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两斤
76关注16被关注0夸夸
💻全栈工程师 📸摄影师
两斤
12:03
花了两天时间,终于把Lenny访谈Dan Shipper(Every CEO)的播客整理完。这期内容对AI的洞察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有些闻所未闻的观点甚至给我“醍醐灌顶”的感觉。说实话我看过许多Lenny的访谈视频,这期节目第一次让我感觉我的认知被撕开了一个口,看见了更大的AI世界。
20
两斤
12天前
今天读了Dwarkesh Patel的最新博客《Why I don't think AGI is right around the corner》,文章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前AI能力的本质和AGI发展的时间线,颇有启发。几点思考:

1,大模型是时间上的"断片"个体
"持续学习"是目前大模型的致命软肋。大模型和人类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条成长路径,前者靠"啃说明书"长大,后者在实践摸爬滚打中成长。大模型在时间维度上是个"断片"的存在,海量数据训练完成后就再无升级可能,"脑子"彻底固化,无法在真实环境中感知和迭代,只能蜷缩在封闭的小世界里,机械地回答人类抛出的各种问题。出厂设置就是它的巅峰状态。
而人类恰恰相反,吃一堑长一智,在反馈中学习成长,挨过骂、受过打,下次就不敢再犯。大模型和人类那种深思熟虑、自我调整的学习过程完全是两码事,它犯过的错会周而复始地出现,直到下个版本修复为止。

2,大模型比人类短命得多
MiniMax M1主攻上下文长度是个正确方向。prompt就像说明书,光看说明书是学不会拧螺丝的。只有足够宽的上下文窗口才能让大模型持续接收环境反馈,在反馈中学习成长,进而窥探AGI的大门。context engine概念的爆火绝非偶然,这是AI前沿工作者在实践中淬炼出的高度概括。
context就像大模型的生命线,context为0时,它带着出厂设置诞生;context窗口达到1M token时,它的生命戛然而止。换算到人类的时间维度,它到底能活多久?读完一部《三体》的时间就差不多耗尽它的上下文窗口了。无法吸收更多外界信息时,它就"死了",只能重开聊天窗口获得新生。

3,当下大模型是好用的一次性工具人
受制于上下文窗口,大模型无法动态升级,更适合那些用完即弃的场景:翻译、写代码、摘要总结。而需要在空间上连贯操作的任务(典型如模拟人类使用电脑),表现可以说是一团糟。一是先验知识不足,没有文本数据那么丰富;二是要克服数据稀缺带来的训练困境,即便是事后看来很简单的算法创新,也需要漫长时间才能打磨成熟。

#提示词工程
01
两斤
14天前
我发现我在vibe coding的时候也会出现这些症状。最戳我的就是“三次定律”:ai失败3次我就会觉得还不如我自己来。

其次就是“认知带宽”瓶颈:每次review ai写的代码都非常消耗心力,尤其是项目稍微大一点的时候,“脑子就这么点大,别塞了别塞了”
10
两斤
17天前
人也有自己的蒸笼哇😅
00
两斤
17天前
果然一分钱一分货,一次40积分质量确实高
00
两斤
18天前
可以让 Claude Code 超深度思考的prompt
来源地址:reddit.com
10
两斤
18天前
Claude Code 推出了另一个更新,自定义工作流:Hooks。

对于复杂的hooks,可以在脚本中编辑然后再运行。

使用文档:docs.anthropic.com
00
两斤
18天前
有各类大模型的会员,大家能提供一些有趣的测试题吗?市面的测评太无聊啦
00
两斤
18天前
gemini-cli的生产力用法!
00
两斤
19天前
money是meta的核心竞争力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