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欢喜大头宝
421关注7k被关注27夸夸
Why bother?
置顶
欢喜大头宝
1年前
我个人的东京日常吃喝清单,去旅行的朋友可以参考。

需要注意,这里面的餐厅等地点不是游客向的,是我自己作为一个常居民的日常选择。

https://maps.app.goo.gl/9UaLWnsFicsYt6fS7?g_st=i

7035
欢喜大头宝
2天前
像大连人一样吃饭。

海钓鲶鱼拼黄鱼,巴蛸(章鱼)青椒饺子,宫保扇贝丁,再来个青菜。
10
欢喜大头宝
2天前
大家小学的时候,学校没教过针线活、削苹果皮这些生活技能吗?我们是专门有课觉这个,还得包着针线去学校。
50
欢喜大头宝
2天前
我的年度品牌之一。
60
欢喜大头宝
4天前
体验了一下在大连当游客:和一群前门上车、后门下车都不懂,且在这个基础上还不知道要排队的外地人挤在一起,配合着乘务员崩溃的吆喝声,这百年老电车,坐了一站就下车溜了。
40
欢喜大头宝
5天前
最近想买一块Chanel J12,冒着被身边表友鄙视的风险。我是觉得这块表真的很特别,但由于自己也没有什么相关认知,一直处于犹豫状态,直到在腕表博客看到一段话:

If you are considering a J12, chances are that what you want, is not a Sub, or a Doxa, or a Fifty Fathoms, or indeed any other sort of pseudo-technical, practicality-adjacent dive watch. If you are considering a J12, chances are, what you want is a J12.

说到心坎里了,那我…还是整一块吧。
32
欢喜大头宝
5天前
但是我对我现在的生活特别满意:早餐包子一个人吃三份(三种馅),样样都尝尝,皇帝也不过如此吧。红包叠加才24块钱,管他啥做的呢。

欢喜大头宝: 现在的外卖补贴让人心慌,本来就是科技狠活,现在给商家成本压成这样,怕是吃进肚子的已经不知道是什么了。

21
欢喜大头宝
5天前
现在的外卖补贴让人心慌,本来就是科技狠活,现在给商家成本压成这样,怕是吃进肚子的已经不知道是什么了。
11
欢喜大头宝
5天前
突然有些怀念自己这台车了。

欢喜大头宝: 车开回家半个多月了,已经开了1500公里,还没洗过车…今天早上才想起来还没拍过照片,趁脏到不行之前,在酒店停车场开始了严冬摆拍,也写一下作为车主的主观感受。 马自达MX-30在欧洲是一台电动车,在日本初上市则以2.0四缸+24V“Mild Hybrid”混合动力形式上市(据说2022年会再推出搭载转子引擎的版本)。 这是我的第二台车(上一台是大众尚酷R,在国内开),至于为什么再买车,车价反倒“降级”了,主要是因为我对这台车的使用预期应该只有三四年,没必要花太多预算;其次是在日本呆久了,对车的认知更符合实际了。 先说价格,这台车起步售价(净车价)约265万日元,但实际上在日本没有人可以真的买走一台“素车”。我选择了几乎所有的主要选装包(四驱、外观、内饰、Bose音响等等),最后落地价约360万日元(包含36个月的保养、检车服务等),由于是新车,只砍价砍下去八万日元(看网上说最多有人砍下十万)。 先说尺寸,约4.35x1.8x1.55米。这个尺寸在宽度和高度上是我家公寓立体车库的极限,这也是我为什么没买更大的车的原因。实际上开起来这个尺寸在日本也不算小车,特别是东京,很多地方还是要非常小心。后排空间只能说刚刚及格,行李箱还可以。 然后是外观。“观音开”对开门是马自达继RX-8之后首次使用在量产车上,这也是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实际感受除了好看其他差强人意,首先,后门不能独立开启,后排要开门,必须先打开前门—但是为了帅,我可以接受。选装的三色车身也很靓丽(这台车我是按照官方车书的颜色选的,经验告诉我这是官方眼里最好看的配色)。其他的设计细节整体上还是马自达所谓的“魂动”语言,在我看来更像一台crossover而不是SUV。 接着说内饰。选配的灰白色调“Modern Confidence”内饰也是这台车对我最大的吸引力。其中还大量采用了使用回收的塑料瓶做成的类似羊毛毡的材料、木屑做成的软木材料等,有点意思。全车有三块LED屏幕,科技感还好,结合这台车的定价,也不能奢求太多。不过吧,我认为空调操作面板也用液晶屏幕完全是多此一举,还不如把这部分预算用在仪表盘上(目前是半液晶仪表)。 配置,这台车毕竟不是豪华车,除了日本车都特别在意的各种安全配置(自动刹车、右转预警、盲区提示、自动跟车、倒车影像和全车雷达等等),也没啥特别的。舒适型配置则有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双区空调等等,无甚特别。多媒体方面,Car Play等是有的,原厂导航也不错(日本的导航真的没话讲,特别准),选装的ETC 2.0还能实时播报路况。花了七万七日元装的Bose音响非常一般,我觉得没啥意思。特别一提,全车系没有天窗,选装也不行。 动力,我这次买车是有意规避动力好的车,因为我怕我控制不住违章(影响拿日本永住),这也是没买300匹的斯巴鲁Levorg的原因之一。但是不得不说这车也太没劲儿了,150匹NA机头,跑个山呼哧带喘,不过意外的是排气声还挺带劲,不愧是我的东瀛宝马,哈哈。 质感,超出预期的高级感,避震很不错,隔音也OK。缺点是方向盘有点大。 总体来讲,作为我在日本买的第一台家用车,这台车是超出了我在这个预算的预期的,我给85分。扣分扣在:动力确实不足、方向盘有点大、雨刷逻辑有问题(总残留洗窗液)。

50
欢喜大头宝
5天前
沈阳,等车的人。
20
欢喜大头宝
5天前
龙的传人都一样,无论是蓝龙还是绿龙。

阑夕ོ: 一个美国工程师在Reddit分享了他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干了4年后的体验,全是吐槽哈哈哈: * 这座工厂是美国重振制造业的推动结果,享受了不少补贴,我之前也翻译过文章,讲述在这座工厂里产生的文化矛盾。 简单介绍一下背景,我是在2021年拿到offer的,当年夏天就去了台湾培训,是最早从美国派去的一批人。我不想说太多细节,但那真是一场彻底的灾难,他们多次更改航班日期,发给我们的笔记本电脑根本不能用,关于宿舍的大小也撒了谎……总之,我把这些当成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算了。 然后我们到了台南,依然很是糟糕,他们没有做好培训计划,几乎没有会说英语的人,对我们这批新员工,他们根本不怎么搭理,私下里说「美国人工资太高,我们不配教他们。」 经过几年在台湾的「培训」,20%的人因为工作条件的恶劣而选择辞职,而我们这些忍受下来的人终于回到了亚利桑那州。显然,一个新的晶圆厂肯定会出问题,但台积电永远会让所有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施工进度落后,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计划。因为觉得亚利桑那州的工人能力不足,他们总会从台湾派人过来收拾残局,甚至让我们进入没有许可资格的设施工作,将我们暴露在不合规的危险环境中,而当我们为了安全表示拒绝后,他们则以年底会在绩效上打差评来做回应。 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我想,好吧,那只是其他地区的公司来美国建厂时必然遭遇的阵痛,一定会有好转的,对吧……错了,情况变得越来越糟。和我同期入职的员工大约有70%都跑路了,所以我们必须不断的培训新员工,而且,我后来联系过一些离职员工,他们都告诉我,换了公司之后明显改善了自己的处境。 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所有的项目都来自台湾的「母厂」,无论如何都要遵守,完全不考虑逻辑或理由。因此,不存在任何的创新空间,更不需要员工思考什么,工作就是每天按时到岗,然后被告知今天要做什么,计划不断变更,修正,严重落后,然后反复循环。 我曾参与过所在项目组的实习生/新员工面试(我猜是因为英语是我的第一语言),而面试前他们给我准备的「指导意见」非常恶心。 我被要求优先考虑来自台湾地区的求职者,其次就是持有签证的人,因为「这些人更容易被控制」,他们不想雇佣没有移民限制的美国人,因为他们一言不合就会辞职,所以「绿卡」才是迫使员工长久工作下去的胡萝卜。我还被告知不要雇佣印度人,他们鄙夷的称呼印度求职者为「PhD People」。 我面试过两名最后拿到offer的求职者,我的老板后来对我说,这两个人在面试前就确定要进来了,他们有内部关系,面试只是走个形式,我tm……我理解「关系重于能力」的潜规则,但裙带现象如此严重,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还被告知在面试里要打足预防针,强调「台湾式的工作文化」,换句话说,就是你每天都会挨骂,还得完成不可能的截止期限,因为你的同事随时都会变少,流失率太高了。 每天上班也是一场噩梦,他们期望你把全部的生命都奉献给工作。我的岗位是年薪制,然而不管工作多长时间,薪水都是一样的,哪怕经常要加班到晚上9点,我还有一些同事日均工作14-16个小时……这甚至都算正常的。 如果不忙的话,大多数人会在晚上8点左右下班,然而管理层会故意在下午4-5点布置「紧急」且「明天早上就要讨论」的任务,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加班完成。 工作文化本身也很让人心累,台湾地区来的人有50%的收入来自奖金,这个奖金除了受到绩效影响,更让工作变得像是一场人际关系的比赛,更重要的是看你犯错多少。所以,如果你处在一个一半以上的收入取决于不能犯错的环境里,你的首选态度必然是回避任何多余的事情,对吧? 这正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所以,如果在工作时你想求助于同事,他们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把你推给别人,因为如果介入了你的工作,他们就得承担新的责任。这造成了一种非常冷漠的风气,没有团队合作,没有相互帮助,于是效率变得更加惨不忍睹。 台湾人很重视台积电,认为加入这家公司是这辈子的荣耀,我很尊重这一点,但我不是台湾人,我乐意把工作做好,学习新东西,但我不会把命卖给公司,而大多数台湾地区的员工会。他们把工作视为生活中第一且唯一的事情,家庭是次要的,我无法理解,我是为了生活而工作,为什么他们能够为了工作而生活? 台湾人似乎很喜欢歧视别人,我听到过他们嘲笑别人的口音、外貌和残疾,他们通常会用中文这么交流,但因为我在培训期间学了不少中文,所以能听懂他们在说什么。工作场合像是高中那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八卦圈子,因为没有外部生活,内部员工之间的恋爱很常见。 我在台湾培训时,有个新入职的女孩,面试她的经理把她的Facebook照片发到群里,让大家打分。她被录用后,因为体重的增加,看上去和照片上的不太一样,有一个男员工对她喊道「哇,我没想到你这么胖」,然后跑到一边和朋友们一起笑,她在那哭了一整天,然后请了两天假……你很难想象这是成年人会做的事情。 你们可能会问,那么在台积电工作的好处是什么?我相信大多数员工都会说两个优点,而我则对这两个优点持有保留意见。 1、他们不裁员。这是真的,我从来没见过有人被裁。实际上在台积电被开除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事故——所以你可能觉得这很友好,工作有保障,可以一辈子干下去。虽然确实不用担心被裁,但这也导致了一个质量很低的员工群体。想象一下,你在一个保留了所有最差员工的地方工作,优秀的人会被提拔出这个团队,而最差的那群人却抱在了一起。所以你进入这样的团队之后,就不得不额外努力来弥补他们的不足。但如果你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团队并能忍受下去,那么恭喜你,你确实得到了一个铁饭碗。我的老板在工作期间说过这么一句话:「台积电不裁员,有需要时,他们只会逼你辞职。」 2、薪资。是的,台积电的薪水的确很高。他们会故意开一个市场价略高的待遇来吸引你,但工作几年之后,你会发现涨薪速度低于行业,很快就会低于市场。不过这可能是工程师这个职业的普遍问题,跳槽永远是涨薪的最好办法。举个例子,今年我离职后,新工作涨了30%的薪水。所以你要知道,当下的工资看起来不错,不意味着它会一直不错。另外,台积电的薪资高是有原因的,他们期望你付出更多。这是一个与魔鬼交易的局面,如果你比竞争对手多拿10%的薪水,但工作量多了50%,那么扪心自问,你真的赚得更多吗? 我想给其他对台积电的工作有兴趣的人一个建议:我觉得他们的实习项目相对很好,有助于丰富简历,薪水可观,而且有明确的结束时间,这是最好的部分,他们确实会故意对实习生很好,不给实习生太大的压力(这是我带实习生时来自老板的直接指示)。 所以你们要知道,如果决定成为全职员工,压力和工作量会大幅增加,眼前的求职市场不太景气,如果你刚毕业、急需一份工作的话,台积电可以是一个不错的起点,尤其对于那些单身、没有家庭和其他责任的年轻人来说,你们可以赚到不错的收入,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换工作。 如果你已经有丰富的就业经验了,那么我建议你还是避开台积电,因为你来了就会觉得是在坐牢——不能用手机、全天被监控、开会时被当成小孩,等等——另外,如果你申请时看到类似「我们正在扩张招聘」这样的字眼,其实非常具有误导性。他们确实一直在扩张和建造更多的晶圆厂,但大约90%的职位空缺,实际上是因为有人离职了,而员工流动率非常高。 作为最后的说明,这只是我的个人经历,所以像互联网上的所有信息一样,请带着怀疑的态度看待。我相信确实有人喜欢在那里工作(我从没遇到过,但他们肯定存在,对吧?),并且没有我经历的那些问题。那里并非全是糟糕和可怕,只是我觉得那不是一个能促进我职业发展或心理健康的地方,所以我选择离开了。 source:r/Semiconductors/comments/1m96m4f/my_experience_working_at_tsmc_arizona_for_4_year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