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好多人提问会有压力。
比如,在某个消费决策前,不敢向商家提问,或者怕问的太细,对方会不耐烦。
或者不敢跟合作方确认细节,比如交付时间。
这就导致后期各种扯皮给自己埋下各种隐患。
我想说,完全不用怕,大胆去问。只要对方不耐烦、破防, 80% 的概率有坑。
千万不要陷入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态度不好之类的。
不是!
80% 的概率是你问到了对方心虚的地方。比如,商家隐瞒了质量问题,或者合作方根本不准备按时履约!
我以前在职场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傻逼中层,大肆吹嘘自己怎么擅长解读领导意图。领导扔过来一张图片啥也不说,他也不去找对方确认,就直接干活了,还得意洋洋跟我们分享,领导很满意。
你们看《大明王朝 1566》了没有,喜欢玩谜语政治的嘉靖让徐阶在内阁里把“贞”字补上。
徐阶问是不是指赵贞吉?
嘉靖就说,严嵩在的时候就不会这么问。
徐阶真的不知道嘉靖的意思吗?不是!徐阶是想告诉嘉靖,不好意思,现在是我主持内阁工作,我不玩你的谜语政治,有事请说事,这叫划定边界!
没有谁比谁天生就低一等,没有谁享受了决策权可以不承担责任的。
需求方有义务说清楚自己的需求,否则,出了事,别人一定会说,你当初怎么不问?
最专业的做法就是,拉上相关方对齐需求。你如果怕问领导有压力,或者你想提升老板的体验,你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问题,让对方确认是不是这个意思。这是为了你好,也是为了对方好,有什么不敢的?
有个朋友,从来不敢澄清需求,经常把事情办砸。比如,订饭店没打电话去跟人家确认营业时间,到场地了才发现没营业。然后被批评了就发脾气,“我又不懂,我没经验”,“那你找别人干”。永远在这两极(搞砸 vs 情绪) 之间摇摆,不懂得优化自己的工作流。
这背后是极度的冲突回避,和缺乏 ownership。
但是等你自己出来创业了,自负盈亏,你就会知道不敢提问会有多少坑等着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