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岸光
313关注506被关注2夸夸
前10多年品牌营销的工作影响大众
现在的热情是通过心理咨询关心个体
是一名叙事流派的心理咨询师
累计付费咨询400+小时团督100小时
置顶
岸光
12月前
关于咨询的说明:

一、受训背景:
1.糖心理xKnowYourself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2年半已结业
2.澳大利亚达利奇中心叙事治疗与社区工作1年制硕士预科项目在读
3.明塾·培元心理执业胜任力2年培养计划,在读
4.明塾·叙事流派1.5年心理咨询师培训计划,在读

二、一些成为咨询师的信念
1.相信施比受更有福
2.相信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我们的命运彼此相连
3.相信不一定要做大事,要做让世界变美好的事

三、流派和风格说明
1.后现代叙事疗法是我们目前主要采用的疗法,精神分析、认知、人本和家庭系统式有所涉猎和学习。但其实作为来访者你不需要了解这些,你需要在咨询的早期去感受和我一起工作是否可以安心,是否愿意相信我。
2.我从2019年开始正式接受长程心理咨询培训,目前主要跟随北京林业大学老师李明学习叙事疗法
3.目前主要在做成人个人成长、亲密关系和原生家庭关系等方向
暂不做儿童青少年和家庭咨询

三、预约
1.可发邮件到471884768@qq.com进行预约沟通
2.一般咨询前需要填写2份咨询表格,会对咨询流程和设置有一个说明
3.一般会花1-2次咨询的时间彼此感受一下是否适合一起工作
4.咨询频率没有硬性规定,一般前期建议可以每周1-2次,后期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四、最后想说的话
1.心理咨询不是心理按摩而是一个勇敢者的游戏
2.咨询中真正起效占比最大的是来访者和咨询师构建的良好的咨访关系
3.我将严格遵守《精神卫生法》和心理咨询的伦理要求,以来访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严格对咨询内容保密。
4.咨询师与来访者是合作关系,来访者才是自己人生的专家
43
岸光
19:34
你必须能够与别人相处,而咨询师就是别人之一。一个好的咨询师会告诉你他的真实想法,这和告诉你他认为什么是对的是两回事。

这样你就能至少拥有来自一个人的坦诚反馈。这是很难得也很有价值的。心理治疗过程的关键就在于两个人互相实话实说,而且都聆听彼此。

20 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咨询师之一卡尔•罗杰斯很了解聆听这件事,他写道:“我们大多数人无法坚持聆听,总是忍不住要去评价,因为聆听太危险了。

聆听的首要要求是勇气,而我们并不总具备勇气。”罗杰斯知道,聆听可以改变一个人,所以他评论道:“你们有的人以为自己善于聆听,却从未改变过别人。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你们的聆听并不是我所描述的那种聆听。”

罗杰斯提议读者做一个小实验,在下次遇到争执时,先停止对话,并且立这样一个规矩:每个人必须先准确反映对方刚刚表达的想法和感受,直到对方满意,然后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10
岸光
12:43
人们认为自己会思考,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在进行自我批判,真正的思考如同真正的聆听一样少见。

思考就是聆听自己,而这并不容易。要思考,你至少要同时分饰两个角色,而且还要允许他们有分歧。思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世界观之间的对话。

视角一号是虚拟世界里的一个小人,他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也有一套自己的行为逻辑。视角二号、三号和四号也是如此。

思考就是这几个小人在互相沟通的过程。你不能预设其中某一方是错的,因那不是思考,而是在做“事后诸葛亮”。当你弱化了反对自己欲望的声音时,就可以一意孤行,但这就像是煽动鼓吹或者花言巧语的行为。

用结论来证明证据的合理性,是对真相的逃避。
00
岸光
6天前
一个人的成年是从放弃拯救母亲开始的
我们都有自己的人生
终归也只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00:58
10
岸光
6天前
关系中的爱和恨是怎么来的呢?

可以从体验的自体客体维度和重复性维度这两个维度去理解

我们对一个人的体验是在这两个维度间不断切换的。自体客体维度就是令自己感觉到自信、活力、安全、欣喜、满足、幸福的维度,你对一个人的体验也让你进阶成了自我的plus版,这个plus代表着你的发展潜能,它们是你已经具备了萌芽,但还没生长成稳定人格的那些面向。出于自体客体对自体的增强补足作用,在关系里的你会比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更有活力,更感受到自信和安全,更有勇气和行动水平。

而重复性维度,则来自于我们重要需求的受挫。比如一个渴望依恋的人得到的是冷漠,一个渴望被认可的人得到的是贬低,一个在乎忠贞的人遭遇的是背叛,所谓的重复性,也就是害怕再次受到同样伤害的预期和反应。重复性维度不一定发生在真的遭遇了伤害后,一个人的不安全预期本身就是重复性维度的体现,哪怕在安全的关系里。
00
岸光
6天前
理解一段关系的两个维度

当一个人置身于关系,ta的希望和恐惧就会被交替性地激活,这源自于每个人经验世界里渴望被回应的部分(发展)以及害怕再次受伤的部分(创伤),我们的情感世界总是包含这样的二象性,是这两个维度的经验决定着一段关系什么时候开始,又在什么时候结束。

关系就是在这两个维度的经验交替涌现中逐渐抵达某种状态,或亲密,或疏远,它是实时更新和变化的,无论你们当下多么亲近或疏远,它都有可能在下一个阶段转向新的状态。

某种意义上来讲,关系永远需要经营,所谓经营,就是要要不断解决彼此之间存在的问题,要不断去深化连接,它来自于一种双方的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延续在时间和契约里。另一方面来讲,因为这种实时更新的变化,我们永远都有机会去对关系做出修复的努力,前提是人们能够直面真实的自己和对方。
00
岸光
6天前
一段关系的上限,来自于两个人内心深处有多少独特的经验是可以被分享和回应的,尤其是在冲突中和冲突过后,关系的深度,最终取决于每一次的破裂被以怎样的方式修复,并获得新的经验,这是关系能否平安度过第二阶段并的关键前提。

牢不可破的爱,最终来自于真实的交集,以及破碎后的重构,这是关系进度越级的时刻,一颗太阳不需要另一颗太阳在白天下的庇护,它们虽可以相互周旋,感觉到共同的愉悦。但黑夜总会降临,那个经验的孤岛一夜幕下的寒星,是否能被彼此辉映,是否有炙热迎接那种冷冽,有温润去涵容那份孤独,正是这种光与暗的交汇,构筑了一种全然的被接受。所以人真正渴望的经验最终会变成两种形态,两种自体客体经验的形式:体验到理想的自我,可以做真实的自己。
00
岸光
9天前
我发现对我来说
助眠效果最好的播客是财经类的
尤其是有点烧脑的,需要听两三遍的
千万不要听搞笑的,很轻松的
容易越听越带劲越听越清醒😌xuao
00
岸光
12天前
吃荆芥的时候会想起奶奶
吃猪尾巴时候会想到爷爷
吃熬菜时候会想到妈妈
吃西红柿鸡蛋捞面条会想到爸爸
吃猪皮冻会想到姑父
吃红烧鲤鱼会想到姑姑
你吃什么会想起谁?
00
岸光
12天前
这次回家,一个强烈的感受是
母亲被强烈的单一叙事所束缚
例如,在讨论如何看待奶奶的一生时

母亲坚持认为奶奶的一生是隐忍、委屈,没好好享受的一生,她不断重复强化那些强有力的“证据”,其实很可能是她自己委屈的投射。

我提醒她,这是奶奶自己意愿的表达还是她的猜测?提醒她单一的婚姻关系是否足以概括奶奶的一生?她沉默不语,显然并不认同。我没有继续“解构”下去,她太熟悉这样一种叙事,我需要留一些时间和空间给她。

从叙事的角度看,我们的人生是“小径分岔的花园”,沿着任何一条分岔下去,都会看到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风景。当我们被单一叙事困住,需要不断回到那个分岔路口,提醒自己,我是否可以选择不同的叙事,重新看待自己和他人以及这个世界?

而这种选择的能力就是我所理解的自由。
00
岸光
12天前
人不过是他自己的“作品”。这是存在主义的第一个原则 by 萨特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