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李佳Lijia
99关注15被关注0夸夸
一名创业者 AI | digital
15年软件行业
一起聊聊AI
写东西的在公众号[李佳Lijia]
李佳Lijia
4天前
这些人,正在决定你明天的命运:
- 你的工作会被AI替代还是增强?
- 你的生活会更便利还是更复杂?
- 你的隐私会更安全还是更透明?
8月28日 全球权威杂志TIME重磅发布了《2025年度AI影响力100人榜单》
00
李佳Lijia
8天前
过去25年,我们痴迷于一个词叫"人效"——人均产值。就像工业流水线一样,我们用ERP、CRM、OA等工具,不断的提升每个人的效率。
现在要改变了,从”人效"到"知效",这是商业文明的下一个范式正在开启。

什么是"知效"?简单说,就是知识转化为价值的速度。想象一下:一个资深销售的成交技巧,过去只能服务他一个人;但现在,这套知识可以训练成千上万个AI销售员。知识的边际成本趋零,智慧的价值却趋于无穷。

"知效"时代的企业长什么样?不再是人头攒动的办公楼,而是安静的知识工厂。不是比谁的人多,而是比谁的知识厚,AI理解得有多快。
未来的企业只有两种:知识工厂和知识档口。前者批量生产智慧,后者还在零售经验。

那么,"知效"到底该怎么做?答案其实很简单,却被大多数人忽略了:别再想着只管人了,开始管知识吧。把每一次成功的销售对话录下来,把每一个解决方案的逻辑梳理出来,把每一个专家的经验结构化。
00
李佳Lijia
9天前
💡如果你能喝惯美式,那中药自然不在话下
原来很多事都是这个道理
习惯了一种苦,其他苦都能接受✨
00
李佳Lijia
10天前
我想起喜单2陈明飞是这样说到,AI是好东西,我知道它是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我不在车上。这个段子几乎就是全场最佳,同时也是最大的悲哀。

https://mp.weixin.qq.com/s/9UT-gDKYwZx2JtOMAmqiLA

00
李佳Lijia
12天前
对峙|真正的高手从不动声色
当“五彩斑斓的黑”的深渊,对上“万籁俱寂的红”的刀锋。
双方都清楚,谁先妄动,谁就输了这盘棋,于是静默成了最强的武器。
如同两位帝王在国界线上遥遥相望,无需一兵一卒,彼此的气场已经完成了疆域的划分。

对峙,是一种棋逢对手的欣赏,
00
李佳Lijia
15天前
万维刚新作《人比AI凶》上手了📖
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是和工具较劲,而是让自己成为更高维度的存在。
AI会写文案?那你就成为懂策略的人
AI会画图?那你就成为懂审美的人
AI会编程?那你就成为懂产品的人

不是比谁更"技术",而是比谁更"人性"
不是比谁更"精确",而是比谁更"深刻"
从《拐点》预警,到《人比AI凶》指路,
万老师这两本书连起来读,让你快速入门和具体的方向指引。
强烈推荐🔥
44
李佳Lijia
16天前
B 端产品,往往是某种最佳实践的凝结。
用户要的从来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安全感"。
他们相信这个方案行得通,相信投入会有回报,相信选择没有风险。所以最佳实践才这么重要——它代表着"已经被验证过的路径"。
每次用户调研都像在收集"确定性"的碎片,然后用逻辑把它们拼成完整的解决方案。
AI native更是要经历这个过程,每一次迭代都能看到实实在在的价值。
选AI像找对象:能力重要,但安全感更重
00
李佳Lijia
19天前
罗老师经常说,学习之后找到哪些为我所用。
上海之行第二站是飞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首席战略管史志隽分享的这份红黑榜。
表面上是给企业的应用指南,它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真相:AI不是万能钥匙,而是一把双刃剑,会用的人如虎添翼,不会用的人事倍功半
红榜告诉我们什么?AI要用在刀刃上。企业内部搜索、员工助手、新媒体运营——这些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即使AI偶尔犯傻,人还能兜底。就像让AI写个微信推文,词不达意了你还能改,但让它优化财务系统?一个小数点错位可能就是百万损失。

黑榜更有意思,它用"避雷针"的方式提醒我们:不是所有闪光的都是金子。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AI应用,比如公司级数据分析、供应链优化,听着就让人激动,但风险也大得吓人。链条一长,变数就多,AI再聪明也架不住现实的复杂。

这份榜单的精妙之处,在于一个词——务实。它告诉职场人一个道理:与其追求AI的十八般武艺,不如找准那几个真正能解决痛点的场景。
00
李佳Lijia
20天前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邹亮院长的三点分享,其实就是在教我们如何"精准打钉子"。
第一,要找对钉子在哪里——场景与数据的深度耦合。伏羲气象大模型之所以能预报36天天气,就是因为它死磕航运、能源这些垂直场景,而不是什么都想做。
第二,要找到那根最值得打的钉子——AI杠杆效应。10个人的团队能并行3-4个项目,这不是简单的人力替代,而是角色升级。就像指挥家不需要会拉每一种乐器,但他能让整个乐团奏出和谐的乐章。
第三,要控制好打钉子的节奏——量力而行。很多企业一上来就想"全员AI",结果像是让全村人都学无人机,学好的不会有几个。小步快跑,先在一个角落试试,成功了再复制,这才是明智之举。

说到底,AI不是许愿池,而是放大镜。找到杠杆场景,可以数十倍的放大你的优势。
00
李佳Lijia
21天前
人在任何时候都要与自己和解,精神内耗对个体状态影响太大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