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Josh的飞行日记
58关注146被关注0夸夸
🏊数字健康领域的创业者与投资者
🧘分享睡眠健康|运动健康| 个人成长
☀️ 致力于影响跟帮助更多人拥有全面健康的生活
置顶
Josh的飞行日记
11月前
每个人的能量高低如何判断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在《能量与压力》一书中,绘制了一幅“人类意识能量层级图谱”。

他认为,能量层级越低的人,越倾向于封闭、自我膨胀,因而总在质疑、挑剔、愤怒。

能量层级越高的人,越能进入“合一”“无我”的境界,能够做到兼听并蓄,慈悲包容。

人看到的世界,是自己内心的折射。

自身能量低,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缺点。当你能量越来越高,你就开始真正理解了每一个人。

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人的观念也是多样的。

一个人如何对待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比他自己持有何种观点更能反映他的认知水平。

能量越高的人,认知水平就越高。

他们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与观点,不强求别人跟自己一样,而是抱着开放的心态去理解。

就如作家拾遗所讲:
人生观是拿来看待的,不是拿来评判的;
价值观是拿来畅谈的,不是拿来否定的;
世界观是拿来享受的,不是拿来鄙夷的。

三观没有对错,见识不分高低。

人的选择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当你经历人生跌宕,尝遍世情冷暖,便对世事有了别样的领悟。

何为理解别人?

知道别人的不易,所以不去计较,看懂别人的难堪,但不拆穿。

理解了一切,也就原谅了一切。

一个人见识越浅,能量越低,看到的都是是非,纠结的都是过错。

当有一天,你不再有无法理解的人,令你忿忿不平的事,你才算是走到了人生的新高度。

守一颗宽容心,做人间自在人。

——洞见
49
Josh的飞行日记
3天前
一个真正愿意去观察人,能够深入洞察人的关系并重组“人与人多方联结结构”的创业者,才是最好的创业者。

一个创业者,无时无刻都应该在做的就是观察整个体系里的人,洞察和匹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组一个所有相关的人都能积极交互且彼此受益的架构。
00
Josh的飞行日记
6天前
关于焦虑,我最喜欢的一段,《苏菲的世界》时提的:

“希望我能获得力量,忍受无法改变的;获得勇气,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以及分辨这两者的智慧”——马克·奥勒留。

说来无非“尽人事听天命”。能改变的就去做,别焦虑;无可改变的就认命,焦虑也没用。

去除焦虑,靠的就是分清可控与不可控的辨别力,以及做事的执行力。
00
Josh的飞行日记
11天前
人其实不需要读太多本书,但人却需要读很多遍书,这是我非常切身的一种体验,它多少有点回应了我上次分享的,人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内心的某个管线跑通了的感觉。

书籍在敲定的那一刻它就已经保持了恒定,但人的经验是持续组织和再组织的,当你用不同的心境去匹配同样的文字时,涌现出来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这很像是一句话,你过去十年看是一种感觉,现在再看又是另一种感觉,因为人在同一时间可以窥测的东西太过有限,我们总是窄化在一个时空和体验的背景下,封闭在自己的经验孤岛中。

只有当一个人把不同时间的自我连续起来的时候,才能真正回应一些疑惑,那个缝合时间的东西可以书籍,也可以是别的东西。至于这篇微博,我不仅仅是在分享读书的心得,而是在描述一种经验的关联——有些一直存在且非常重要的东西,也许在我们匆匆前行的过程里遗落了很多,只有再度反身的那一刻才能拾取。

有些东西,也许我们得到过,却又在新的路途中失去了,也许你已历经的人生中已经包含了彼岸和出口,只是需要以时间意义上是“现在的旅者”的身份重游一遍。
00
Josh的飞行日记
18天前
#追光群一周年有感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我喜欢的博主范阳是这样说的:生命是关于最大化地成为自己——去追求你最深层的表达、最纯粹的自我,并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完全拥有它。因为这个世界需要那样的你,而你也需要通过那样的视角来理解这个世界。

为什么如此喜欢这句话,因为追光群就是我在践行生命的意义。

追光群最开始起始于2024年的3月29号的爬山小分队8人组,后来便沿着我所喜欢的筛选标准邀请小伙伴们加入,逐渐地,便慢慢成为很多人口中大湾区最具有影响力的社群组织,也成为很多人心中社群品牌的代名词。

即使到现在,追光群每天群聊都充满着活力、希望与爱,大家都把这个群当作最珍惜的地方,很多小伙伴表示即便在忙,都要花时间仔细把群里每一条消息给看完,不错过任何一条更新,即便在潜水,这里面的信息也在逐渐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人。

同时这一年以来,追光群的各种主题分群也遍地开花,有聚焦于运动主题的各种分群(壁球、羽毛球、篮球……),也有不同其他主题的分群(AI、心理、营养……)甚至在不同国家都建立了分部,追光群正持续不断地扩大影响力,去年也作为了唯一的社群品牌代表登上了广电总局的超级品牌纪录片。

同时除了群友之间高度的默契之外,追光群这片土壤也诞生出了很多原生的产品跟项目,最让我惊讶的是,居然还有小伙伴原本在做一个欧美的市场,因为受到追光群感召,直接做了一个完全匹配追光群的创业项目,发生了180度的改变。

如果问追光群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基于追光群的场域生长出来的内容,在追光群里,每个人都知道在里面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时,无偿献出自己的援手,看到有人生日时,我们这群人随喜赞叹,当有新人加入群时,列队整齐的排队欢迎,没有任何商量跟联系,完全就是场域下的自然而然,仅此而已。因此追光群能够持续不断地给予人能量,我觉得这个是最难也是最慢的,因为需要你不断日复一日的去构建这个场域,特别在前期彼此之间还不熟悉的情况下更加的难,不过还好我们已经走过来了。

如果问一个社群最能够体现价值的是什么,除了最基本的商业资源互换外,我觉得就是这个社群能够产生出什么足够影响社会的东西,而现在什么是最珍贵的呢?在每个人逐渐被AI牵扯到注意力的时候,我觉得最珍贵无疑就是能够产生线下链接的高质量场域,而这个恰好又是追光群最擅长的部分。

过去的一年,我们基于追光群小伙伴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追光群重新重点孵化了三大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线下主题活动IP——圆桌派(商业主题)、认知调频站(心理健康主题)、向阳而生(身体健康主题),不仅给小伙伴们构建高质量的线下链接的场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同时也会输出有价值的内容传递给没参与的小伙伴们。

说实话,每次活动会耗费大量的心力跟精力,从确定主题跟场地➕组织跟安排合适嘉宾➕宣传预热活动组织筛选合适的观众➕准备现场酒水物料➕现场主持串场➕后续整理传播内容,是一个非常耗费心神的事情,但是当明确了这个对于追光群最有价值的,那就do it.

同时,促使我今年重点构建线下场域的信号来自于多方面,不仅是群友的不断呼唤,也有大师的指点,让我今年重点构建线下的场域,因此即便在忙,也会在周六把时间抽出来,去落实高质量场域的诞生,这是我给追光群的承诺。

我一直坚信只要人对了,你就能创造出任何的东西。对于一群已经走在身心健康的路上的小伙伴,什么是他们最关注的,综合感知下来就是成为AI超级个体。这也是我们今年圆桌派的重点主题方向。价值观➕AI赋能➕个人品牌。

最后说点走心的话,当初想建立追光群的核心目的就是想打造一个我理想中的社群,虽然前期制定了清晰的规则跟筛选机制,但是在实际运营中会出现很多考验人性的部分,毕竟社群的核心因素还是人本身,特别当你要创造一个能够代表社群天花板的品牌的时候,你必须坚持什么,跟放弃什么,对于我而言,追光群不是小打小闹,而是构建出真正有机会诞生出全球性品牌生长的土壤,产生众多义利并行的品牌,这才是终极目标,而且我能看到的,很多小baby已经在慢慢诞生了,这或许是能够帮助追光群迈向十周年的一个关键。

祝愿追光群越来越好,peace and love!
00
Josh的飞行日记
28天前
常读常新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1. **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 核心理念: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有选择的自由。
- 核心工具:影响圈与关注圈,专注于扩大可控的影响圈。
- 应用场景:化解职场压力、改善人际关系、提升自我掌控力。

2. **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 核心理念:所有事物需经过两次创造——先在脑中规划,再付诸实践。
- 核心工具:个人使命宣言,明确人生终极目标。
- 应用场景:制定战略规划、平衡事业与家庭、避免忙碌而盲目。

3. **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 核心理念: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优先级的抉择。
- 核心工具:时间管理矩阵,区分紧急与重要事项。
- 应用场景:摆脱忙碌陷阱、提升工作效能、实现长期目标。

4. **双赢思维(Think Win/Win)**:
- 核心理念:合作非零和博弈,追求互惠互利。
- 实现路径:建立情感账户、制定双赢协议、构建支持性体系。
- 应用场景:谈判协商、团队协作、跨部门合作。

5. **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 核心理念:先理解对方,再争取被理解。
- 关键方法:同理心倾听,避免自传式回应。
- 应用场景:客户沟通、冲突化解、领导力提升。

6. **统合综效(Synergize)**:
- 核心理念:创造性合作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 关键态度:珍视差异,开放心态。
- 应用场景:创新项目、跨领域协作、复杂问题解决。

7. **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
- 核心理念:在身体、心智、情感和精神四个维度持续投资自我。
- 循环机制:通过定期更新形成“学习-实践-反思”的正向循环。
- 解决的核心问题:突破停滞不前的瓶颈,实现全面发展。

这些习惯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性的方法论,旨在通过塑造思维习惯实现从依赖到独立、最终走向互赖的成熟模式。
00
Josh的飞行日记
1月前
未来,当AI逐渐承担重复性劳动,创作者的独特价值将愈发凸显——那些源于生命体验的灵感、突破数据逻辑的想象力,以及用不完美触动心灵的叙事,才是艺术永恒的灯塔。技术终将迭代,但人性的温度与思想的锋芒,始终是照亮创意深渊的火光。或许这正是人机共生的终极答案:让AI拓展工具的可能性,而人类,永远做故事的掌灯人。

圆桌派EP04:成为AI超级个体(二)

01
Josh的飞行日记
2月前
“AI + 通才 = 超级个体” 的时代已经到来。你要做的,不是和 AI 竞争,而是让 AI 成为你思维的延伸,让它成为你的武器,而不是你的替代品。

答案是:AI 让单一技能变得廉价,但无法替代“跨学科思维、洞察力、创意、战略决策”。换句话说,专才可能被 AI 替代,但通才(Generalist)却在 AI 赋能下迎来了黄金时代。

通才的核心价值在于:

连接不同领域的知识:整合 AI 工具,创造新的商业模式(AI 专注于单点任务,尤其是线性的、离散的任务)

提出好问题,而非只找答案:AI 擅长回答,但不擅长思考问题的本质

理解人性,掌控叙事:AI 不能真正理解人的情感和市场趋势

如果说过去的竞争法则是“深耕一个领域,成为专家”,那么 AI 时代的法则是:连接、整合、驾驭 AI,成为超级个体。

圆桌派EP03:成为AI超级个体(一)

00
Josh的飞行日记
2月前
成熟很大一部分就是在不断迎接挑战中成长的。

比如带娃,哭的时候就必须你来带,不管你是任何 情况,你没得选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责任感,责任感的逐渐累积也就成就了你的成熟
00
Josh的飞行日记
2月前
一天没跟AI聊天就觉得跟不上了,这是否是另外一种焦虑。
00
Josh的飞行日记
2月前
理想远大和理想微小所需付出的努力,其实是一样多的啊那为什么不做一个更大的梦呢?

Think Big, Think Long!——雷曼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