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KJ同学
363关注491被关注0夸夸
混入过鹅厂/老铁厂/tier2咨询/初创ngo/csr
误入快消厂,现在已经出来啦
外圆内方,也在重塑自己中
写点朋友圈不发的
表达即偏见
KJ同学
2天前
很多人在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
其实在说,“我不敢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其实你一直都知道
00
KJ同学
2天前
灵光火到什么程度呢

连我妈都来说,xx阿姨说支付宝有个AI工具很好用,叫什么,啊对,叫灵光,你用过了吗
10
KJ同学
2天前
三天看完了All her fault,先说两个字,好看!

扣人心弦的绑架案,全员在线的演技(特别是Sarah),还有层层推进的剧情;虽然结尾两集有些狗血,太多巧合了;但完全瑕不掩瑜,必须进入年度好剧清单。

前几集一边在推进绑架查案的剧情,也同时在警察的问询对话中集中呈现了working mum的困境:

爸爸可以说有事、可以说要my own time,be myself,妈妈却必须always online;

妈妈承担了绝大多数的育儿责任,同时也是“做多错多”:从丢孩子,到雇用了背景有瑕疵的保姆,都成了殚精竭虑的母亲们的过错;虽然老话说的是“养不教,父之过”,但教不好孩子却基本成了母亲的最大罪名。

怎么“平衡工作与家庭”这个(伪)难题,亚女白女都在面对,大家的困境都出奇相似。

后面几集开始展开“绑架者”Carrie Finch的剧情,侧面呈现了更多阶级的话题:

不靠谱的爸和总是把怨气撒给她的妈,没给Carrie留下什么好的童年遭遇;遇上同样是孤儿背景的男友,原本要一起建立一个家庭,可是男友又因为想给孩子赚奶粉钱,贩毒而入狱。在给“为什么‘绑架’”创设背景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贫”和“困”,怎么通过教育和环境代际传递。

其他的人物形象也很立体,像是穿插的警官和家人故事,让最后他“放”Marisa一马的主要剧情得到了很好的承载。

最后Marisa和Jenny坐在花园边,互相看向对方,看着两个孩子玩耍的结尾封神;
“你俩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

确实是白莲花+致命女人+gone girl的结合了!
00
KJ同学
2天前
近期AI实践最有用的例子:通过和AI对话,自我确诊了“返流性咽喉炎”。

半年前开始断续喉咙和耳朵连接处有异物感,且隔三岔五吐泡泡(粘液)+反胃,在上海几大三甲(瑞金+五官科医院)看过,都只是诊断为“慢性咽炎”。当时很纳闷,因为一来我从来没有得过咽炎,何来突然的慢性咽炎;二是怎么咽喉炎,半夜会反胃,起来吐粘液。

有一次咳得2-3天睡不着,去耳鼻喉医院看急诊,医生也是给了咽喉炎诊断,开了点消炎药。我想继续问得病和反复原因,医生就急着赶我走,意思是我还有别的病人,你这轻症我本来可以拒诊。。。

后来忍无可忍,和AI对话,把各种症状和病程都描述给它,很快就得出了“返流性咽喉炎”的推断。

一开始还半信半疑,后来看到小红薯很多病友的描述贴(基本是同样被误诊的经历),加上按图索骥找到的返流性咽喉炎专家共识论文的佐证,cross-check后开始相信AI的推断,并且开始自己实验性用药。

自我用药两周下来有改善,后来病情反复,再到消化科,医生帮忙更新了药的组合,一个月下来现在基本快康复了。

不是鼓吹“AI看病”,但这事确实反映出现代医学“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跨部位的疾病误诊、漏诊风险高的弊病(像返流性咽喉炎,病的根源在肠胃,但病征在咽喉),和LLM作为一个更通用的知识库,能串联分割知识、给出推断的能力。

回想下来是一个有意思的小例子,当然政治正确地说,还是需要人机共同,通过LLM推断,同时人为干预。
00
KJ同学
6天前
后知后觉,看完了李新野xx约会指南的全文

看的时候感觉很复杂,里面有太多仇女和厌女,初始可能是义愤填膺,多看几段发现刻板印象和牵强推理太夸张、太离谱,以至于根本不需要反驳;而且越看越会有种悲凉感,特别是到最后附上的《我的姐姐》一文中,有全篇中难得一见的温情,和基于此更复杂的爱恨交加。

有两个感觉,一是作者太聪明了,于是能把胡说八道的文字,以形式工整,看似推理严密的方式写出来,洋洋洒洒十几页,写出约会rq的历史、法律、道德基础,还有手把手的教学。“论证”自成一套,但也把自己绕进去了。

第二个很强烈的感受是,全篇其实不是在讲怎么约会rq,而是在讲“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和“为什么没有人理我”,或者更甚的是,“为什么没有人爱我”。从中能感受到对父亲极深极深的恨,和很深很深的孤独。成长过程中,只有兄弟会让他感受到难得的包容和支持。

前面是个人层面的,再往下走,里面折射了太多经济转型期的困境,在男性身上的部分体现就是,为什么这么成功了,还是没有人欣赏我,爱我,于是只能继续通过钱、地位、权力,来“诱惑”人。于是反过来会形成一种认知,他们都是因为钱,权才喜欢我,于是我要更努力追求。

经济转型期,财富在不断创造,但也在不断影响着人,侵蚀着传统社会的亲情和亲密关系。

但其实背后不是他个人的疑问,而是全体面对的转变和困惑,为什么身上出人头地、养家糊口的枷锁那么重,而且指标那么单一,需要拼、需要卷;为什么现在的“人心不古”,大家不再“从一而终”,而且都“物质”“拜金”。

完全明白“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但还是会可惜,特别是文末呈现的一些对现实的追问和反思,能看出他痛苦之上的敏锐。如果更早有身边人和心理学的支持,以及把精力转向更结构化的阅读和研究,加上原来强理科背景和推理能力,作者完全可能成为一个社科大家,而不是pdf作家。
20
KJ同学
7天前
从这一课学到了,vibe coding除了基础的需求描述清晰的能力,更重要的还是planning。不仅是开始前想好能节约资源,而且是遇到demo和想要的结果不一样时,在资源有限情况下,怎么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先要什么后要什么。

以前团队开发时代,一个小的决策,可能影响的是上线时间,以及要跟研发扯扯皮,对资源耗费相对不敏感;现在个人开发时代,直接感受到,调一个功能点,背后就是钱。。有点从打工到小老板那意味了。

要把需求以更少的次数、更清晰的语言描述,减少迭代,来节约agent use,有点意思。

KJ同学: Vibe coding第一课 付费。。 刚开始写第一个小玩意,自用的图书管理工具,写到80%,月卡里付费流量就用尽了

00
KJ同学
7天前
Vibe coding第一课
付费。。

刚开始写第一个小玩意,自用的图书管理工具,写到80%,月卡里付费流量就用尽了
31
KJ同学
8天前
玻璃悬崖效应:是一个社会学术语,用来描述一种现象:在组织或公司面临危机或业绩不佳的时候,女性会比男性更容易被提升到管理层的职位上,尤其是那些高风险、容易失败的职位。

一方面,从一上位之初,她们就会收到更多关注和压力;另一方面,从结果来看,成功固然好,一旦失败,对比男性领导者,更容易被归因为性别特征导致的失败。

同时,当企业走向顺利时,男性管理者又会被提拔,享受顺风红利。相当于女高管来救场,救下来稳定了成果又被吞走。

这个术语暗示了女性领导者处于一种不稳定且可能非常危险的位置,就像站在悬崖边上一样。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机中有危。

四大女掌门,拿捏中产的“吃喝”

10
KJ同学
8天前
踢球
半脚踏入中年的人难得释放天真和攻击性的地方

攻击性是阻挡进攻,要用速度和部分身体对抗;
天真是在和队友练习或场边打满,像极了中学体育课,那些“还没变成毒妇的日子”
00
KJ同学
8天前
蛮神奇的,刚发的动态信息流能看到,但转发显示“找不到该消息”。

大家能看到信息流/转发么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