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一个「制造业+AI 」的行业交流活动,很有意思。
有意思的地方不是行业专家给的具体洞见,而是提问环节。
一位工厂的老板提问:“刚刚嘉宾分享了很多 AI 帮助企业提效的案例,说的有点快,我还是不懂,如果想在自己的企业里落地 AI,到底该怎么做?”
有位分享嘉宾是罗兰贝格的前合伙人,他就回答,你要去梳理业务场景,把相关方拉到一起,怎么找需求点,怎么算价值点,怎么确定落地方案巴拉巴拉……
企业主又问了一遍:“这些事我都知道,但我毕竟是个小白,听完还是不清楚我该怎么去抓这件事。”
罗兰贝格的前合伙人把刚才的答案换着方法又说了一遍,还让企业主去参照当年数字化转型的做法。
企业主更加困惑了,说:“你说的这些实在太宽泛了…能不能站在我的角度来给我解答?”
眼看场面陷入僵局,有一个科沃斯的代表站起来介绍,他们是怎么落地的实践经验。
首先,他讲到了这件事要办成,既要自上而下,又要自下而上。
企业主之所以困惑,在于他的思路局限在了“自上而下”的定势里。当对方提到“自下而上”这四个字的时候,他眼睛一亮,这里有信息增量!
科沃斯的做法是:
1) 董事长确立落地 AI 的战略
2)人力资源部牵头,IT 部门配合,通过企业内部培训这个场域作为落地平台
3)自下而上:鼓励员工自己去探索如何用 AI 来提效,在内部平台上分享、沉淀,举办夜校交流活动
4)最关键的来了:员工之所以有动力去做,因为 AI 可以让他们减少加班时长、合法摸鱼
5)就这样,科沃斯收获了一大批由员工自己开发的内部应用,涉及:财务人事 IT 设计研发…
企业主频频点头。这个答案未必是完美的,但里面有他要的东西——我用什么来抓这件事?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员工凭什么听我的?
前面那位咨询顾问没听懂这句潜台词。他给出的答案你可能挑不出毛病,但也挑不出什么价值点。
改革不是老板拿着一套 SOP 搬到自己的公司就完了。背后有太多太多问题了,比如:
1)你让员工直接照着最佳实践改,可他说更习惯之前的做法怎么办?
2)你又叫来了一批人一起梳理,底下人有情绪,你镇不住场怎么办?
3)你说要换新系统,那么旧系统的既得利益者如何安抚?
4)最后你强行推了没有成果,另一个派系借机发难要你下台怎么办?
……
那些框架性的方案、大词,老板又不是没有听过。而且,传统 KPI 的手段肯定不好使,好使就不会那么多企业推不动数字化转型了。
所以咨询整体来说是一个价值很模糊的行业。要么,你有实操经验,比案主更了解业务本身,才能讲到关键细节,带来信息增量。
要么,你非常聪明,能快速凭借逻辑推理,用第一性原理抓住问题本质,让案主跳出思维陷阱。
但很多人:
1)只会做证明题,本质不是顾问,而是材料员
2)对业务的了解甚至不如案主
3)拿不到业务反馈,无法拼凑出完整故事
4)过于依赖既有框架,但这些框架案主已经知道,或者他的内部顾问已经知道,没有信息增量
5)大量概念或者数据堆砌,不是清晰可落地的方案
我以前和一个熟人交流,对方很骄傲自己的风险模型。我有提醒说,不要抱有太高期待。我以自己的需求为例,我说我一般靠自己搜集信息自己分析,你的那些模型可能帮不到我。
对方是这样回应的:
1)我的客户都是大企业,你这样的小 B 连我们的报告都买不起
2)我的风险评估模型很高端,还有北大教授参与
3)很多老板庙小 ego 大,素质差,说了也听不进去,实在懒得交流
我本来想分享如何真正帮助案主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强调你是怎么高明地处理数据。但分享欲瞬间被对方的回应噎回去了。
如果你的思路足够清晰,你一定能够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回答不了可以直接了当说回答不了,没必要上升到人身层面。反而暴露了自己职业素养上的不成熟。
后来看对方的社交媒体似乎比较关注如何陪领导应酬和向上管理,意识到,我们终究不是一路人,是永远无法相互说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