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广屿Ocean
43关注6k被关注15夸夸
🍐独立执业心理咨询师|撰稿人
🍐字节跳动CKA管理团队|前美团大区负责人
🍐《心理与职场》主理人
🥑提供生活 & 职场咨询
置顶
广屿Ocean
2年前
你好,这是一条自我介绍😉

此人是一只在互联网搬砖多年的天蝎,现在是独立执业咨询师和《心理与职场》的撰稿人,不定期提供一些咨询服务

静喜欢摄影和写字,动可以剑道打拳击。现已骑行5国(越南,柬埔寨,泰国,冰岛,日本),目前计划第6国骑行中,最爱动不动po照片😉

这里主要是我的思考和阅读笔记,以心理学研究和职场应用为主

为了方便你了解我的内容风格,以下是即友点赞过百的内容,欢迎查阅:

·怎样避免成为【喂养一线城市】的养料
m.okjike.com

·传奇谢幕,聊聊巴菲特最后想告诉我们的事
m.okjike.com

·原来爸妈取的名字,真的会影响我们的命运
m.okjike.com

·默默观察一位初中生刷短视频,有点不寒而栗
m.okjike.com

·当一位女孩被大厂辞退后,崩溃到决定去死
m.okjike.com

·选错伴侣,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m.okjike.com

·小米su7事故让我看到,有些打工人真该回炉重造
m.okjike.com

·突破人生天花板,关键是要避免【局部最优】
m.okjike.com

·年轻时想要的很多东西,其实不值一提
m.okjike.com

·人生低谷恰恰是你完成“英雄之旅”的契机
m.okjike.com

·其实财富自由的真相,并不是赚很多钱
m.okjike.com

·【事前验尸思维】让人生少走10年弯路
m.okjike.com

·一旦消费,就只买高质量的东西
m.okjike.com

·人这一辈子浑浑噩噩起来,可以到什么程度?
m.okjike.com

·《风之形》
m.okjike.com

·懂王谈判失败,世界真的会迈向下一次深渊?
m.okjike.com

·对生命最大的【浪费】是掉入无效学习陷阱
m.okjike.com

·马斯克推荐的九本书告诉了你一个做事秘诀
m.okjike.com

·最怕你误以为,只靠努力就能成功
m.okjike.com

·你的一生只需要抓住【几次】关键的机会
m.okjike.com

·拖延症其实是成功的【指南针】
m.okjike.com

·工作的本质就是在【演戏】
m.okjike.com

·钱的另外一个名字叫【自由】
m.okjike.com

·努力,究竟会多大程度影响你的人生
m.okjike.com

·年轻人要多存钱,尽力多存,有多少存多少
m.okjike.com

·大部分人在用生命1/5赚钱,供养剩余的4/5
m.okjike.com

·有人问乔布斯学到最重要的事,他沉默了很久
m.okjike.com

·如果你的生活平淡如水,就胜过了大部分人
m.okjike.com

·李蓓的建议,堪称年轻人的财务避坑指南
m.okjike.com

·大冰翻红,是因为他早知道了争论的真相
m.okjike.com

·可惜的是,很多人一直在用错误的方法学习
m.okjike.com

·你一定要去搞懂,这个世界运行的基本常识
m.okjike.com

·画过20W玩游戏,浅谈大厂为啥出不了黑神话
m.okjike.com

·女人的【颜值溢价】30岁后才是最高的
m.okjike.com

·关于逃不开的【断崖式衰老】你该知道个好消息
m.okjike.com

·作为抖音员工,为什么我建议你卸载抖音
m.okjike.com

·如果有天你要去做件大事,可以看看这篇
m.okjike.com

·为什么恋爱的女生会“变傻”
m.okjike.com

·辛苦赚的钱,怎么花才能让自己更幸福
m.okjike.com

·Manner店员向顾客身上泼咖啡粉这件事
m.okjike.com

·觉得上班很累,并不是你的性格有问题
m.okjike.com

·宦官是怎么控制皇帝的:
m.okjike.com

·2023年刚开年面试的一个女生,就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反差”两个字:
m.okjike.com

·你一定要知道,人最珍贵的资源并不是钱:
m.okjike.com

·听著名经济学家直播,讲到一个学习窍门:
m.okjike.com

·男人为什么长大后,常会陷入中年危机:
m.okjike.com

·我发现,你和精英人士的区别只有2小时:
m.okjike.com

·讲个小秘密:想薪水更高在公司你得这么说话:
m.okjike.com

·采访了177位富人后,发现的思维共性:
m.okjike.com

·男生真的就那么花心吗:
m.okjike.com

·我们的人生,不用处处讲效率
m.okjike.com
2642
广屿Ocean
11:09
未来属于中国的世纪可能到来,美国将无关紧要

“未来,中国将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将无关紧要。”,这是最近《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而文章的标题更直白,“一个属于中国的世纪可能已经到来”

我看了一下,作者Kyle Chan的导师是普林斯顿社会学和北大讲席教授谢宇,还曾经到中国和印度进行广泛调研,可谓对中美的情况都有深入了解。我通读后将文章主要的观点简要总结如下:

多年来理论家们设想的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世纪”即将到来,而川普第二任期的前几个月则是北京拉开距离,把华盛顿甩在身后的分水岭

例如,川普正在大肆破坏华盛顿的创新支柱,他的关税正在危及美公司进入全球市場和供应链的机会;削减公共研究经费和大学经费,会迫使有才华的研究人员考虑前往其他国家,大幅削弱软实力…

而北京的轨迹则截然不同

在钢铁、造船、电池、太阳能、电动汽车、无人机、5G设备、消费电子产品、高铁等许多行业,北京已经全球领先。预计到2030年将占全球制造业的45%…

其中一个警醒时刻,就是DeepSeek对华盛顿曾垄断的AI行业突破,然而,川普仍然执着于短视的关税讹诈等小把戏

北京当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短期来看房地产的增长乏力,长期来看劳动力萎缩和人口老龄化。但以国家为主导的体制的持久实力现在已经不可否认,它可以更稳定地服务于长远利益

如果按照目前的轨迹发展下去,北京很可能最终完全主导高端制造业。未来人工智能霸主之争将不会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展开,而是在深圳和杭州等高科技城市之间展开。北京的工厂将遍布世界各地,并将以北京为中心重新配置供应链

相比之下,华盛顿可能最终成为一個严重衰落的国家。在关税壁垒的庇护下,华盛顿的企业将几乎只向国内消费者销售商品。由于制造成本的上升,华盛顿消费者将只能购买质量中等但比全球产品更贵的商品。普通工薪家庭将入不敷出

以上,就是文章主要的内容总结。其实从目前的关税战进展你也能看出来,川普掀桌之后,与其他盟友的谈判进展现在一个都没有宣布。而我们的东盟自贸区协议3.0已基本完成,年底签署。这个布局我们在2022年就开始了,今天算是有了阶段性成果

而川普的团队认识到问题,内部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到一通操作猛如虎…对比之下就显的得特别的短视和业余

川普这一通对世界的讹失败,最新的一个后果,就是它的“铁杆小弟”日本债券的崩盘。日本投资者是美债的最大海外持有者,持仓规模约为1.13万亿美元。而投资美债的回报已大幅转负,日本资本正加速回流本土,而债市背后,又意味着对美元和整个美元资产体系的冲击

更主要的,日本可能只是第一个倒下的多米诺骨牌,这是一个真正的“制度切换”:压低主权债收益率、忽视通胀、用央行资产负债表无限吸纳债务的旧模式正在瓦解…

最后,用文章结尾的一句话,也作为本文的结尾

“本世纪究竟属于中国还是美国?留给川普改变方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22
广屿Ocean
10:16
20
广屿Ocean
1天前
“人类穷尽终极想象,在科幻中对宇宙的终极答案只有两个,一个是42,一个是爱。” ​​​
62
广屿Ocean
2天前
最近密集看了一些数据,总结消费市场的三个变化:

1,旧消费(中年人喜欢的,例如房子和白酒)持续萎缩,新消费(年轻人喜欢的,例如奶茶宠物盲盒)持续增长

2,餐饮人均消费继续下降,而且几乎是所有品类降

3,4月份社会零售品销售同比去年上涨5.1%,但环比3月(6%)则下降。拆开看,4月与 “国补” 相关的通讯器材(+19.9%)、家具(+26.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38.8%),受金价上涨和居民避险投资需求提振金银珠宝类消费(+25.3%)四个行业领涨

整个消费市场目前的情况就是大件消费萎靡(房子,车子,贵价白酒,高端奢侈品等),年轻人的小确幸消费增长快,但毕竟小件消费盘子小还撑不起整体增长,核心中年人的消费感觉萎靡了,需要吃猛药...
31
广屿Ocean
2天前
每次听“鲸鱼马戏团”的歌,我都感觉这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之一,他的职责就是观察世界,然后和自己相处,再想办法用音乐将自己看到的世界展现出来
01
广屿Ocean
2天前
未来最怕你有赚工资的能力,却没赚钱的能力

最近读了科普作家卓克的一篇专栏《当下文科衰落,今后文理科一起衰落?》,算是印证了一直以来的一个推测,首先是文科已经在衰落,其次理科即将跟着一起衰落,以及对我们就业将产生的重大影响

关于文科的衰落从大学专业及招生变化、就业情况、社会讨论就能看出来。比如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哲学教授刘擎教授就说,他自己是一个理工男改的文科(有化学工程硕士文凭),文科其实只需要非常少而精的人,特别热衷和有才华的人从事就够了。还有专注高考咨询的网红教师张雪峰,也建议优先选理工科专业

从数据结果来看,文科衰落确实是趋势,“2023年,国内高校经历了最大规模的专业调整,撤销最多的是设计专业,305个。工商管理、电子信息管理、公共管理三个方面分别撤销266个、247个、247个专业。

而理工科专业当年一共撤销605个,明显少于文科。而且理工科的撤销,多是整合升级,而不是撤销后就没有了。

这种情况并不是国内独有,而是全球所有大学正在发生的一个趋势。比如2024年9月,哈佛大学取消了30多门秋季课程,集中在历史与文学系、艺术与建筑系、宗教研究委员会。2022年、2023年两个学年度都只有不到10%的新生选择人文学科专业。”

文科和理科的专业变化,核心还是在就业市场,例如产出能否被具体量化

“比如一个在清华拿到计算机博士的人,后来又在谷歌的自动驾驶团队工作过几年的工程师,公司把他招进来是可以预估他今后工作带来的收益的。在理论和工程的配合下,财富滚滚而来。

理工科从事的工作里,人类精英级别的工程师当然可以分到一杯羹,而下面次一级精英,或者只是不错的技术工人,甚至是一些蹩脚的工程师也一样有饭吃,是巨量的财富养活了他们。

而人文学科可以从事的工作范畴,由于不直接创造财富,用现金可以衡量的财富也远低于前者,所以人文学科专业的工作一般只有最顶级的那部分人有饭吃,财富还来不及往次一级人文精英那里分流,就已经枯竭了。”

而更严酷的现实是,对理工科来说未来也并非一片明朗 —— AI的技术发展路径,就是要把那些年薪6位数的工程师取代掉

目前AI的水平就已经卡在能与不能替代之间了,只要AI的性能再出现一次从GPT-3到GPT-4那种程度的提升,AI取代年薪6位数工程师的能力已经足够

比如我有一位在做AI初创公司孵化的朋友,她的一位合伙人Tiffany身处加拿大,T以前在某AI大厂战略投资部工作,搬去加拿大后密集接触北美AI创投圈,有着对于AI前沿科技发展和应用的敏锐感知和切身实践

T就发现在北美,“很多公司已经不再招新手程序员了,因为AI编程实在太好用。事实上,不止编程很多行业初始员工可能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就算是我们金融行业,到了今天初级研究员/实习生,真人已经没那么必要了。因为AI可以不知疲倦地完成任务,而且是 7*24 小时,一点脾气没有的优质牛马。

现在北美VC已经不再投起步就人数不少的初创公司,因为一人公司或者小团队带着一群AI牛马,就完全可以做出优秀产品。是否能善用 AI 工具,也成了VC们考量创业企业能力的一个标准。”

作为印证,扎克伯格在乔·罗根的播客里就明确谈了Meta的终极目标——让AI完全取代中级工程师,具体到2025年,Meta会开发出拥有这样能力的AI系统,几年之后成本会下降到雇佣中级工程师成本不到70%

OpenAI对AI取代人类工作的发展阶段给出了5步,今天我们正处于第3步的研发中:

1. 具有会话能力的AI
2. 具有人类水平的推理者
3. 能够采取行动的代理人
4. 能够协助发明创造的创新者
5. 能够组织创新和工作的组织者

今后所有工程领域的中高级技术职位都有可能会被取代,今天比较保守的科技巨头都认为90%的开发者在10年内将会失业,文科和理工科都面临被取代的危机

我在阅读传奇投资者,资产管理公司GMO联合创始人格兰桑今年最新的访谈时,就看到他预言,“AI将成为你见过的最大规模的就业终结者。”

也许在遥远的未来,AI会为人类创造足够多的财富,让人类过上只用追求“诗和远方的生活”,但中间的过渡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代价可能是整整1代人

那现在问题就很清楚了,身处在这过渡期的1代人之中的你和我,应该怎么办?

比如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著有《人类简史》三部曲)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尽量培养自己不少于三个领域的综合技能,比如在学习计算机生物历史等知识的同时,搭配社交技能和运动技能,同时保持大脑的开放和可塑性,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

我读到著有《巨人的工具》等畅销书的作者蒂姆·费里斯的访谈,他也建议,在未来对某个领域“专注且深耕”的同时,一定要尽量将自己“身份多元化”才能对抗工作的波动

说白了,普通人在AI时代最大的危机是拥有赚工资的能力,却没有赚钱的能力

未来界定你自身价值的,将不再是工具性的“文科”与“理科”专业化之分,要成为一个丰富的人,发觉并凭借你自己所热爱的事来赚钱
210
广屿Ocean
2天前
将三脚架放置于墙角,设置定时拍摄,然后,沉浸于当下:
22
广屿Ocean
3天前
自我确认了很多次,如果有一天我录播客(比如把在这写的文字稿录出来),可能不会用AI自动制作播客这种工具,而是每一篇都会亲自录,因为每录一篇的过程其实都是在复习知识点,锻炼自己的发音(比如我很想把发音锻炼成陈冠希那样低沉的嗓音,但日常讲话总讲着讲着就忘了这事儿),如果是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每一份苦功夫,最终受益人都是自己
41
广屿Ocean
3天前
一份毫无意义的工作,会耗光你人生的机会成本

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老爷子有番经典言论,“投资和婚姻一样,都要根据机会成本来做选择。”,他的意思是,投资时买入的足够便宜的核心,是一定要多和别的机会比较,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系列机会成本的选择。有智慧的人善于比较机会成本,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工作也是这么个道理,比如我就听一位朋友说,她觉得现在职场已经过分内卷,现在要通过工作获得一份薪水的代价很高,不仅要出卖时间、精力,还有自己人生的机会成本…

“每天无效多卷一小时,这个世界的新的知识、变化、工具就都没时间学了;每天多卷两三小时,副业就别想了,稍微搞搞就到后半夜了;每周多卷一天,友情、爱情、亲情就都在变淡漠,不论回家还是和朋友聚会很难抽出时间、精力和情绪…

好像生活渐渐对同事、工位、茶水间、办公工具、上级的人生愈加熟悉,但一旦离开这份具体的工作,这些就会瞬间变得没有意义,然后再在新的工作环境里花数倍精力将以上重新来过,感觉得到的永远比你付出的少。”

听到这我瞬间就想起了项飚和刘擎教授都推荐过的一本书,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写的《毫无意义的工作》

书中写道:“很多人的整个职业生涯都耗费在那些他们其实知道并不需要的事情上。不管是道德上还是心灵上,这种状况给人造成的伤害都是深重的。”

作者格雷伯在研究中发现,那些毫无意义甚至有害的工作占据了所有工作的一半以上,成为一种“bullshit jobs”(指一份毫无意义且往往有害的定期领薪水的职业),“世界上最残酷的折磨便是强迫人无休止地做一件明显毫无意义的工作。”

经济学家凯恩斯早在100多年前就曾预言,“到公元2000年前高水准的机器自动化大生产可以取代大部分毫无价值的工作,人们一周只需要工作15个小时,从而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寻找人生的乐趣、追逐生活的梦想。”,但现实发展与预言大相径庭,自动化生产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轻松和优越,反而逐渐蔓延形成一种担心工作被机器(现在是AI)取代的恐惧心理

在这我们必须更深一步探讨,在这个泥潭中有哪些人生的解法?

《毫无意义的工作》中给出了一个建议,“减少无意义岗位,推广全民基本收入保障(UBI),从而解放个体,让个体能有足够精力追求创造性的劳动。”,但这个方案目前看起来太过宏观视角,并不能在短期实现

我在另一本“答案之书”《如何找到想做的事》中找到了参考答案,作者八木仁平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名校毕业的他曾因为找不到工作的意义而陷入抑郁的情绪,为了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他开始埋头研究大量的资料和著作后出版了此书

总的来说书中想告诉我们如何去发现一个“成为你自己”的方法,也就是【真正想做的事=喜欢的事×擅长的事×重要的事】

这里面的“乘号”是取交集的意思。你可以把喜欢的事、擅长的事、重要的事想象成三个圆圈,把这三个圆圈凑在一起,它们中间重叠的那个交集就是你真正想做的事

首先喜欢的事就是你的热情所在,比如你有哪些现在即使花钱也想学习的事。然后擅长的事,代表你的才能所在,也就是做哪方面的事你最得心应手。最后重要的事,代表的是你的价值观所在,做哪件事能源源不断给你带来驱动力

想清楚他们的交集,你真正想做的事也就呼之欲出了

比如在面试和跳槽时,你可以想三个问题: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其实对应的就是你的热情所在。怎么在这份工作中更快取得成果?对应的就是你的才能所在。为什么选择这家公司?对应的就可以是你的价值观所在

作者用自己举了个例子。他在探寻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热情所在是想更深入探索和理解人的内心

然后他的才能在于很擅长信息整合和传播,他之前经常在自己的博客上写文章很受欢迎(累计浏览量高达2600万)

再接下来,他的价值观是,人应该追求自己热爱的生活的同时对世界作出贡献

就这样他确定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就是用自己的博客,把自己在学习和探索中发现的那些关于人内心的真相传递给更多的人,帮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变得热爱生活(直到现在他成立了自己的职业咨询公司)

(我发现自己的三个问题答案和这位作者有很大的重合,所以现在的我就正在写下这篇文章)

最后,我想用《毫无意义的工作》中作者最后结尾的一句话送给你

“只有认清那些无意义的工作,才会获得实实在在的价值。工作是美丽的,但前提是拥有拒绝无意义工作的勇气!”
2770
广屿Ocean
3天前
重看《青蛇》,这颜值怎么说呢,现在有没有大陆明星能凑出这种颜值+演技+审美+摄影?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