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广屿Ocean
49关注7k被关注18夸夸
🍐独立执业咨询师|撰稿人|职业经理人
🍐字节跳动CKA管理团队|前美团大区负责人
🍐公号&播客《心理与职场》
🥑提供人生&职场咨询
置顶
广屿Ocean
2年前
你好,这是一条自我介绍😉

此人是一只在互联网搬砖多年的天蝎,现在是独立执业咨询师和《心理与职场》的撰稿人,不定期提供一些咨询服务

静喜欢摄影和写字,动可以剑道打拳击。现已骑行5国(越南,柬埔寨,泰国,冰岛,日本),目前计划第6国骑行中,最爱动不动po照片😉

这里主要是我的思考和阅读笔记,以心理学研究和职场应用为主

为了方便你了解我的内容风格,以下是即友点赞过百的内容,欢迎查阅:

·未来10年,上班不宜用力过度
m.okjike.com

·你要从被把玩的普通人,升级成精英
m.okjike.com

·未来对认知水平低,但情绪要求高的人非常残酷
m.okjike.com

·如果生活在经济上行期,是什么感觉
m.okjike.com

·怎样避免成为【喂养一线城市】的养料
m.okjike.com

·传奇谢幕,聊聊巴菲特最后想告诉我们的事
m.okjike.com

·原来爸妈取的名字,真的会影响我们的命运
m.okjike.com

·默默观察一位初中生刷短视频,有点不寒而栗
m.okjike.com

·当一位女孩被大厂辞退后,崩溃到决定去死
m.okjike.com

·选错伴侣,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m.okjike.com

·小米su7事故让我看到,有些打工人真该回炉重造
m.okjike.com

·突破人生天花板,关键是要避免【局部最优】
m.okjike.com

·年轻时想要的很多东西,其实不值一提
m.okjike.com

·人生低谷恰恰是你完成“英雄之旅”的契机
m.okjike.com

·其实财富自由的真相,并不是赚很多钱
m.okjike.com

·【事前验尸思维】让人生少走10年弯路
m.okjike.com

·一旦消费,就只买高质量的东西
m.okjike.com

·人这一辈子浑浑噩噩起来,可以到什么程度?
m.okjike.com

·《风之形》
m.okjike.com

·懂王谈判失败,世界真的会迈向下一次深渊?
m.okjike.com

·对生命最大的【浪费】是掉入无效学习陷阱
m.okjike.com

·马斯克推荐的九本书告诉了你一个做事秘诀
m.okjike.com

·最怕你误以为,只靠努力就能成功
m.okjike.com

·你的一生只需要抓住【几次】关键的机会
m.okjike.com

·拖延症其实是成功的【指南针】
m.okjike.com

·工作的本质就是在【演戏】
m.okjike.com

·钱的另外一个名字叫【自由】
m.okjike.com

·努力,究竟会多大程度影响你的人生
m.okjike.com

·年轻人要多存钱,尽力多存,有多少存多少
m.okjike.com

·大部分人在用生命1/5赚钱,供养剩余的4/5
m.okjike.com

·有人问乔布斯学到最重要的事,他沉默了很久
m.okjike.com

·如果你的生活平淡如水,就胜过了大部分人
m.okjike.com

·李蓓的建议,堪称年轻人的财务避坑指南
m.okjike.com

·大冰翻红,是因为他早知道了争论的真相
m.okjike.com

·可惜的是,很多人一直在用错误的方法学习
m.okjike.com

·你一定要去搞懂,这个世界运行的基本常识
m.okjike.com

·画过20W玩游戏,浅谈大厂为啥出不了黑神话
m.okjike.com

·女人的【颜值溢价】30岁后才是最高的
m.okjike.com

·关于逃不开的【断崖式衰老】你该知道个好消息
m.okjike.com

·作为抖音员工,为什么我建议你卸载抖音
m.okjike.com

·如果有天你要去做件大事,可以看看这篇
m.okjike.com

·为什么恋爱的女生会“变傻”
m.okjike.com

·辛苦赚的钱,怎么花才能让自己更幸福
m.okjike.com

·Manner店员向顾客身上泼咖啡粉这件事
m.okjike.com

·觉得上班很累,并不是你的性格有问题
m.okjike.com

·宦官是怎么控制皇帝的:
m.okjike.com

·2023年刚开年面试的一个女生,就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反差”两个字:
m.okjike.com

·你一定要知道,人最珍贵的资源并不是钱:
m.okjike.com

·听著名经济学家直播,讲到一个学习窍门:
m.okjike.com

·男人为什么长大后,常会陷入中年危机:
m.okjike.com

·我发现,你和精英人士的区别只有2小时:
m.okjike.com

·讲个小秘密:想薪水更高在公司你得这么说话:
m.okjike.com

·采访了177位富人后,发现的思维共性:
m.okjike.com

·男生真的就那么花心吗:
m.okjike.com

·我们的人生,不用处处讲效率
m.okjike.com
2745
广屿Ocean
1天前
2025年7月,《鬼灭之刃无限城篇》
2025年9月,《电锯人蕾赛篇》
2026年1月,《葬送的芙莉莲第二季》

“我本想这个冬日就死去的,
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细条纹的麻质和服
是适合夏天穿的和服,
所以我还是先活到夏天吧。”
—-太宰治《晚年》 ​​​
01
广屿Ocean
1天前
这世界有一种【更适合普通人的】财富自由方法

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间歇的耳濡目染一些大师和著作们对于财富,以及财富自由这件事的理解后,我发现真正已经财富自由且德才兼备的大师们,对此出奇一致,而且和很多普通人的认知是大相径庭的

即财富自由指的并不是一次性中了彩票或“搞了一笔大钱”,可以就此退休,享受荣华富贵了...

比如,“时间自由,是财富带给你的最大红利。”
——《金钱心理学》

“你在财富自由之后想做什么工作,现在就应该开始做什么工作。”——巴菲特

“财富自由的本质,不是为了财富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芒格

这三者共同勾勒出财富自由的完整图景:挣脱非自愿劳役(消极自由),重掌时间主权(工具价值),投身于价值驱动的事业(积极自由)

也就是说 —— 如果财富自由之后,对你现在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几乎没有明显的影响,那你实际上就已经“财富自由”了

以上的投资大师们,霍华德·马克思是橡树资本的联合创始人,今年已经74岁,依然活跃在投资一线,并且频繁写作总结,以及接受采访;查理·芒格老爷子一直工作到了99岁离世;巴菲特老爷子今年已经94岁,还主持了最后一节伯克希尔哈萨维的股东大会…

所以我解读大师们的教诲认为【财富自由不止有一种方式】真正的每个人可以追求的财富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稳定的现金流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具体怎么理解呢?我还是想举巴菲特老爷子在今年最后一届股东会结尾说的那句话: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份有意义的工作,而你并不是急着挣钱,那建议你像芒格那样花时间和优秀的人相处,分享他们的成功;如果找不到也没关系,就继续做你正在做的事。坚持下去,你终究会找到那些和你一样认真生活和思考的人。最快的成功路径,就是找到那种真正优秀的人,并与之同行。”

巴菲特老爷子在1998年曾透露过自己职业生涯是如何开始的。当时他刚从哥伦比亚商学院毕业,就迫不及待地想马上为格雷厄姆工作。格雷厄姆说他要的薪水太高拒绝了。巴菲特就一直“骚扰”他,回到老家奥马哈后巴菲特做了三年金融经纪人,但期间一直给格雷厄姆写信告诉他自己发现的投资机会。最后,巴菲特的坚持终于为他赢得了机会

后来,巴菲特写了一本书叫《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他这辈子就是这么做的,从1998到2025,没变过

再进一步讲,为什么或早或晚要开始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呢?我之前分享了一位创业的朋友的观点,他的原话是

“如果纯粹只是上班没有热情,就只能发挥最多50%的能量。我发现当我创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之后,就再也不想平衡工作和生活这种我上班时会想的问题了,因为我发现工作生活已经不分彼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爆发出的能量会超出你的想象,赚钱的能力也自然就会超出以前打工时的想象,而且是水到渠成的事。”

你会发现,最高级的智慧往往在底层确实是相通的,他这个说法正好和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想法一致,“要追求工作和生活的融合。”,这是少数人能达到的比较高层次的“工作”境界

最后,我想讲讲我自己的体感。老读者们可能都知道,我之前讲过经历了大概一个多月的面试、背调、体检,我拿到了某大厂一个管理岗位的offer,职级和年包都非常不错。但是,却因为爱康国宾的一个体检乌龙告吹,当时那份体检还说我“肝组织可能大范围坏死,是需要24小时紧急就医”的危急程度”,最终我重新去三甲医院复查才发现是乌龙…

那耗费了这么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却最终因为一个不靠谱的机构的不靠谱结果让之前的付出成了沉没成本,对我有什么影响吗?

可以说有但微乎其微,虽然那几天心情确实有点无语,依然没有影响我的日常,即便是最drama的当天,我依然在完成我每天要完成的学习、写作、健身、咨询,甚至在晚上做了红薯和视频号的直播

甚至这件乌龙事件本身也成了我认识自己,和学习的一部分,就像我将事件始末以及其中的心路历程和思考方式,经过事后复盘写成了文章分享给大家,相信也能帮助到一些读者

当芒格65岁才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当94岁的巴菲特仍住在小城奥马哈的老宅主持股东大会时 —— 这与普通人为逃避工作追求退休,以及将财富等同自由形成鲜明反差

不管这个世界怎么作妖,我们都有自己的事要完成
54
广屿Ocean
1天前
“A good plan is less about finding the best alternative ,than it is about finding one that works .”
—— 《汉尼拔》
00
广屿Ocean
2天前
觉得养成了一个越来越好的习惯,就是网上看到沙雕也不再想去说服或解释了,一言不合就拉黑(当然态度好的还是会认真码字回复),在不值得的地方浪费的精力越来越少。同时会认真把世界发回的正反馈收集起来,谁不喜欢做每天都有正反馈的事呢? “人生真正要对抗的两个恶魔是,无聊和孤独。”,感谢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你们的夸夸我都会认真的收集在相册,就是这么喜欢)
51
广屿Ocean
2天前
电影中的主角,为什么经常会独舞?

读到一个解读很有意思,“就像《山河故人》的结尾,伴随着《Go West》这首影片中的重要插曲,女主人公沈涛迎着远处的文峰塔,随着心中升起的旋律缓缓起舞。

与电影开篇处众人合舞的热情洋溢相比,此时的沈涛显得轻盈、优雅,但又孤独、寂寞,却也表达了她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

在经历过夫妻离婚、亲人去世、儿子出国的家庭剧变以及三十多年的世事沧桑之后,如何表达一种糅合了孤独、自信、世故、期待、乐观,以及豁达。

就像秦汉时期的诗歌理论著作《毛诗序》中说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00
广屿Ocean
2天前
中美居民消费力对比,鸿沟到底有多大?

之前读了一份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在6月写的报告,主题是讲中美的消费水平对比的,因为文章在网上已经找不到了,原谅这里就不把标题贴出来了

以下我总结研读完报告后,个人比较深的9个数据对比,能够让我们对自身所处的水位,和对方的水平有个更直观的定位:

1,从人均消费支出金额看,美人均居民消费金额是我们的近11倍

2024年,我们的居民消费支出为53.9万亿元;美数据按平均汇率折算约合141万亿元。结合人口数据,我们居民人均最终消费金额为3.8万元人民币,而美则是41.5万元人民币,是我们的10.8倍

但因为美产品价格明显更高,该指标高估了消费差距(根据全球生活成本数据库的调查统计,除牛奶外,大部分美食品价格都高于我们。例如按中美汇率折算后,美的鸡蛋价格是我们的2.7倍,苹果价格是3倍、生菜价格是3.7倍、中档餐厅双人餐价格是3倍以上、出租车里程单价是5倍、住房水电燃气费用是4倍、电影票价是2.2倍)

2,从消费率看,即使剔除医疗、住房等有争议的“痛苦消费”后比较,美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GDP)都较我们高出20个百分点以上

例如1946-2024年,美人均GDP从约1600美元增长至8.6万美元,这期间的居民消费率基本都在60%以上。2024年,我们居民消费率为39.9%,较2024年美(67.9%)低28个百分点

3,从结构上看,我们居民在饮食、住房等基础性需求的消费占比高于美,交通教育文娱等改善型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显著低于美

4,从区域分布看,美各州之间的居民消费支出水平较为均衡,而我们各省份间差异较大

2023年人均居民消费支出最高的行政区是上海市(5.3万元),处于中位水平的是四川(2.4万元),最低的是西藏(1.7万元),最高值分别是中位值和最低值的2.2和3.0倍

美2023年人均居民消费支出最高的州是马萨诸塞州(6.9万美元),处于中位水平的是亚利桑那州(5.4万美元),最低的是密西西比州(4.2万美元),最高值分别是中位值和最低值的1.3和1.6倍

5,食品方面,我们早已解决温饱问题,但肉、蛋、奶的人均消费量仍只相当于美30%-40%的水平

我们居民目前的蛋白质摄入以植物蛋白为主,蛋类、奶类等优质蛋白摄入占比偏低。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22年我们居民摄入蛋白质中有61%来自植物,较美高约29%;22.8%来自肉类,较美低约18%。来自奶类、蛋类的占比合计为7.9%,较美低约15%

6,汽车消费方面,我们汽车保有和年销总量均超美,但人均保有量相当于美的30%

我们每千人广义汽车保有量2023年达到238辆,是2004年的11.3倍,增长显著。但美每千人广义汽车保有量是816辆,我们的人均保有量水平相当于美约30%

7,耐用品消费方面,我们冰箱、洗衣机等基础型家电的户均保有量与美差距较小,但洗碗机、微波炉等升级型家电较美仍有很大差距;美家庭人均用电是我们的3倍以上,也间接表明美家庭电器类消费量仍整体显著高于我们

我们百户家庭微波炉保有量还只有42台,不到美户均保有量的一半。洗碗机、烘干机等家电美每百户家庭保有量分别为73台和83台,我们每百户家庭洗碗机和烘干机的保有量均不足10台

8,住房服务消费方面,我们人均住房面积相当于美的50%-60%

据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我们人均居住面积41.8平方米(统计的是建筑面积)。同时,根据美人口普查局数据,2021年美人均住房面积约64.6平方米(统计的是室内使用面积)。按15%的建筑面积公摊率折算,我们人均住房面积约相当于美国的55%

9,生活服务消费方面,我们居民在旅游、观影等主要服务领域的人均年消费次数相当于美40%-60%的水平

2023年,美境内旅游约23.8亿人次,人均年旅游次数约6.8次;2023年,我们境内旅游总人次48.91亿人次,人均年旅游次数约4.3次,约相当于美60%的水平。2023年,美和加拿大合计观影人次8.3亿次,结合两国人口,人均观影次数是2.2次;我们2023年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2.99亿,人均观影0.93次,相当于美40%-50%的水平

以上,每1%的蛋白质摄入差距、每1次缺失的旅行体验,都在因为在追赶下一张未付清的账单,11倍的消费鸿沟,丈量的是发展阶段的刻度,更是未来升级的标尺
813
广屿Ocean
3天前
顶级智慧对财富自由的认知,出奇的一致

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间歇的耳濡目染一些大师和著作们对于财富,以及财富自由这件事的理解后,我发现量变产生质变,这些哲人们(是的,我愿意将巴菲特、芒格、霍华德马克斯这类,通过投资研究世界规律和人性,并且著书立说的人称为哲人,而不是投资人)底层认知是出奇的一致,比如

“时间自由,是财富带给你的最大红利。”
——《金钱心理学》

“你在财富自由之后想做什么工作,现在就应该开始做什么工作。”——巴菲特

“财富自由的本质,不是为了财富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芒格

“如果你财富自由之后,并不会明显的改变你现在的生活,那你实际上就已经财富自由了。”——广屿Ocean

不行,找个时间得展开写写
77
广屿Ocean
3天前
在深圳去过最多次的一家“酒馆”倒闭了。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这家日式清酒馆卖的最好的不是酒,而是四川老板自己家做的面,我在他们家吃过无数次牛肉面,但喝过酒的次数寥寥无几,唯一一次是在那里为朋友庆祝生日。这家小店熬过了疫情,然后在这个平常的夏夜安静地倒闭了。路过的时候,我看着清场的工人驻足了一秒,然后继续向前走,去做我本该做的事。只不过有些在那里渡过的冬天和夏天,以及一起去过的人们,一些旧日的记忆,都将随着这家小店一起清场了。想起一家从我大学时开到了现在的咖啡馆的老板说,“一家咖啡店的意义,就是一直存在下去。”
也许有些时代,有些城市,是留不下记忆的
00
广屿Ocean
3天前
问:“这么多年的投资生涯,在哪些方面重塑了你对人和人性的理解?”

答:“人性的迭代是非常慢的。作为个体来讲,一个人生命就几十年时间,但是努力地去改变自己哪怕一点点,可能都是以多少年为一个时间单位。

从这个角度来讲,人生确实是一场修行,大家很努力地为了一点点改变去耗费整个人生,可能这也就是人生的一点点意义吧。

我做了十来年VC,之前还有十来年创业的经历,二十多年的时间。人性很复杂,有各种欲望、贪婪、嫉妒,但我觉得这些都是不重要的。

真正重要的可能是两个敌人需要对抗:一个是无聊,一个是孤单。

这两个是特别难对付的两个大魔头,其他的都不重要。

对于我来说,不管是创业还是投资,它本质上都是对抗这两个东西的方法方式,本质上都是和一群有质量的人、有相同价值观的人,去做一些有长久意义的事情。”
02
广屿Ocean
3天前
若你生命力停滞,就要从更大的世界获取能量

之前接待了一位咨询的来访者,我觉得在年轻的朋友中有相当的代表性,就是如果人在达到完全独立生活的状态前,抑或在独立生活一些年后若遇到一些生活上的阻碍,常会面临一个的困境 —— 感觉自己生活和生命力停滞了

首先这位朋友在咨询前自述的问题是,“心态上一直很焦虑和抱怨,受到网络信息发达的影响,感觉同龄人之类都已经有所成就,自己一事无成,一无是处。懊悔过去,忧虑将来。导致很久很久没有睡过好觉了。同时想解决职业选择的困惑。”…

相信根据上面的问题自述,很多朋友看完会或多或少有类似的感受。在咨询前,我让这位朋友抽空用文本写了一个简单的自我问题总结(为什么最好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个很重要,后面会讲到)

通过阅读对方文字总结的个人背景和问题,在咨询前我们就发现了3个很值得关注的点:

1, 这位朋友介绍自己情况的时候,开头是从自己的小学说起,而不是个人目前的现状。以及超过一半篇幅是讲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负面影响,且结尾也以家庭的负面影响收尾,和开头呼应

2,毕业四年了,因为反复尝试考研等因素,实际参与社会工作时间不到半年

2,职业方向混乱,不确定自己想去哪个城市哪个行业工作,各种尝试都是浅尝辄止

于是针对性地咨询之后,我们发现这位朋友“内心充满焦虑和抱怨,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一无是处”的核心原因就是 —— 在需要独立成长的年纪,却完全没有脱离原本的家庭环境,以至于生命力停滞,无法从更大的世界获得能量滋养,导致自我否定和对于母亲双向捆绑带来的抱怨

比如,这位朋友将自己的问题归咎于从小受到母亲的打压式教育、影响自己大学选择了错误专业、在各种人生关键抉择的时刻没有给到足够的鼓励支持等等…

但是,即便家庭带给来这么多负面的影响,问题是这位朋友的行为却有些矛盾,他依然选择和母亲住在一起,比如他即便去外地找工作也没有下定决心租房子而是找了几天没找到就又回家了,比如明明咨询时口头表达能力很顺畅,但他却一直怀疑自己的中英文表达能力很差…

其实这一切看似矛盾之处,都是他的自我需要成长,但现状却和母亲牢牢地双向绑定在一起,无意识地给自己原地踏步找了各种借口能让自己不用走出“熟悉圈”面对未知的外部世界

但是,原本的家庭环境已经不能再给他更大的能量了,于是他的世界陷入了停滞和坍缩

我们必须知道,掌控这个世界运转的一个基本法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 当一个封闭的系统缺乏外界能量输入,它自身就会逐渐陷入混乱的熵增

而这位朋友此刻的精神世界就陷入了巨大的混乱和熵增,而只有从更大的世界输入能量,才能逐渐让他自己摆脱“负循环”

这时我对他说了一句话,“你要知道,现在你的生活只有你能为自己负责和兜底了,你的母亲已经没有办法再为你的生活负责,你必须独立,从外面更大的世界吸收能量。”

知道了这一点,行动方法就有很多了,比如不要再找工作时浅尝辄止,直接搬出来去大城市租房住逼自己一把,在外面的环境认识更多朋友,建立更多好的关系,给自己的系统输入优质的能量…

正好写这篇回顾的时候,得到的CEO脱不花在做直播,讲的是自己遭遇了中年危机的事,

她说当时有好长一段时间冥思苦想走不出来,

“我当时遇到了意义危机,感觉到很虚无,没有价值感。”,那怎么办呢?

“当时救了我的是因为重新开始跑线下活动了,我就活活跑了一大圈的线下读者见面会,见了很多的陌生人。后来我发现每次去这种活动,都有年轻的女孩抱着我哭,每次都有,因为现场人很多你也没法和她们细聊,但你知道她们肯定是经历了一些什么,这些女孩也就一个要求,就是抱你一下。就这么过了一年多以后,我就从那种虚无的状态中过来了 。就是当一个一个人给你反馈的时候,那我想说我得好好活着。”

所以,解决意义危机最好的方法就是投入到更大的世界,进入具体的火热的生活,因为每个人的价值其实都不在自己身上
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