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成为一个让世界讨厌的“小镇青年”
我自己作为一个小镇青年,在工作一些年后总隐隐觉得同样从小镇努力学习、考试、来到大城市打拼,渴望成功的这个群体中,一直存在着一些从成长环境中带来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轻则给我们带来了人生发展的“隐形天花板”,重则会损人利己让自己长大后成了一个让世界讨厌的人
比如,最近我就看到一条出圈的新闻,是互联网大厂的某产品CEO“凌晨12点到公司查岗”,“发现工位上没几个人,第二天把所有部门都批评了一遍”,“质问员工为什么提早下班”…
当然,上面提到的这个新闻不是重点,只是最近刚好看到了这条新闻于是做个引子,我想聊的是“小镇青年”这个从金字塔底层一步步网上奋斗的群体,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我觉得在这个经济增速放缓,时代红利消失殆尽的环境中,一部分小镇青年还在以上一个时代周期的思维去指导自己的行为,首当其冲的就是“重私利,轻公利”
什么意思?
比如上面提到的这条新闻为代表的一系列事件,如果在一个野蛮生长经济快速膨胀的时代,有非常多“放在桌子上的钱”,那么一个人在想要实现自己私利的同时,要求别人牺牲自己的某些东西去加班工作,可能也没有太大怨言,因为收益可能是很高的
但在现在这个时代,对于一个脑子里的最高追求只有自己的个人成功、财务收入、娶妻生子,最终“光宗耀祖”的小镇青年来讲 —— 将自己的私利追求放在第一位,去损害他人公利的行为,就是非常令这个世界讨厌和反感的 —— 这也会反过来损害个人的长期发展
因为这样只知道个人成功和内卷奋斗学的人,缺乏必要的人文和道德素养,脑中的天花板被“谋生技能“和”世俗生存思维”压得死死的,完全没有更高层次的人文关怀、道德修养、愿景追求,甚至说“虚”一点,脑中只有世俗生存,没有星辰大海
结果就是在行为习惯上,会为了实现自己“阶层跃迁”的私欲,疯狂的向他所处的环境里压榨资源,就像开头说的一样,让身边的人生活和职场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差,越来越糟 —— 然后就变成了你和我现在所处的职场氛围(希望以后不会更糟)
我们看看身边,有一些小镇青年却并不会把自己活成纯粹的“恶”,或者说不会让身边的人都讨厌他。比如拿最近比较火的罗永浩和李想来讲
他俩都出身小城,在对谈中甚至谈到小时候甚至遭到了严重校园霸凌,后来都实现了阶层跃迁,却并没有活成让人讨厌的样子(起码喜欢的大于讨厌他们的)—— 那他们和那些讨厌的“小镇青年”有什么区别?
我稍微回想了一下,历史上也有很多“小镇青年”,可以作为参考
下场最差的比如汉朝的晁错,出身寒门,抓到了阶层跃升的阶梯,为了自己的成功,想尽办法帮汉景帝削藩,但得罪了所有人让所有人的生存环境都变差,下一秒就因为七王之乱被当弃子“腰斩于市”
再比如商鞅,在还未到达秦国得到重用时就发出了“仓鼠和厕鼠”的著名论调,结果最后也是五马分尸收场)。还有春秋战国的两大战神吴起和白起,结局皆被王族斩杀…
相对来说出身寒门,登党入室且结局还不错的,比如说王安石,虽然改革失败但寿终正寝,再比如我觉得虽仕途失意但堪称人生成功典范的就是苏轼(最后王安石和苏轼这对冤家最终还握手言欢了)
历史上成功的“寒门”和失败的“寒门”有什么区别?
比如像王安石,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他的心里是真的有大愿景的,能够不因私利而损害公利(起码主管意愿上没这么打算)
而苏轼更是能力、才情、愿景、道德修养皆具,于是青史留名,“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所以,作为小镇青年,不要成为一个让世界讨厌的人,就是心里不能只装着自己那点成功、生娃、光宗耀祖的私利,心里要有一些比自己更宏大的东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