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有一种【更适合普通人的】财富自由方法
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间歇的耳濡目染一些大师和著作们对于财富,以及财富自由这件事的理解后,我发现真正已经财富自由且德才兼备的大师们,对此出奇一致,而且和很多普通人的认知是大相径庭的
即财富自由指的并不是一次性中了彩票或“搞了一笔大钱”,可以就此退休,享受荣华富贵了...
比如,“时间自由,是财富带给你的最大红利。”
——《金钱心理学》
“你在财富自由之后想做什么工作,现在就应该开始做什么工作。”——巴菲特
“财富自由的本质,不是为了财富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芒格
这三者共同勾勒出财富自由的完整图景:挣脱非自愿劳役(消极自由),重掌时间主权(工具价值),投身于价值驱动的事业(积极自由)
也就是说 —— 如果财富自由之后,对你现在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几乎没有明显的影响,那你实际上就已经“财富自由”了
以上的投资大师们,霍华德·马克思是橡树资本的联合创始人,今年已经74岁,依然活跃在投资一线,并且频繁写作总结,以及接受采访;查理·芒格老爷子一直工作到了99岁离世;巴菲特老爷子今年已经94岁,还主持了最后一节伯克希尔哈萨维的股东大会…
所以我解读大师们的教诲认为【财富自由不止有一种方式】真正的每个人可以追求的财富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稳定的现金流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具体怎么理解呢?我还是想举巴菲特老爷子在今年最后一届股东会结尾说的那句话: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份有意义的工作,而你并不是急着挣钱,那建议你像芒格那样花时间和优秀的人相处,分享他们的成功;如果找不到也没关系,就继续做你正在做的事。坚持下去,你终究会找到那些和你一样认真生活和思考的人。最快的成功路径,就是找到那种真正优秀的人,并与之同行。”
巴菲特老爷子在1998年曾透露过自己职业生涯是如何开始的。当时他刚从哥伦比亚商学院毕业,就迫不及待地想马上为格雷厄姆工作。格雷厄姆说他要的薪水太高拒绝了。巴菲特就一直“骚扰”他,回到老家奥马哈后巴菲特做了三年金融经纪人,但期间一直给格雷厄姆写信告诉他自己发现的投资机会。最后,巴菲特的坚持终于为他赢得了机会
后来,巴菲特写了一本书叫《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他这辈子就是这么做的,从1998到2025,没变过
再进一步讲,为什么或早或晚要开始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呢?我之前分享了一位创业的朋友的观点,他的原话是
“如果纯粹只是上班没有热情,就只能发挥最多50%的能量。我发现当我创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之后,就再也不想平衡工作和生活这种我上班时会想的问题了,因为我发现工作生活已经不分彼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爆发出的能量会超出你的想象,赚钱的能力也自然就会超出以前打工时的想象,而且是水到渠成的事。”
你会发现,最高级的智慧往往在底层确实是相通的,他这个说法正好和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想法一致,“要追求工作和生活的融合。”,这是少数人能达到的比较高层次的“工作”境界
最后,我想讲讲我自己的体感。老读者们可能都知道,我之前讲过经历了大概一个多月的面试、背调、体检,我拿到了某大厂一个管理岗位的offer,职级和年包都非常不错。但是,却因为爱康国宾的一个体检乌龙告吹,当时那份体检还说我“肝组织可能大范围坏死,是需要24小时紧急就医”的危急程度”,最终我重新去三甲医院复查才发现是乌龙…
那耗费了这么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却最终因为一个不靠谱的机构的不靠谱结果让之前的付出成了沉没成本,对我有什么影响吗?
可以说有但微乎其微,虽然那几天心情确实有点无语,依然没有影响我的日常,即便是最drama的当天,我依然在完成我每天要完成的学习、写作、健身、咨询,甚至在晚上做了红薯和视频号的直播
甚至这件乌龙事件本身也成了我认识自己,和学习的一部分,就像我将事件始末以及其中的心路历程和思考方式,经过事后复盘写成了文章分享给大家,相信也能帮助到一些读者
当芒格65岁才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当94岁的巴菲特仍住在小城奥马哈的老宅主持股东大会时 —— 这与普通人为逃避工作追求退休,以及将财富等同自由形成鲜明反差
不管这个世界怎么作妖,我们都有自己的事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