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Crypto-BiBi
77关注114被关注1夸夸
Crypto-BiBi
3年前
真想捕捉 这剧满分10分第一季我打10分第二季没看完目前打11分应该不是很过分吧?
00
Crypto-BiBi
3年前
今夜无眠
00
Crypto-BiBi
3年前
期待下一轮dex干翻binance
00
Crypto-BiBi
3年前
很怕积重难返,layer0有没有老师有交互策略分享下☹️
00
Crypto-BiBi
3年前
今日快乐之我爱aptos,不枉我准备这么早,准备这么久
20
Crypto-BiBi
3年前
泼个冷水:pos币目前99%都死了。
00
Crypto-BiBi
3年前
没文化的我,只能打出“羡慕”

baharimlimajangwa: 我曾在罗斯柴尔德伦敦总部和香港分部工作。很多人对罗斯柴尔德这个家族,对贵族的工作和生活很感兴趣,某问答网站就有过一个热门问题:真正的贵族都用些什么牌子?坊间谬传太多,我来正本清源,分享些真实经历和见闻吧。 首先回答一个问题,罗斯柴尔德家族是贵族吗?罗氏与英法德奥有皇室联姻,联姻应算贵族。若不算,1816 年,罗氏的五个分支,倒是在奥地利正儿八经被擢升为贵族,获得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授予的,五个男爵世袭头衔。有一个分支在英国获得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的两个世袭头衔,从男爵(1847年)和男爵(1885年)。 罗氏是真正的老钱,现在也仍有庞大金融版图。我在罗氏工作时,它的投行业务在欧洲能进前三,当时前三好像是罗斯柴尔德、摩根大通和高盛。与其它投行不同,它是犹太家族控股的家族银行,行事低调。公司地处伦敦老金融区,拥有数栋大型历史建筑,外面却看不见任何公司标志。我首次拜访,寻半天,不得其门而入。 贵族都用什么牌子?罗氏是喜欢把牌子藏起来的。低调有很多原因,其一是罗氏一直被阴谋论围绕,其中许多涉及反犹太主义,大多由新纳粹主义者传播,不过到后来传播的主力,成了网上的八卦人群。 图 1 是罗氏总部并购部大楼,这张照片里,就是我每天工作进公司的大门。太寒酸,看上去像小厮出入的侧门,其实是大门,进去后是个宽敞的大堂。 我是并购部的,兼做股权资本市场,如企业上市。对面另一栋建筑是债务资本市场、资金部及其它支持部门。每日夜晚结束工作,我会去对面明堂打的,那里停着许多 Black Cab,专等罗氏员工。有时太晚,Black Cab 也都走光了,可去前台,值班人员打电话叫车,递给我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车牌号。车一般很快就到,司机摇下车窗问「Mr Li? To Morton Close?」,我拖着困倦的身体,经常上车就睡着了。图 2 是Black Cab 黑色老爷车。 图 3-6 是罗氏债务资本市场部、资金部大楼,看上去比我们阔气,不过我们楼里面比他们漂亮。熟悉中透着一点陌生,好像重新装修了,和我那时不太一样,之前古朴,现在更现代。 罗氏位于 New Court, St. Swithin's Lane,不远处有家叫 Piano 的餐馆,以前常和同事去那吃饭,人声鼎沸,十分喧闹,总能看到金融行业的一些熟悉面孔。不那么为人知的是,附近还有家吃鱼的小馆,铺面很小,小到走过会忽略它的存在,但味道却极好。鱼馆墙上挂着几幅画,其中一幅是雪山,雪山下是无际的草原,开满了花,每一朵花都不一样,凑近去看,就会发现都是红色,但有的是绛红、有的是朱红、有的是猩红、有的是晕红、还有透明的红,你会惊奇,怎么会有这么多颜色啊。草原上流淌着一条闪闪发光的河,你盯着它看久了,似乎餐馆里的空气也像河水一样清澈……呼吸起来特别畅快……你似乎能想象,水里有好多鱼和虾,都不大,但是非常机灵,在哗啦啦的河水和石缝中穿来穿去,绝不轻易让人抓到,你永远不能像靠近一朵花那样靠近他们。我离开伦敦时,同事请我在那大吃了一顿,总之,喜欢吃鱼的朋友绝不可错过。 从那个像侧门的寒碜大门走进后,会发现罗氏与摩根、高盛、瑞银这些投行气质殊为不同。Bulge bracket 大都是摩登大楼,虽常有古玩名画装点,但终归是现代公司的气息。罗氏则是古董中坐着现代人,打破了次元壁。走廊里挂的是家族成员肖像画,楼里有自己的家族博物馆。有时看着走廊对面走过来的同事,会忍不住对照看看肖像画,看是不是画里的人走了出来。见图7。 贵族,大都有自己的博物馆,除了买来抢来的宝贝,还有四处游历探险收集的宝物矿石标本,以及满世界做生意的历史物品文件,还有些藏品则是自家吃穿住行瓶瓶罐罐。 说起吃穿住行,就说来话长了。罗氏有自己的酒庄,世界闻名,喝酒的人应该都知道。 图 8:2006 of Château Mouton Rothschild 图9:2004 of 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 圣诞时,公司给每个银行家发了一瓶自己酒庄的酒,足有半人高,可惜不在身边没法拍照。复活节时,又给我们发了自家的火鸡,罗氏有自己的农场。下雨出门,用的是罗氏定制的长柄雨伞。我还记得,有个同事离职时,找不着他的宝贝雨伞,面色苍白,在办公室不停转来转去,喃喃自语,我的雨伞呢,谁拿了我的雨伞。当时不觉得,现在想想,罗氏倒像一个细心周到的老母亲,又像我国逢年过节发粮油副食品的国企。 我入职时,罗氏的大掌门是个和蔼的老头。一批新入职的年轻人,得到了他的召见。真是召见的感觉,当时一群英国小伙姑娘兴奋雀跃不已,把我也感染得期待起来。召见完毕,老头又单独把我留了下来,促膝长谈,拉了会家常。当时我虎躯一震,难道老头识透了我的才华,我马上要钦点升职加薪了吗?后来工作繁忙,忘了这茬,他的名字我现在都已记不起来,真对不住老人家。 如果你问,他用哪些牌子,那一身我是认不出牌子的。不要说他,公司里但凡讲究的银行家,一身上下,除了表和手机,找不出任何品牌标志。如果你一定要问用哪些牌子,我们的笔记本电脑是 HP 的,显示器是 Eizo 的。对了,我们的 WiFi 密码不用银盘子托着,是直接发到电子邮箱的 :) 罗氏家族除了比较讲究的银行家外,其实还有各种各样的人。比如 Bruce Lee Rothschild,是一位美国数学家,看上去不像是一位特别在意牌子的贵族。他的名字有点特别,和李小龙同名,至于是他抄袭李小龙,还是李小龙抄袭他,已不可考。 经过我刚才一番考证,Bruce Lee Rothschild 生于 1941 年,李小龙生于 1940 年,那时他们都还是婴儿,尚未在数学界和武术界打出一片天地,两人父母亦无法得知对方惺惺相惜而指腹为婚,这可能就是命运的巧合吧。 我突然想,两人既年龄相仿,那他们互相认识吗?这是一个很合理的猜想对不对?Does Bruce Lee Rothschild know Bruce Lee? Did they become friends? 我突然又想起一个朋友,叫 Eric,他和我同届进罗氏。进罗氏不久,有一天他叮咚上线,我发现他把 MSN 昵称改成了 Eric de Rothschild,他最喜欢的牌子是 H&M。 说完外国贵族,说说中国贵族。 贵族,最初指的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于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包括军事贵族、世俗贵族、宗教贵族。经过演变,贵族制度在一些国家延续下来,形成了稳定的贵族阶级。 但自从我国推翻封建社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就从定义上杜绝了贵族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现在是没有贵族的,没人可以说自己是贵族。非富即贵,你可以贵,不可以贵族。 不过我明白,大家指代的是权贵,世代传承的权贵。投行确有不少权贵子女,往上追溯,都是课本上的名字。当然,很多普通人,往上多追溯几代,家里也能翻出一两个历史名人,无需较真。 贵族,不在于出身,历史上评荷马为贵族,然荷马出身寒苦,而评赫西俄德为平民。贵族,不在于拥有的财富权力,而在于为这个世界上的同类做了多少事情。仅仅拥有财富和权力,只能叫做土豪和官员。 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美——不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路过的土豪或官员随随便便地就能够捡起来。科学的美、艺术的美、哲学的美、宗教的美、生活的美,都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宗教家、生活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他唱给你的是一个美的旋律,要是想在自己心里重新听一遍就必须有知识、有敏锐的感觉和想象力。拥有这些,才是真正的贵族。 唠叨完,继续八卦。 其实权贵也是普通人,与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人类的虚荣和审美相通。 女生最喜欢爱马仕和香奈儿,每次她们跑到我跟前,说你看我的新包包好不好看,我就配合鼓掌「好看,这是鳄鱼皮的吧,配你显得更好看了」,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揶揄「好看,Paris Hilton 就背这个上班。」 说起 Paris Hilton ,我想起来了,她妹妹 Nicky Hilton 嫁给了罗氏的 James Rothschild,真是缘分呐。Nicky Hilton 的婚纱是 Valentino 的,James Rothschild 的西装是 Huntsman 的,不是贵族的您也值得拥有。 男生相熟的不多,不过我印象深刻的倒有一个,当时一起做项目,他下车时不小心把新款 LV 皮鞋划了道口子,把他心疼得一路絮絮叨叨。 还有陈宇廷,国民党陈诚将军长孙,父亲是台湾省「国防部」部长,他在纽约做投行时很喜欢买名牌,买了很多 Armani、Versace、Jean Paul Gautier、Dolce & Gabbana,后来出家全送人了。 其实贵族用什么牌子这件事,没有太大意思,八卦起来并不好玩。为什么没有人邀请我回答「真正的贵族都在研究什么科技?」这样的问题?如果有,我一定会回答。 为什么我喜欢科学技术,并投身其中,因为,在科技发达的时代,快乐要比科技不发达的时代更多,更好,因为有更多人可以分享快乐;无论是不是贵族,大家都能用上 iPhone,用上优雅的 app,玩上好玩的游戏,享受科技的便利;无论是不是贵族,大家都可以上网到处逛,获取以前只有在少数名校才能获得的知识。这个意义上,人类开始有点贵族的样子了。 回应网友提问: 1. 在 Rothschild 工作过的人居然还会叫它罗斯柴尔德啊? 罗氏做投行业务用的正式中文名称是「洛希尔」,但自从@宋鸿兵 的《货币战争》一书畅销海内外后,网络和媒体都改用罗斯柴尔德,而非官方名称洛希尔,到后来,甚至有同事在中国 pitch 客户还带本《货币战争》,碰到不熟悉我们公司的客户,就拿出书来邪魅一笑:我们就是《货币战争》里的罗斯柴尔德。而数年前,余晚晚与 Lord Rothschild 在英国白金汉郡合办晚宴,发媒体通稿也用了罗斯柴尔德这个名称。 2. 为什么您只用 iPhone 不用安卓? 苹果的产品体验比较好,我闲暇时也会写 iOS 应用。 3. 可以多讲讲陈宇廷吗? 陈宇廷,「中华民国副总统」陈诚长孙、台湾省「国防部部长」陈履安之子。世家子弟出身优渥,烦恼也不会少半分。生活的烦恼和我们大同小异,依然要面对鸡娃焦虑。为考美国名牌大学,陈宇廷学桥牌围棋,写书法,练跆拳道,打网球。考 SAT 三战三败,数学近满分,英语惨不忍睹。单词背得怀疑人生,SAT 一共考了四次。填申请表,求人写推荐信,准备申请材料,海投,收拒信。首选麻省理工,被拒,次选哈佛,被拒,最后只有去普林斯顿。所以,和常人想象的不一样,权贵不是要什么就有什么,甚至读不了心仪的大学。很多人认为权势到了一定程度,子女就可以哈佛耶鲁随便挑,投行咨询随便进,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并不是这样。反而有些普通家庭特别擅长运作,把子女送进最好大学。陈宇廷也会做噩梦,他抱怨考试太苦,多年后仍然会做噩梦梦见考试。 他的情况特殊在于,父亲兼任台湾省「科技部部长」,作为麻省理工电机、纽约大学数学博士,对佛教钻研很深,因此他从小耳濡目染与佛教结缘,有机会接触很多奇人异事。大学毕业,他先在纽约入行,加入了一位前摩根史坦利合伙人创办的私募。有位台湾投资人,投了他们基金几百万美金,后来内幕交易赚了上亿美元,东窗事发被 SEC 抓到。陈宇廷一位摩根史坦利的朋友,因参与内幕交易被判了很多年,而陈宇廷因为和台湾投资人有过交往,也被波及电话监听叫去 SEC 问询。后来,陈宇廷去哈佛读 MBA,应该是那个时候萌发了出家念头。读完 MBA 后,他先回台湾服兵役,然后出家为僧三年,再还俗去麦肯锡,接着去陈诚基金会做慈善,并与首位中国籍格莱美音乐奖得主央金拉姆喜结连理,长期从事宗教禅修方面的推广和研究。

00
Crypto-BiBi
3年前
娃发烧还没好,工作越来越忙每天神经绷紧,币也没精力折腾了…年纪越大越觉得生活还是平淡一些好,全家健康,别的也不太重要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