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聊到动力,当下我们相信什么,动力就来源于什么。
往往选择的局限在于,过于想要去证明什么,不得不说,证明是带有力量的;
比如进名校是证明自己,进大厂是证明自己,甚至买房子也是证明自己,但其实,证明是一种很短期的力量,证明之后,还需要新的阶段去承接
不服和证明类似,看似叛逆,却朝着“悦己”的人生追求近了一步,对于某种问题、现象的反叛,是不服,但世界是喧嚣、荒谬、不公平的,人终究会发觉自己的局限性,不服的力量也容易收到捶打,因此也不长期,就像王小波书上所说,很多锤不倒的东西会留在21岁。
这两种力量不仅短期,且合作意愿差,能承载的长度、宽度都有限,也就是所谓的“有限游戏”
什么更具有长期性?
热爱,具有更长期性,这里要区分你热爱一个东西是三分钟热度的一时兴起,还是长期喜爱,热爱的内核又是什么。 比如你喜欢健身,这到底是算不算是一个热爱呢,就要看你是指享受其证明你身体健康、具有吸引力,还是真的享受健身带来的乐趣愿意研究它。喜爱的深度是一个衡量,时间也是一个衡量,比如我喜欢汽车这件事,就是从小到大都喜欢汽车,家里的每本汽车杂志和车模都能见证;喜欢摄影就次之,这几年多了很多照片,但本质是希望通过摄影抓住好奇和表达;而喜欢露营可能就是最近没什么可以出去玩的,一时兴起。真正的热爱具有长期性,广度上更能与人合作,心态也更开放,我们不去证明什么只是追求热爱,会迸发更大的可能性,开始向无线游戏迈进
比热爱更浓烈的,是使命。
使命源于热爱,但又高于热爱,《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提到,人要追随天命,顺应心里的预兆,大抵这种力量,就是一种追随使命的力量。
使命会驱动我们更具恒心的前行,披荆斩棘。
但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更看不到使命实现的路径,所以也不会有这一层的力量。
少部分一直在寻找,极少部分人追随,达成使命的人凤毛菱角。
但它存在,就值得追求。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