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鲁彼特
166关注5k被关注7夸夸
经济学博士
创业中 | 前互联网大厂战略
知乎优秀答主 | 《此间奥义》播客主播
AI starter|出海
鲁彼特
6天前
我发现好多人提问会有压力。

​比如,在某个消费决策前,不敢向商家提问,或者怕问的太细,对方会不耐烦。

或者不敢跟合作方确认细节,比如交付时间。

这就导致后期各种扯皮给自己埋下各种隐患。

我想说,完全不用怕,大胆去问。只要对方不耐烦、破防, 80% 的概率有坑。

千万不要陷入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态度不好之类的。

不是!

80% 的概率是你问到了对方心虚的地方。比如,商家隐瞒了质量问题,或者合作方根本不准备按时履约!

我以前在职场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傻逼中层,大肆吹嘘自己怎么擅长解读领导意图。领导扔过来一张图片啥也不说,他也不去找对方确认,就直接干活了,还得意洋洋跟我们分享,领导很满意。

你们看《大明王朝 1566》了没有,喜欢玩谜语政治的嘉靖让徐阶在内阁里把“贞”字补上。

徐阶问是不是指赵贞吉?

嘉靖就说,严嵩在的时候就不会这么问。

徐阶真的不知道嘉靖的意思吗?不是!徐阶是想告诉嘉靖,不好意思,现在是我主持内阁工作,我不玩你的谜语政治,有事请说事,这叫划定边界!

没有谁比谁天生就低一等,没有谁享受了决策权可以不承担责任的。

需求方有义务说清楚自己的需求,否则,出了事,别人一定会说,你当初怎么不问?

​最专业的做法就是,拉上相关方对齐需求。你如果怕问领导有压力,或者你想提升老板的体验,你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问题,让对方确认是不是这个意思。这是为了你好,也是为了对方好,有什么不敢的?

有个朋友,从来不敢澄清需求,经常把事情办砸。比如,订饭店没打电话去跟人家确认营业时间,到场地了才发现没营业。然后被批评了就发脾气,“我又不懂,我没经验”,“那你找别人干”。永远在这两极(搞砸 vs 情绪) 之间摇摆,不懂得优化自己的工作流。

​这背后是极度的冲突回避,和缺乏 ownership。

但是等你自己出来创业了,自负盈亏,你就会知道不敢提问会有多少坑等着你了。

623
鲁彼特
9天前
正在一点一点撤出杭州,考虑去昆山待半年,大家有什么建议吗?
40
鲁彼特
11天前
大学里不(少)教以下内容:

1. 成为雇佣者还是被雇佣者?分别需要遵守什么游戏规则?

2. (to 雇佣者)为什么你需要一个法人身份?你该如何为自己的事业筹集资源?

3. (to 被雇佣者)你该选择怎么样的雇佣者?职业生涯中,你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钱是什么?金钱观探讨。如何定义成功?事业观探讨。

5. 如何谈一场健康的恋爱?如何享受性爱?

6. 作为公民:纳税、理财、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7. 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生育?如果你决定不结婚,该怎么增进自己的幸福感?如果你决定不生育,该怎么规避风险?

8. 人类合作的本质是什么,如何促进合作?

9. 作为公民:为什么要有政府?我们该如何和政府打交道?

10. 作为公民:法律和维权常识。

11. 我们该如何处理和亲人的关系?如何摆脱原生家庭创伤?

12. 求职的底层原理。

13. 心理健康常识和疗愈方法。

14. 如何选择城市?大城市生存指南、中小城市生存指南。

15. 世界概况,以及出国手续常识。

16. 如何正确锻炼?如何保持身体健康的状态?

17. 人生意义探讨:我该怎么过好这一生?
32
鲁彼特
13天前
创始人自身的幸福感,是创业公司的战略资产。

创始人自身的职业倦怠,比任何竞争对手都可怕。

​一定不要疏忽对自己的关怀。

暴汗运动,和朋友深度交流,享受高端服务,亲近自然,等等,这些时间不要吝啬!

​给自己搭建一个云参谋团,包括:一位能给你解惑的前辈,一位跟你一样在奋斗的同路人,一位局外人朋友(负责把你从云端拉回地面)。

01
鲁彼特
15天前
不要把商超单纯看成一个“买东西的地方”,不妨把它看成“选品机器”。

​前者的视角下,你在意的是这一次购物的体验;以后者的视角,你给自己买的是一份保障。

原因是,商超和商品是分等级的!大多情况,一分钱一分货。

​以生鲜品质为例,我个人的体验是:中高端超市>买菜 App>大众超市≥农贸市场>社区超市>路边摊。

​如果你在农贸市场发现某些蔬果比超市便宜,别高兴太早,它们的货源是不一样的。

而且农贸市场卖的牛肉,可以爆炒,但没办法做牛排!做牛排还是建议从盒马、麦德龙、山姆买。

​当然,有时候肯定也能捡到漏,品质又好价格又亲民的东西在路边摊被你发现了。

​问题是有没有必要特意花精力去碰这种偶然,还是为自己构建一个稳定的保障更好?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小孩。

​我的推荐是,肉、蛋、奶、油这些,尽量在好一点的商超购买,比如,开市客山姆盒马七鲜等这些,可以通过买菜 APP(比如叮咚买菜)补充、应急。

和皮肤接触的东西,同理。

一般的蔬菜水果和日用品,可以降级到大众超市或者生鲜精品店,农贸市场、社区超市作为补充。

标准品就不用在意哪里买了,比如农夫山泉矿泉水这些。

但路边摊那些烧烤、小吃绝对不要碰!你根本不知道他们的食材是哪里来的,大概率是劣质品。像用鸭肉冒充牛肉都已经算良心的了。而且他们流动性强,出了事也很难被追责。

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我们也要找一家事前不敢乱来、出事赔的起的超市。

​我也尝试过自己选品,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好的食材供应商。我曾经在山东买猪肉,大连买海鲜。

但这个工作量实在太大了,而且你买的少,别人不一定愿意给你发货,或者邮费贵的很。另外,你没办法现场验货。

而中高端商超最大的价值,就是为你选品。就算同一个产地,每年供货的品质可能也都不一样。所以,作为终端客户,盯产地商是没有意义的。你需要的是总能选出品质最好的货,不管它来自哪里。高端超市就能做到这一点。

有些精明的小伙伴可能会参考高端商超的选品,然后直接找到供货商,拿到不错的价格。我是觉得,除非真的溢价太多了,否则还是通过商超放心些。

32
鲁彼特
17天前
消费 pdd 化是一个不好的趋势。不要去合理化它,也不要去嘲笑当年赌错方向的人。

特别是男生,不要整天沉迷在“工业党”叙事里。开始重视生活体验和质量,培养自己的爱好,投资健康。

投资健康绝不是要你去买什么保健品。很简单,每天抽时间运动一下,办一张山姆或Costco 会员卡,然后早点睡。
21
鲁彼特
21天前
未来有没有可能,把城市交给产品经理来管啊?(比如首任城市经理于东来?)

就​完全从优化市民的体验出发,来规划市政设施和设计政策。

​比如,图书馆对市民的体验真的太重要了!它是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会去的地方,而且一待就是一天。是学生党的自习室,自由职业者的办公室,小家庭的游乐场……

为了提高市民体验,你就要去增加座位,给每个座位配备电源和台灯,要调节温度,要维持秩序(静音),要日常保洁,要丰富文娱活动,等等。

还有,商超也非常影响市民体验。盒马、山姆、社区超市、农贸市场,它们供应的食品质量、产地完全不一样。你要均衡配置,保证每个住宅区都有高中低不同档次的食品供给。

还有,水质,空气,建筑的隔音,公园数量,骑行道的配置,这些都是很影响体验的。

如果让传统政客来管理城市,以上这些方面的优先级都会非常低,他们核心还是关注 GDP 的增长,而非增长的质量。

在我眼里,我们交的税/房租这些,就相当于对城市服务的订阅费。满意,你就继续交下一个月的,不满意就换城市。

有的人冬天在一座城市,夏天在另一座城市,也要考虑他们的体验,比如两地社保互认之类的。

4210
鲁彼特
26天前
坐车的时候放什么歌,很影响体验。

朋友几个凑一车自驾出去玩,可以交换歌单。让每一个人的喜好,都被看见。

但是打车的时候,大多数时候司机放的歌,你其实并不喜欢,对吧?碰上操着一口方言煲电话粥的司机,体验就更差了。

我一直觉得“坐车放什么歌”,是一个可商业化的点。

我遇到过一个司机,他在座椅后面贴了张纸,上面写着“司机也是年轻人,有事你讲,歌不好听可以换。”当时好感度就直接 max。

不仅仅是听歌,还有听播客。播客也很适合在车子上播放。

那么,听什么播客也可以让乘客来定。
72
鲁彼特
29天前
昨晚去太子尖看流星了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