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庞舜心Shawn
631关注1k被关注3夸夸
🐶哈希增长Co-Founder
🧗🏻务实 利他 不内耗
✍️创业 投资 生意 增长的碎碎念
🪪 Ex Dev PM@TikTok
📍湾区 温哥华
庞舜心Shawn
10天前
和支付项目的合伙人在香港饭局上谈一个很大的业务,会影响新产品接下来2年的发展还有大家的退出策略,她低头跟我说这个事情不着急决策,晚上我们好好算算,我说好的。

吃完饭之后她要走了我们几个合伙人的生辰八字,我才知道原来要算的不是discounted cashflow 估算估值,也不是不同选择的expected value,原来是算算命。

好吧,反正学金融出身的我对任何早期中期公司的报表天生就当笑话看,说不定算命真的是更好的决策标准。
20
庞舜心Shawn
10天前
国外的Build in public和国内的创始人IP,在创业这个事情上是异曲同工的。

20年前的时候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可能可以靠机场、高速路、公交站的巨型广告牌来完成。甚至不需要宣传语,只要让用户持续不断看到你的品牌名字和设计就可以加强信任。

今天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构建要困难得多,单纯靠撒钱买光是没有用的了,不管公司大小,用创始人自己的形象讲出自己的故事,体现出来“真诚”,才是最好的构建信任的方式。所以不管创业公司还是大企业,都会某种程度上做build in public和创始人IP
01
庞舜心Shawn
10天前
你永远不知道此事此刻你做的哪些努力帮到的哪些人到底会不会有结果,但是每一次认真做事真诚助人都会让未来某一刻的自己发现原来之前无心插柳的付出确给自己铺好了路。

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让我想到乔布斯的那句话“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感谢朋友们的帮助
00
庞舜心Shawn
13天前
有看到多个在国内被大厂头部基金追捧的项目在湾区融资碰壁,也有看到美元基金们尝试投进去湾区本地华人的项目但是很难拿到额度。中美之间割裂的不仅仅是贸易,在科创圈里也极其明显。

在湾区早期项目拿VC钱相对来说还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的,只要有好的团队背景好的故事好的赛道,拿到几十万刀甚至更多preseed funding不会很困难。但是如果被湾区投资人打上了“华人项目”的标签,比如创始人全部都是新移民背景、客户/投资人/团队全在国内,融资上就会被更严格审核,相比于看故事更多就只能看traction了。
32
庞舜心Shawn
13天前
常规来说VC投资人说No的原因主要是:

- 市场太小或者是伪需求
- 创始团队不够强,技术/背景/资源/经验不匹配
- Traction太少
- 行业太卷,已经是红海或者注定在巨头餐桌上
- 商业模式看不懂
- 路演表现差,Deck/BP看不懂

现在还有的原因是:
- 基金在退出期且新基金没募资到,没钱投
- LP对于过去投资结果很不满意,现在强势管理GP投哪个赛道哪一家
03
庞舜心Shawn
15天前
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创业,只要是2B,如果下面四个red flag里面有两个就千万不要做:

1. 长销售周期
2. 低复购留存
3. 业务比价
4. 垫资/拖款严重
198
庞舜心Shawn
16天前
AI创业如何骚操作拿到10M ARR:

大公司会选择找供应商垫资投流1200万美元,然后当月回收拿到850万美元,且次月留存完全不可预测,但是依旧可以对外PR,他们顺利突破10M ARR。

小公司会选择拿10万刀做一个很帅气的demo,然后花20万刀做外网营销,再花10万刀做中文圈营销讲解他们如何在外网火爆,发布后一周拿到20万订阅且7天免费退款。但是满打满算依旧20*50 = 1000,突破了10M ARR。
107
庞舜心Shawn
16天前
在一家专门卖jellycat的玩具店看到了这三本书,我挺好奇这个店是为什么玩具搭配性爱书目一起卖的…
30
庞舜心Shawn
17天前
对待乙方的态度体现了一个人的格局和能力。经常发现越是工作经验短的人约容易在合作中压榨和不尊重乙方。

有的时候前脚刚给项目创始人牵线融资或者搞定一些大B客户落地,后脚发现对方的实习生或者刚入职的人说我们的某个服务比价没有比过十八线城市的agency,把我们的方案交给对方做了,又或者因为一个很小的细节在尾款结算上拖时间或者砍尾款,真的感觉这样的团队没办法留住好的合作伙伴。

同时也很庆幸我们大部分的合作伙伴都是长期信任的,甚至经常帮忙介绍一些工作岗位、融资机会和其他资源。很多朋友跳槽两次入职后还是先和我们合作。好的生态合作伙伴其实是可以持续帮你拿到更多机会和做出更好的结果的。
01
庞舜心Shawn
17天前
我们去看不管是营收还是用户量上增速最快的基本都是Prosumer产品,也就是面向professional consumer专业消费者,比如cursor给专业程序员使用,midjourney给专业设计师使用,kling给专业剪辑人员使用等等。

其实prosumer领域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工具类型产品切入点:
1. 他们画像清晰,痛点明确,做产品迭代很容易
2. 相比于消费者有更强的付费意愿和能力,相比于企业有更少的决策流程,使用者就是购买者
3. prosumer之间的交流和传播很多,不需要top down sales,仅仅靠referral和社区就可以有可观的增长,参考cursor和Midjourney有太多社区自发的课程了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