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李怡Will
395关注4k被关注6夸夸
🧠咨询@系统2
✍️写作@百闻不如怡见
👂播客@系统理性
🥊拳击@Aboro
相信博学、美学和冒险
置顶
李怡Will
10月前
我们口中的“商业势能”可能有两种来源:

第一个是「蕴含巨大能量的实体」,比如未被发现的自然资源、未被放开的政策,或具有强大资源的的大人物。第二个则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如积聚以吸取养分的动植物族群,或者我们常说的品类增长,包括竞争性的增长。

第一种的价值显而易见,所以围绕资源的竞争最为残酷。第二种也存在竞争,但是“众与众”的竞争,竞争本身带来了增量,往往更温和而难以被察觉。所以它既需要洞察力来发现,又需要耐心和行动力来参与。当然,它也是普通人最容易“被动”获得红利的方式。

我想,或许人的核心工作就是观测、洞察、借用这些势能,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23
李怡Will
09:40
当创作不是为了抒发情绪,要怎么持续?这大概是第一道坎
10
李怡Will
2天前
雪王经过上海东方明珠这波,已经获得了 Joker 人格哈哈哈哈,可以随便玩了,类似玩坏了的 KFC 上校了

枪上花: 很颠,可能会出圈。

00
李怡Will
7天前
包车带家人出去玩。商务七座有三种选择:车辆有岚图梦想家,腾势D9,别克GL8。我不太懂车,最后就按照安排选择 GL8。司机师傅是一位个性较强(有点 ego)的本地大叔,聊起来不是很愉快。不知道如果选择新能源品牌,是不是就会选择一个新的司机人格。我的假设是,品牌作用在此处具象化了。
20
李怡Will
9天前
如果按照国家竞争战略而言,整个中国奉行的都是“成本领先”,而美国则是“差异化”的典型。双方各自有不同产业的“聚焦”。

当然这是过去式。
00
李怡Will
9天前
蓝牙蝙蝠侠
00
李怡Will
12天前
转自 x 上@Rocky

今天看到谷歌前CEO施密特的演讲,对 #AI 重要性的描述,让人深思,他提到接下来这十年 #AI 技术的发展,将会直接决定未来的一百年。

当年在互联网时代,我看一个创业项目,第一反应就是问:“你的市场有多大?”

因为互联网的生意,本质是“人”的生意:有多少人会用、他们愿意花多少钱。比如微信、抖音、亚马逊,逻辑都是一样的——抓住海量用户,然后想办法把用户价值变现。

#AI 时代不是这样。施密特说,#AI 像电、像火。它不是一个“消费产品”,而是一个“生产力工具”,能直接创造结果。这意味着,AI 的市场规模不能再用“用户数 × 客单价”去算,而是要看它能切入多少“工资盘子”。

Coding 举例。全球程序员也就 3000 万人,听上去不算大。但这些人薪水都很高,总盘子大概 5000 亿美元。那 #AI 编程工具的价值,就是看它能不能分走这块 5000 亿的蛋糕。

比如:如果 AI Coding 工具能替代程序员 10% 的工作,那就是 500 亿美金的价值。如果替代 30%,就是 1500 亿美金。更极端一点,如果完全自动化,那可能就是整个产业格局的重写。

这就是为什么,哪怕程序员这个群体本身不大,#AI 编程依然会被资本市场极度看好。因为它直接对接的是“工资成本”,而工资就是最实打实的市场。

而且这套逻辑不只适用于编程。未来律师、医生、设计师、投行分析师……这些高薪群体,背后都是巨大的工资池。#AI 能切走多少,就意味着有多大市场。

所以在 #AI 时代,我看一个项目,不会再问“有多少用户”,而会先问:“它能帮谁省钱,能省多少钱?”因为 #AI 是硅基员工,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别的互联网应用,而是“人类劳动力”。

从投资角度讲,最值得关注的赛道,就是那些工资盘子最大、而且工作内容高度标准化的行业。编程只是第一个爆点,接下来可能会是法律文书、金融研究、医疗诊断,甚至是制造业里的设计环节。

换句话说,#AI 投资逻辑已经从“用户经济”转向“劳动力经济”。谁能替代掉最多的人类工作,谁就能拿到最大的市场。从这个思路来探索 #AI 应用领域的创新,将会大有可为,寻找投资标的,也会更清晰。
12
李怡Will
18天前
暴风雨前的宁静 真实版
00:10
00
李怡Will
20天前
卷=短期投机多=高竞争频率烈度=周期波动大&快
00
李怡Will
24天前
要模模糊糊的知道什么是“宏观正确”的东西,换言之就是“做对的事”
10
李怡Will
28天前
今天在上体大看了几个顶级女拳手们的实战,两个全国冠军,她们都会是未来奥运上的“常园”们,期待!
00:46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