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模糊到清晰的第一步是敢下论断,第二步是敢修正你的论断。
对于「不敢下论断」的问题,我举一个例子:
我在饭堂里吃饭,经常看到红烧肉里面放鹌鹑蛋,或者用鸡肉来做糖醋里脊。
我的直觉是:这家店这么做,纯粹是为了节省成本,一个处处节省成本的饭馆,做的东西通常不会好吃。
这是我的判断,或者说假设。它肯定有例外,你可以杠我说“放鹌鹑蛋可能是当地风味”、“老板可能是穆斯林,不吃猪肉”。
但是我用这个判断来筛选饭馆,迄今为止都是有效的,至少对我有效。所以你说的例外我根本不用考虑。因为我不追求绝对正确,我追求的是有效。
我前天看到我家附近上新了一家新饭馆,广告上写着“本店红烧肉不放鹌鹑蛋”。这个事情又增加了我这个判断的可信度。因为通常新店挑战的都是老店的弱点,而不是它的亮点。
所以,我下这个论断,是合乎理性的。
但光敢于快速下判断还不够,还要敢于修正自己的判断。我再举一个例子:
我上次去玩一个桌游,游戏规则是几个人组队在地图上寻宝,每个人都会拿到一张卡片信息,上面有探索提示。
有人的卡片上是这么写的:去沙漠,沙漠里有带路党。
然后他就一直怂恿大家往沙漠方向走。
但我发现大家的信息好像是相互冲突的,有人建议往矿山走,有人建议往草地走。
我提议,既然不确定哪条信息是真的,就找所有卡片都不反对的选择,往水源的方向走!这样起码不会死。
结果他们不听我的,非要坚持按照自己卡片的指示,最后去沙漠的哥们嗓门大吵赢了。好吧,我也不坚持。但听他的,我们连续两次去沙漠,都没有找到带路党。
这个时候,这条信息为假的可能性已经极高了。没想到对方还是要坚持,万一成功了呢?
成功个屁,最后我们全军覆没了。DM 在复盘的时候说,我指的方向是对的。
在这个例子里,不是不会下结论,而是不会灵活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