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除了解决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方案叫:忍耐。
可能是因为社媒总是在不断给出各种所谓“这样这样就解决”的瞎说八道,营造了一种什么问题似乎都有解决方案,只是自己没找到的错觉。但很多事情就是暂时无解。
比如,领导偏心怎么办?其实你能做的很有限,为自己据理力争又怕以后被穿小鞋,有心辞职这种大环境又不敢走。还能怎么办?忍耐呀。在忍耐中小范围地努力去维护自己的利益。
你可能觉得这太窝囊、太憋屈了吧?是不愉快的。但只要你把“忍耐”纳入你的方案库,是主动选择这种策略,你的感受就比被动接受要好很多了。
而且,现在万事万物变化这么快,一个局面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忍耐策略的代价其实不一定像你想的那么大。也许领导作死,没几年自己倒台了。也许你突然撞大运,遇到另一份好工作了。Who knows?现在一两年内就能换个世界,忍耐就是猫着等机会,是吧?
更重要的是,选定“忍耐”之后,你的注意力就从“解决问题”上被释放出来了,这些空出来的大脑带宽,就可以用在从其他渠道让自己过得更快乐上。培养新爱好、玩玩自媒体、拣起创作本能、增加亲友互动、跟信得过的小圈子疯狂吐槽你忍耐的人……只要你把要忍耐的事情忍完过去,剩下的时间是不是还挺能让自己快乐的?
日子久了,你可能连忍耐的事情本身都觉得不那么重要了。
就因为现在大家已经不把忍耐当做一个正经策略来看待,总是期望问题能被解决,忍耐的能力现在也越来越稀缺了。
《幸福之路》那一期就讲过,如果没有忍耐无聊的能力,你就会轻易扑向刺激,而这个时代最不短缺的就是各种刺激了,从短视频短剧到消费主义再到垃圾视频,沉迷是分分钟的事。越沉迷越没有体力和精神力,一路向着恶性循环的深渊滑下去。
我之前正好也讲过输出羞耻这事儿,我说羞耻背后盘根错节,一时是很难解的,但你可以忍耐。忍完今天忍明天,每次输出就忍一下。忍到一定地步,你就产生了抗药性。
同样的,你能忍耐打击,就能把找工作的阶段熬过去。
能忍耐琐碎和单调,职场新人的阶段就不会那么痛苦。
能忍耐孤独甚至学会一定程度内享受孤独,亲密关系方面就不会那么容易受骗上当,不会因为总想要有人爱,有人陪,不知不觉突破自己的底线,温水煮青蛙地一再让步(这真的太常见了),甚至一直忍到踏入婚姻。
往更广了说,如果能忍耐焦虑,恐惧,就更容易看清楚背后的根源。否则一焦虑就开始向外寻求“解决方案”,永远也找不到答案。
从《反脆弱》那一期开始,今年的播客就一直在强调“可控的全力以赴,不可控的全身心接受”这个道理了。而忍耐,是接受这件事不在自己可控范围内的必经之路。只是理性上接受是没用的,必须抱有“忍过去”的决心,等待“可控”的时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