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记的价值
---
01. 一个公式:
一篇笔记的价值
= 信息浓度 × 目标契合度 ÷ 时间成本
= 干货量 × 对你的用处 ÷ 你花的时间。
02. 三个问题:
- 我读的这个东西里干货有多少?
- 这干货和我手头的事有什么关系?不记有影响吗?
- 我记这份笔记花了多少时间?
03. 三个选择:
浓度低的材料 → 快扫重点,不抄废话
契合度低的材料 → 标记存档,不深挖
时间不够时→ 只看结论或高亮,其他跳过
04. 不当“收破烂的”: 看见文字就想捡(记录),哪怕是个生锈钉子(低浓度)。废品占地方(脑力),还卖不了几个钱(无价值)。
05. 读绝世好文,哪怕花一天也值;读垃圾水文,哪怕花一秒也是浪费。
06. 警惕“知识的虚荣心”。学了很多,但对目标、项目、任务没有用。
07. 警惕“万一以后用得上”。笔记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存的,现在用不上就别费劲记。
08. 多花时间 ≠ 笔记更好。没用的细节抄再多也是垃圾。
09. 花一个小时设模板或调格式,本末倒置。把笔记做得好看,不如多写几条想法。
10. 抓大放小。记高浓度结论,不记低浓度细节。
11. 优先记什么?读到让我拍大腿喊“原来如此”的地方,颠覆认知的点,冒出的问题,立马可以模仿去做的方法。
12. 高亮是渐进式阅读的精髓。高亮的另一种表达是划重点。
13. 严格控制“原文复制量”。除核心定义(不可改写)外,复制原文不超过一行。逼自己概括。
14. 试图把所有信息都记下,不如学会快速找到它。路标>地图。
15. 过时的笔记如隔夜饭,该倒就倒。留下更好、更新、更相关的。
16. 问交给自己,思交给 AI,记交给笔记。
17. 定期断舍离。自问:如果明天这篇笔记消失,会影响我吗?如果一点也不影响,可以删掉了。
18. 最好的笔记是内化成自己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用时不翻笔记(时间成本≈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