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广屿Ocean
66关注8k被关注26夸夸
🍐独立执业咨询师|撰稿人
🍐字节跳动CKA管理团队|前美团大区负责人
🍐专栏《心理与职场》
🥑咨询&合作: li535418089
置顶
广屿Ocean
2年前
你好,这是一条自我介绍😉

此人是一只在互联网搬砖多年的天蝎,现在是独立执业咨询师和《心理与职场》的撰稿人

静喜欢摄影和写字,动可以剑道打拳击。现已骑行5国(越南,柬埔寨,泰国,冰岛,日本),目前计划第6国骑行中,最爱动不动po照片😉

这里主要是我的思考和阅读笔记,以心理学研究和职场应用为主

为了方便你了解我的内容风格,以下是即友点赞过百的内容,欢迎查阅:

·未来10年,上班不宜用力过度
m.okjike.com

·你要从被把玩的普通人,升级成精英
m.okjike.com

·未来对认知水平低,但情绪要求高的人非常残酷
m.okjike.com

·如果生活在经济上行期,是什么感觉
m.okjike.com

·怎样避免成为【喂养一线城市】的养料
m.okjike.com

·传奇谢幕,聊聊巴菲特最后想告诉我们的事
m.okjike.com

·原来爸妈取的名字,真的会影响我们的命运
m.okjike.com

·默默观察一位初中生刷短视频,有点不寒而栗
m.okjike.com

·当一位女孩被大厂辞退后,崩溃到决定去死
m.okjike.com

·选错伴侣,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m.okjike.com

·小米su7事故让我看到,有些打工人真该回炉重造
m.okjike.com

·突破人生天花板,关键是要避免【局部最优】
m.okjike.com

·年轻时想要的很多东西,其实不值一提
m.okjike.com

·人生低谷恰恰是你完成“英雄之旅”的契机
m.okjike.com

·其实财富自由的真相,并不是赚很多钱
m.okjike.com

·【事前验尸思维】让人生少走10年弯路
m.okjike.com

·一旦消费,就只买高质量的东西
m.okjike.com

·人这一辈子浑浑噩噩起来,可以到什么程度?
m.okjike.com

·《风之形》
m.okjike.com

·懂王谈判失败,世界真的会迈向下一次深渊?
m.okjike.com

·对生命最大的【浪费】是掉入无效学习陷阱
m.okjike.com

·马斯克推荐的九本书告诉了你一个做事秘诀
m.okjike.com

·最怕你误以为,只靠努力就能成功
m.okjike.com

·你的一生只需要抓住【几次】关键的机会
m.okjike.com

·拖延症其实是成功的【指南针】
m.okjike.com

·工作的本质就是在【演戏】
m.okjike.com

·钱的另外一个名字叫【自由】
m.okjike.com

·努力,究竟会多大程度影响你的人生
m.okjike.com

·年轻人要多存钱,尽力多存,有多少存多少
m.okjike.com

·大部分人在用生命1/5赚钱,供养剩余的4/5
m.okjike.com

·有人问乔布斯学到最重要的事,他沉默了很久
m.okjike.com

·如果你的生活平淡如水,就胜过了大部分人
m.okjike.com

·李蓓的建议,堪称年轻人的财务避坑指南
m.okjike.com

·大冰翻红,是因为他早知道了争论的真相
m.okjike.com

·可惜的是,很多人一直在用错误的方法学习
m.okjike.com

·你一定要去搞懂,这个世界运行的基本常识
m.okjike.com

·画过20W玩游戏,浅谈大厂为啥出不了黑神话
m.okjike.com

·女人的【颜值溢价】30岁后才是最高的
m.okjike.com

·关于逃不开的【断崖式衰老】你该知道个好消息
m.okjike.com

·作为抖音员工,为什么我建议你卸载抖音
m.okjike.com

·如果有天你要去做件大事,可以看看这篇
m.okjike.com

·为什么恋爱的女生会“变傻”
m.okjike.com

·辛苦赚的钱,怎么花才能让自己更幸福
m.okjike.com

·Manner店员向顾客身上泼咖啡粉这件事
m.okjike.com

·觉得上班很累,并不是你的性格有问题
m.okjike.com

·宦官是怎么控制皇帝的:
m.okjike.com

·2023年刚开年面试的一个女生,就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反差”两个字:
m.okjike.com

·你一定要知道,人最珍贵的资源并不是钱:
m.okjike.com

·听著名经济学家直播,讲到一个学习窍门:
m.okjike.com

·男人为什么长大后,常会陷入中年危机:
m.okjike.com

·我发现,你和精英人士的区别只有2小时:
m.okjike.com

·讲个小秘密:想薪水更高在公司你得这么说话:
m.okjike.com

·采访了177位富人后,发现的思维共性:
m.okjike.com

·男生真的就那么花心吗:
m.okjike.com

·我们的人生,不用处处讲效率
m.okjike.com
2750
广屿Ocean
13:56
一点开公众号页面,看到那些各种用AI做封面/首页图的真是气不打一处来,真的是心里没点b数,以为自己在追AI其实就和营销号矩阵一样加入了垃圾生产大军,图有一张算一张真的是一点人味都没有,各种比例失衡假人假笑都快看吐了,哪怕你生图prompt好一点呢(我自己就是AI高度使用者也用AI赚钱,但我极度厌恶这种审美降级的现象,审美建立起来之前先用低级AI生图把审美毁了)
10
广屿Ocean
13:45
“我想和你互相浪费
一起虚度短的沉默,长的无意义
一起消磨精致而苍老的宇宙”
21
广屿Ocean
11:25
人际交往中,你永远可以相信身体的感觉

最近一位在生活中一直有咨询习惯的朋友跟我说,她经过这些年的咨询经历后总结了一个“洞见”,就是在选择心理咨询师的时候如果说有一个最优先的原则,就是一定要根据咨询师本人给你的感觉来选择,而不是看纸面上写的履历等纸面信息

她的意思是,即便一个人给你看到的履历再“权威”、经历再“资深”、数据再“丰富”,一旦你与这个人在实际沟通中完全感受不到对方的“生命力”和“能量”,那说明这个人很可能是无法给你好的影响的,更不要事后用所谓的“理性”分析说服自己…

因为即便专业履历再光鲜亮丽,也不代表一个人就能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如果在实际面对面的接触中对方没有让你的身体接收到“生命力”和“高能量”的信号,那说明对方起码是在当前这个时期,是没有处理好自己的生活的

一个没有处理好自己生活的人,自己还在生活里一团乱麻,当然会“生命力”和“能量”缺失,自然也无法把这方面的能量传递给别人

而且我想在这个基础上补充一点是,不仅仅是选择咨询师等类似的服务场景,在生活中的交友等人际交往中也是这样 —— 喜欢或合适与否,要相信你的身体感觉,也就是第六感/潜意识

而且这不是玄学,是有科学依据的

在心理学研究中,“第六感”是人的大脑被证实了的,一个在信息处理中的强大“隐藏”功能,只不过这个功能很隐蔽,往往察觉不到,而且无法主动控制而已

举个例子,相信你会经常有类似的感觉,就是当你在和一个人面对面交谈时,对方明明满脸堆笑,但你总感觉哪里不对劲,让你不舒服;某天对象回到家里一切如常,但你就是感觉对方今天状态不一样,结果后来一问果然是这样;还有一些历史书里记载,某些大人物路过某地,没有任何来由的ta就是感觉此地“不详”,决定早一步撤离,于是真的逃过了刺客行刺…

这些“第六感”的现象其实都是有依据的 —— 神经科学家冯·福斯特统计发现,在人的神经网络中,负责接收外界信息输入的数量在1亿左右,而这在大脑整体负责信息加工的神经元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因为负责信息计算的神经元,数量是10万亿多个

两者的信息比例是1:100000,这代表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你能意识到的大脑接收的信息,其实只占大脑整个信息处理过程的十万分之一 —— 就好比你以为眼睛只看了一副图片,其实大脑这部强大的计算机就已经根据这些信息默默给你分析出一部电影的信息量了

所以,你的每个第六感/下意识的感觉,其实都是大脑中1亿个神经元接收到了环境中的信息后,再经过10万倍的神经元不断运算和分析后,反馈回来的最终结果,然后这个结果就被你有意无意的察觉到后称作 —— 第六感

以后在人际交往中,当你身体向你发出危险、不安、不信任的信号,很可能就是10万亿个神经元在你不知不觉中根据你没意识到的“信号”默默计算出的结果

你可能不知道这个感觉具体是怎么来的,但大脑就像这个世界最精密的情报分析机构,你需要重视它,而不是刻意用所谓的“理性”将其忽略

身处现代社会,网络信息爆炸,环境诱惑不断,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去去,这时候,不妨回归本源,将你的信任交给身体,在人际交往中聆听你身体发出的“第六感”
28
广屿Ocean
1天前
虽然我基本不碰A股,碰也只碰宽基指数,但完全不妨碍喜欢看这种diss的特别到位的内容
00
广屿Ocean
2天前
“青年人永远年轻,只有老年人才变老。”
—— 《一块牛排》
00
广屿Ocean
2天前
罗永浩对谈何同学: 幽默是智慧的冗余

最新一期《罗永浩的十字路口》对谈的嘉宾是何同学,我不算是何同学的粉丝,但整期三小时听下来,对以下三点感受颇深

1,网络氛围的极化,对创作的影响极大

我发现只要是现在在网络上做内容的人,基本都会受到现在极化的网络氛围,以及营销号矩阵刻意剪辑传播造成的曲解

比如之前Tim上罗永浩播客的时候就说自己早就做好了可能会“塌房”的准备 —— “未来说不定随时都会因为哪个人、哪个场合、哪个事件我就“出事”了。这个人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员工,是没办法把控的。” ,“反正我在公司已经存了一大笔钱,要是出事了,就员工们把钱分了,大家散伙。”

果然后来就因为在一期1400万粉丝回答问题的视频中,因为营销号们恶意剪辑传播的“相亲事件”,一大批不明真相的群众就被引导去攻击了

何同学亦是如此,比如他说之前做了一期“漂移轮椅”的视频,视频的点子来源于公司真的有一个员工脚摔瘸了,然后自告奋勇想出了这个点子,他们也真的做出了这把“漂移轮椅”

然后就遭到了网络上很多人的攻击 —— 质疑员工作秀、质疑员工不是真的瘸腿、质疑歧视残疾人…

所以我感觉,在现在的网络氛围下,每个人都有机会“火一把”,但每个人也要做好相应的“塌房”准备

2,不内卷,向更大的市场探索

一是何同学透露,海外市场的视频观看分成真的比国内高太多,例如他们在youtube上纯粹靠观看分成的收入已经达到7万美金(约60万RMB),目前youtube已经达到200万关注

再比如他们的第一条长视频,在完全冷启动的情况下就得到了1400多赞,要知道这是完全没有账号积累、画像、投流的情况下达到的效果,可见海外市场的流量池之大,以及对于优质内容的友好

另外就是做海外内容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何同学的做法就是完全没有针对海外市场去单独制作内容,只是将国内的内容重新配音发布(你设置可以用AI来做),就“顺便”开辟了第二曲线

所以,他的这个探索完全可以作为内容创作者的参考 —— 甚至是不同行业公司的参考,不要在窝里死斗,而是鼓起勇气去出海

3,幽默是智慧的冗余

聊到好的公司氛围,我发现何同学和罗永浩多少都有社恐倾向,或者说是i人。比如罗永浩在和人社交之前是要做心理建设的,而何同学回答罗永浩的问题时说,“自己在公司之外完全不会和同事社交”

是的,作为一家30多人公司的老板,何同学在公司之外是完全不花时间和“下属”社交的 —— 但是,他们的公司氛围却很好,至少何同学说,在公司大家平时交流沟通都非常开心,同事也会/敢开他的玩笑

为什么?他说“幽默是智慧的冗余”

首先是因为他招到的员工都非常的优秀,同时他们本身就是对于这个行业有着天然的热爱的,优秀 + 热爱,于是这一帮人聚在一起,天然就有了“智慧的冗余”,于是工作氛围就不会差到哪去

这里我想起反面的公司典型,如果工作的氛围差,某种程度上就可以理解为“智慧不足”,往往是直接领导,或领导的领导想出了昏招,但往往战略错了又不悔改,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的失误,最终的结果就是“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所以,“幽默是智慧的冗余”,如果你找新的工作可以参考这一条,一个氛围非常好或上级非常幽默的团队,他们的“智慧”查不到哪里去

甚至找对象也逃不开这个规律,“爱情往往也是这样”
33
广屿Ocean
2天前
这即刻插件来的恰到好处
40
广屿Ocean
2天前
☁️
00
广屿Ocean
3天前
普通人也可以像马斯克,达到8倍“时间效率”

最近看了一本书很有意思,是专门研究马斯克的时间管理方法的书叫《时间盒》。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但相信你不得不承认他的“时间效率”非常高,能同时管理十多家公司和投资项目,直接向他汇报的高管团队都超过了百人的规模

更早之前也有一篇文章《特斯拉时间,马斯克的高效管理》专门研究了马斯克的时间管理效率,通过对比马斯克旗下企业和主要竞争对手的项目耗时,揭示了一个结论 —— 马斯克一年完成的工作量与同行的对比是1:7.83,几乎是8倍…

《时间盒》这本书的作者桑德斯本身就是科技公司Filtered的首席执行官,他在这个结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分析和拆分,提出了普通人也能复用的高效时间管理方法

以下我将这个方法的要点用最简明的语言总结给你,其核心就是逐渐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序专注”的任务处理者

什么意思?书名《时间盒》的含义其实就是“有序专注”,这也是马斯克的主要时间效率提升方法

一句话总结这个方法就是 —— 在每天开始做事前先进行任务规划,按优先级把那些最重要的任务分配到不同的时间段里,规定好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就像把它们锁进盒子里,然后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专注执行,以实现高效产出

这个方法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但几乎很少有人能持续做到【每天】都提前规划好当天要做的任务清单,并且【一次只做当前这一件事】

举个例子,《马斯克传》里有一个特别深刻的洞察,就是记录了马斯克和他团队内的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 —— 这些人都能做到“有序专注”

当你特别想做一件事的时候特别的专注,这时其他事对于你来说是不存在的,而不是做着这个的时候想着那个,但绝大多数人的平庸都是平庸在这个毛病上,做着手上的事的时候还想着有3件别的事没做,看一会电脑又刷一会手机…

我想说一下自己在职场的时候对于这个方法的应用,那时候马斯克还没有出名,我也不知道时间盒子管理法,智能手机也是刚开始流行

但那时我就是每天会在包里放一叠A4纸,每张纸我都在上面画了一个“四宫格”,按照时间顺序和重要性提前一天晚上和当天早上,就把当天后续要做的任务写在纸上并进行重要性排序,继续大概什么时间要开始做什么事,见什么人,每做完一项任务就划掉一项,然后当天结束后回看今天的完成结果…

凭借这个工作习惯,我明显感觉到每天的工作效率都比团队内的同事效率要高很多,每天我打印好所有资料准备出门见客户的时候,同事可能还在看着电脑吃早餐…

然后在进公司第一个月开始,我就已经开始拿明星员工的业绩了 —— 当然达成这个结果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但我相信这和时间管理法的效率提升肯定功不可没

最后,我想额外提醒的一点是,“有序专注“这个方法,完美的规避了时间的最大敌人“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的意思是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时间足够充裕没有截止点,这件事本身就会“膨胀”到填满你所有可用的时间

比如你给自己5小时的时间来写一个PPT,你会发现很可能你真的会用满5小时,即便内容已经写完了,你也会各种调整字体、格式、符号来把时间填满 —— 但如果你只给自己1小时,你会发现神奇的是你依然可以在1小时内完成任务

所以,马斯克的方法其实并不神奇,如果我们也能在工作中做到“有序专注”,避免“帕金森定律”对时间的吞噬,也可以将效率提升到别人的8倍
2466
广屿Ocean
3天前
我觉得人工智能时代,与“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注意力最为珍贵)同样重要的一句话是之前看李飞飞访谈时说的,“Language is a lossy way to capture the world” (语言无法完整捕捉整个世界)

这个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适用于人工智能的进化,人的进化也是如此 —— 得先得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不要说突破这一点,包括我,甚至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 然后是意识到语言的局限性

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就是比如你知道语言会反过来塑造人的思维,所以为什么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学习一门新的思维方式

以及为什么说,“一个人问什么问题,更能暴露他真实的想法”,常常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挂在嘴边的人会活得很累,因为他们将人生的“根隐喻”比作了与无关的陌生人的竞赛,但其实人生的“根隐喻”远远不止这一种…

当然,另一面就是语言的局限性,所以李飞飞认为,仅靠“大语言模型”无法达成真正的人工智能,所以她在从头研究“世界模型”,要在网络世界创造一个拥有真实物理规则的世界去训练AI的物理感知,也是为什么未来将AI和具身智能机器人结合那么重要

人亦是如此,网络的千言万语,不如见面的一个眼神,这就是语言的局限性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