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2025小羽
212关注9被关注0夸夸
数据分析师
独立开发爱好者
2025小羽
3天前
工具化的东西,还是workflow靠谱。

探索类的,还是agent更香。

最后形成生产力、使用频繁的是workflow,创意多了就是焦虑。

所以最后看比例,产品是agent调用workflow还是workflow调用agent,我是偏向于80%workflow和20%的agent。

所以现在的工作就是改造20%workflow,并且告诉大家这是vibe coding
00
2025小羽
4天前
周末参加的这次切磋大会主题是视屏,视屏、绘画传播范围广,自带社交属性。
流程上还是切分成图片、文本、配音这几个流程,然后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工具。
最后,我是用veo3生成的视屏,成型度太高了吧,就是直接产出了一个广告级别的视屏。
00
2025小羽
5天前
从初中开始的二十年来我一直饱受失眠的痛苦,晚上入睡困难,白天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更严重的还有情绪失控、智力不足。
最近两年有所改善的原因有下面几个动作:
1.避免看视屏、做运动等刺激身体或者让脑子发散的活动;
2.保持规律的作息,6点多起床、11点左右睡觉、中午不午睡;
3.保持愉快的心灵,放下做不到的、不纠结;
4.坚持运动,每周保持运动量,保持基础新陈代谢;
现在的我每天脑子有很多想法产生,让我快乐。即使偶尔熬夜也不影响第二天的日常活动。
00
2025小羽
6天前
之前让ai介绍langflow和flowise,几个ai平台给我总结的都是langflow是基于langchain编排的,flowise是另一个方向,上手才发现tmd相反,flowise才是langchain的前端,langflow是抽象调用。
00
2025小羽
6天前
现在的ai还处于提升生产力阶段,就好像是改革开放的中国中做贸易的人,引进机器提升生产力,工人也加班加点提升生产。

同样的现在ai程序员也加班加点干ai生产,区别就是技术比工人这个迭代更新的更快。

每当一个ai落地,后面就是运营的pk了,所以另一个赛道就是ai的运营。
00
2025小羽
8天前
google的视屏,openai的图片,这是两大领头羊了。
00
2025小羽
9天前
良渚是哪,怎么感觉跟IT的华尔街一样,这么出名。
00
2025小羽
13天前
用厨师对比程序员的发展路径
我是个数据分析师,工作内容主要是处理、提取、统计数据。我常把自己的角色比作厨房的备菜工。备菜工看似简单,但不是谁都能干。饭店里,备菜是厨师带出来的,包含选菜、摘菜、洗菜、切菜等步骤,把原料从仓库变成能下锅的食材。数据处理也类似:数据散落在数据库、文件或别人手里,我负责获取、清洗、整理成指定格式,供“厨师”——分析师、老板或客户——使用,有时还得统计或建模,输出更精炼的结果。

备菜工的发展路径很清晰:先学切菜,熟练后上灶台学炒菜,得到师傅认可就能正式当厨师。之后,可以继续深耕技术当大师傅,也可以转型做老板开店。数据处理也有两条路:一是走业务路线,做分析师,直接对接客户,路子宽广;二是走技术路线,面对多变的数据形态和需求,持续优化技术、架构、流程,确保快速支持业务。

在备菜中,如果有心,你能摸清饭店的运营逻辑,比如采购、成本控制、客户喜好。做了厨师后,接触的资源更多,视野更广,就能开始思考发展问题:这家店能干一辈子吗?如果对面开了新店,生意黄了怎么办?如果疫情来了,餐饮业萎缩怎么办?技术也在变,预制菜流行后,手艺还能不能立足?要不要开发特色菜,或者干脆加入预制菜行业?这些问题,和程序员的职业思考何其相似:公司会不会倒?行业会不会衰?AI会不会取代我的技术?

再看更长远的发展,打工不保险,那就自己干。小的选择是“单干”,比如程序员接外包、做小产品,投入低,收益可观;厨师可以摆摊,主打小而美的特色菜。大的选择是“创业”,程序员可以组建公司,开发大型产品;厨师可以开餐厅,选址、采购、团队、运营、营销,样样得操心。收益和风险都被放大,成败看能力、资源和运气。

通过这个对比,我发现,厨师和程序员的职业路径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核心都在于积累技术和视野,然后在某个节点选择:是继续打工深耕,还是跳出去闯荡?而成熟度,恰恰来自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思考、实践和反馈。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