和事的,所以才不去永远的改变,这是大多数人的写照,我并不抨击选择去日本的人,但我很羡慕能选择的人,可以做我体验不了的东西
但别人的体验,不应该成为我的内耗,我可以欣赏,但我只要知道这件事不能模仿,那我应该做的,就是给勇敢选择的人点个赞,祝福有个好结果
而关于我,要做的是在意自己的初心,只要不变,就可以想办法去面对,所有不确定的事情
回归自我才是重要的,时代洪流下不确定的事,不激烈对抗,逐渐接受,这并不算摆烂
巨石碎成细沙,也会该去的地方沉淀,重新成为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