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技术方面而言,真正的专家级工作是架构设计、性能优化、复杂业务逻辑的抽象、技术债务的权衡。这些东西需要的不是"拟合已有经验",而是创造性的思维跳跃
举个例子,当你面对一个分布式系统的一致性问题时,解决方案可能需要你对CAP定理、业务特性、团队能力、运维成本进行综合权衡。这种决策过程,本质上是个创造过程,不是模式匹配
更关键的是,专家和新手的差异,往往体现在"知道什么不该做"上。一个资深工程师可能花80%的时间在思考风险、避坑,而不是在写代码。这种"负面知识"很难通过神经网络学到,因为训练数据里更多是"成功案例"。
现阶段,AI确实是个很厉害的实习生,能帮你加速干活,但真正的技术决策还得靠人。而且越是复杂的项目,这个边界就越明显。
当然,这个瓶颈未来可能被突破,但至少现阶段,"越接近光速就越慢"这个比喻确实很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