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唐夕_JwPF
258关注1k被关注1夸夸
🌟32岁只工作不上班
✨公号:唐夕,已日更1000天
✨公号读者50000+
🌟交流可以+vx1729174138
唐夕_JwPF
1天前
创作本质上是输出能量
00
唐夕_JwPF
1天前
今天尝试了一件新事情,雨天骑行。

早上开始下雨,天气很冷,原本我不打算出门。很不喜欢在雨天和很冷的天气出门,最不喜欢的季节也是冬天。

​但我想起最近让AI做我的幸福教练,ta有一次给我建议让我每天去尝试做一件新事情,多小都可以,哪怕是走一条没走过的路,做一辆没坐过的公车。

​于是,我决定就在雨天出门骑行,打破我自己之前的『惯性』。

出门,先感受到的是一阵凉意,虽然地面已经下湿,但雨并不大,只是细雨被风吹在衣服上,我带了帽子,脸并没有淋到雨的感觉。

凉凉的风夹杂细雨吹在身上,好像一激灵,身体醒过来,大脑也醒过来,骑行的路上,因为是雨天,加上中秋车很多,甚至有段路还堵车了,我必须很专注,专注路况,专注在骑车这一件事上,忘记其他一切杂念、想法、情绪。

路上有出现一个小插曲,我快到家过最后一个红路灯都时候,一辆摩托车,骑的很快,还闯了红灯,差点撞到我,要不是我及时刹车。

那一刻,心脏极速跳动,有一种天呐,今天差点就出意外了,幸好我很专注的在骑车,在保护自己啊~

回到家,我反而没有后怕,而是就想:人生真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意外会来,正是因为这样的无常,才更常使我们警醒,想要珍惜当下、珍惜眼前、珍惜此刻真正能把握住的每分每秒、珍惜人生中的每一次相遇与重逢,珍惜每一次属于自己生命的创造。

我们终将都是要面对消亡的所有的结局都是既定的 ,但在黄昏降临前,我们还可以欣赏一次完整的日出、美丽的清晨、惬意的午后,还有那太阳完全落山前、晚霞漫天、金乌欲坠不坠、世界都仿佛安睡在了橘色摇篮里的温柔时刻的。

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那就活好每一天,给自己勇气多去尝试一些,新事情,创造一些新体验。

​嗯,中秋美好~
00
唐夕_JwPF
3天前
一个内心丰盈、懂得爱自己的人,也会追求“成功”,也会追求对社会有“贡献”。但这种贡献是发自内心的热情,是可持续的,是带着“光”的,它创造的价值不仅仅是经济数字,更是人与人之间温暖的连接和信任。

而一个内心有匮乏感,有受害者心态,有不配得感,不自信的人,长期看也不可能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他们要么靠黑化驱使自己,开始腐败、贪污、做恶、过度补偿;要么早早就能量耗尽,做不出影响。

深有同感

刘勿锋: 中国孩子最缺的是什么? 最让我有共鸣的一个答案是:缺少一种天塌不下来的松弛感。 从小到大成长在一个功利主义的社会里,耳濡目染的是要追求成功,要对社会有贡献,要考好学校,有好工作,挣到很多钱,有大房子;更极端的,则是要成为所谓的“人上人”,要不停奋斗成为精英,要成功,要做人生赢家。 社会新闻里,多的是嫌贫爱富、恃强凌弱、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是炫富、炫优越感;是鄙视链,是厌蠢,但就是不能容忍一个正常的普通人。 在之前的人生阶段里,我也是这套功利主义的坚定信奉者,一直追求考高分,比“优秀”,拿结果,追求“证明自己”。虽然确实在同龄人里也算不错了,但说实话,真的很累。 这种“优秀”的惯性,让我像一辆停不下来的火车。直到一个新的人生课题摆在面前,我才听到了刺耳的刹车声。 因为所有的这些,都是外部评价,是有条件的。但我内心深处始终无法回避的是,如果我表现不好了,我解决不了新问题了,挣不到钱了,相比同龄人落后了,是不是就没价值了? 这些顾虑,让我在面对成为父亲这个人生新课题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慌。最大的卡点,是我没有安全感。功利主义的叙事让我觉得很脆弱,没什么意思,世界也没什么美好。 我曾经是一个好学生、好儿子,现在是好员工、好丈夫,唯独没有我自己。如果未来再加一个好爸爸的身份,实在是无法喘息。所以我跟另一半说,我担心因为孩子的到来,会让我感受到“我死了”,我没有”空间”了。 我意识到,继续重复这个认知模式,只会让我一遍又一遍地感受到压力和痛苦。 于是在这个国庆假期的前3天,我通过自我隔绝、感受自然,然后整理思绪、梳理各种清单,在AI的帮助下梳理每一个限制信念,完成了一场深度的教练对话。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需要勇敢地直面内心的限制性信念,要诚实地面对那些“我必须成功”、“我不配休息”、“我不够好”的声音,并通过记录、反思、与自己对话,一步步地拆解它们,用无条件的接纳取而代之。 而AI像一面绝对冷静的镜子,不带任何评判地映照出我内心的矛盾,让我无处遁形,也让我第一次真正看清了自己。 过程中,出现了多次被击中、被看见、被接纳的感受,也慢慢有了开悟般的通透感。并最终,感受到了活出自己、活在当下的巅峰体验。 我对要孩子的恐惧感基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开始期待能陪伴一个新生命的成长。 我对另一半说,如果我只能教会孩子一件事,那我希望是“爱自己”。 不是学习考试的技巧,不是赚钱本领,也不是追求卓越的进取心。因为后面所有的这些,都是在让一个人变得“有用”,而不是如何丰盈地活着。 追求“有用”,就会担心万一哪一天“没用”了怎么办,那岂不是天都塌了,因为没人需要我了。然后心里就永远有焦虑,永远不能发自内心的轻松微笑,永远没有松弛感。 而爱自己的人,不会内耗,价值感来自内部,相信的是我活着就有价值。内心丰盈之后,人自动就会变得善良,正直。会真正平等地看每个人,会怀有对众生的善意和慈悲。并且会自发地想要创造点什么,想要帮助身边人。 一个人是被恐惧或焦虑驱动,还是因为爱而自发行动,过程和结果都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成天面色凝重、看着心事重重,和另一个人眼里有光,随时面带真诚的微笑,我想正常人都会想选和后者合作。 曾经我们穷,没有好的物质条件,也没有让人安心的社会保障,所以追求赚钱和成功就是更好的生存策略。即使压力大,但几千年都这么过来了。 于是我们能听到父辈或祖辈常挂在嘴边的,就是“熬”过去就好了。可如果当下就很幸福快乐的话,为什么要”熬”呢?不应该是享受吗?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青少年抑郁率正在逐年升高,有自杀倾向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多。可我们明明生在一个强大且富有的国家,为什么孩子们还这么痛苦呢? 无他,就是过去的那套功利主义的叙事逻辑不合时宜了。即使再努力学习,到头来还不是要打工。可家里已经衣食无忧了,那挣100万和挣20万,能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吗? 靠恐吓、威逼利诱、打压等方式,家长希望仍维持功利和精英主义。但孩子期待的,是天性的释放,是追求个性。因为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时代饿不死人,那如果不能痛快自由的活着,图什么呢? 当然了,这也不能怪父母,因为他们小时候穷过,或者他们自己就是一路奋斗过来的,他们是功利主义下的赢家,因此他们深信这就是人生真谛。 但每个时代都有与之匹配的生存策略,上一个时代的经验不一定适合新的大环境。 我以前也深信,世界是物质的,过于追求精神满足,要么会陷入虚无主义的消极“躺平”,要么会变成不切实际、泛滥的“圣母心”。因此我对关注内在的事嗤之以鼻。 但其实同样的,过于追求物质也会自我物化,会有空心病,会失去人生意义感。 爱自己并不是要走极端,而是善待自己,然后让自己有丰沛的能量去行动,去影响身边人,去改造物质世界。 一个内心丰盈、懂得爱自己的人,也会追求“成功”,也会追求对社会有“贡献”。但这种贡献是发自内心的热情,是可持续的,是带着“光”的,它创造的价值不仅仅是经济数字,更是人与人之间温暖的连接和信任。 而一个内心有匮乏感,有受害者心态,有不配得感,不自信的人,长期看也不可能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他们要么靠黑化驱使自己,开始腐败、贪污、做恶、过度补偿;要么早早就能量耗尽,做不出影响。 同样是巅峰体验,一个是因为得到了权力、财富、名望,非常兴奋,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另一个是感受到内心的丰盈和爱,然后非常轻松,非常愉悦。 前者是站在世界之巅,肾上腺素和多巴胺飙升,感觉世界尽在掌握,但内心深处却在担心坠落,担心失去;后者则是静坐于内心深处,感受到一股温暖而强大的能量从心底涌出,平和、喜悦,你知道这份感觉永远不会被夺走,因为它的源头就是你自己。 以前的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前者,因为显得我厉害;而现在,我会选择后者,因为我自己就可以满足,会更有力量。 我想,当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内心获得“天塌不下来”的笃定和松弛时,我们才能真正地、自由地去爱,去创造,去建设一个我们真心希望孩子们降生于其中的世界。 而这一切的起点,无关其他,只在于我们是否愿意, 从此刻开始,学着真正地爱自己。

00
唐夕_JwPF
5天前
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上班每个月的5000块工资,只能够我勉强活着,人生看不到希望,还要受领导辱骂,想自己出来干,希望过来人能给指条明路?

任何人我都不建议基于这种心态,出来单干自媒体!
做不起来的!

甚至你可能都产出不了几篇内容,不赚钱,内耗都把你耗死了。

太多人把做自媒体想象的太好了。

能把自媒体做成的人,第一,是自己起码喜欢表达,喜欢持续输出内容;第二,有强大的抗压力和受挫力。第三,内在不匮乏,有自己的一套体系。

10.1复盘思考:很重要的提醒,让你完全理清做自媒体的赚钱思路(可惜5年前没人告诉我)

24
唐夕_JwPF
5天前
最近我在训练自己一件事:碎片化时间随手打开知乎或者问一问,看到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不多加思考,就花3分钟,500字以内把这个问题写清楚。

为什么训练自己这个事呢?

我写公众号的惯性思维太重了,每次写都起码2000字,要布局构思框架,不精炼。

这个惯性影响我的语言表达和拍视频,所以我需要改变。

碎片化时间,随手思考,随手解答问题,随手训练自己的弱项,随手赚钱,就很超值。
00
唐夕_JwPF
6天前
普通人,人生回报率超高的20件小事,顺手做,复利积累。

1.每天运动 30分钟(《柳叶刀》
2.保证7-9小时的睡眠(《睡眠革命》)
3.每周读完一本书(耶鲁大学)
4.每年学习一个新的技能(马普研究所)
5.早晨坚持冥想 20分钟;
6.睡前写感恩日记;
7.工资存20%(博克希尔哈撒韦)
8.周末去公园走走(艾克赛特大学)
9.生气时先默数10秒再说话;
10.每天夸赞一个人(《积极心理学杂志》)
11.定期复盘职业规划(麦肯锡研究)
12.培养一个不花钱的爱好(《幸福研究杂志》)
13.每周给自己2小时独处时间;
14.拒绝无意义的社交;
15.学习基础理财知识;
16.每天做一件让未来自己感谢的事(比如提前学习新技能);
17.练习“5秒法则”克服拖延;
18.定期检查身体指标(《柳叶刀·公共卫生》
19.与积极的人多相处(情绪传染理论);
20.每天学一句外语(增强认知储备)(《大脑与语言》)
3981
唐夕_JwPF
6天前
我的生日恰好跟国庆是同一天,中午和家里人一起吃饭,家里有人问我:今天生日,是不是不工作休息?

其实,就我现在的状态,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并不明确,我的生活就是我的工作素材,每天输出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习惯,不写反而难受,总觉得这一天不完整。

对我来说,创作和一人公司创业,都是我热爱生命和生活最好的方式,人嘛,活着总得创造点什么,甚至不断突破自己去做新的创造。

既能记录自己,给自己的人生积累精神+物质财富,又恰好能给一些人带来正向力量和成长动力,这样的坚持,这样的事就极其有意义。

人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带来物质回报,还能对一部分对社会提供一些价值,就是很不错的生命状态,就是命运的馈赠。
00
唐夕_JwPF
7天前
新人小白做自媒体如何快速起步?

『找』对标;
『拆』对标;
『模仿』对标。

新手做自媒体要想快速起步,跟对标就是最佳的捷近。

你要做什么赛道,定位,这个赛道里,做的好的起码10个人找到ta们。

对标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你认同吗?是否和你一致?

如果不一致,对方数据再好,建议不要对标。

你会很拧巴和不自洽,走不远。

选择和你价值观相符的对标,拆解ta们的内容,有哪些数据好的爆款,标题是什么,内容框架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击种了什么情绪,变现模式是什么?

对标做哪个平台,你就做哪个。

模仿ta们的选题和标题,自己去出观点,写内容,逐渐跑通变现,闭环打通,就意味着你完成了起步。
01
唐夕_JwPF
7天前
今天大概会是我这一年过的最有价值的一天,听他们播客的4小时,是我最有价值的4小时。

是的,这是唯一一期第一次听,我就听了2遍的播客。

我听到了一个在死亡面前,极度坚韧、生命力极强、很有深度和宽度的灵魂,她解开了我这段时间的很多困扰和卡点,有关于创作、有关于生命体验、有关于生命核心命题。

这两年孟岩老师的播客《无人知晓》,一直都是我的深度精神食粮。

每一期我都反复听过很多遍,甚至前两年在我精神很低谷的时候,也是这期播客伴随我平静下来,仿佛一个智者在用他的声音抚慰我,也让我进入我的内在世界,看见我、疗愈我,慢慢走出精神低谷。

几乎是每次一更新,我都会第一时间去听,去感受独特的灵魂对话和平静感。

这次孟岩和阿娇的播客更新了一段时间,我在即刻上看到不少人都在推荐,都在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被震撼到的感受。

一直忙碌的我还没时间听,今天下午阳光很好很好,我坐在书桌前写思维破局50讲的课程,打开这期播客,想作为背景音来听。

可是听了一会,我慢慢停下写课的动作,开始专注去听。

我就在想,如果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天,我会做这个事吗?

答案是不会!

然后我又问自己,那我会做什么呢?

我不知道!

那我会懊悔什么呢?

会懊悔我曾经浪费了很多时间,没有去创造新体验,没有去拓宽生命的体验。

然后,我索性关掉电脑,换衣服出去骑车去了我常去的湖边,听完了这期播客。

这段时间,实际上我对自己有很多的不满意。

我的生活,我的人际关系,我做的事情都有点太过于稳定了,我有点不满意,我想改变,我想引入一些变量,我想增加体验,我想碰撞出一些新的东西,增加我生命的丰富度和厚度。

于是,前几天和deepseek我的人生幸福教练讨论的时候,我还让它给我推荐,我该引入什么变量?
它建议我,尝试每天去做一件新事情,并把它记录下来,哪怕再小,比如走一条从未走过的路。

为什么我会对我的生活和现在做的事不满意呢?

当我听到阿娇说,她不会把自己固着在一个身份里,或者某个高光里,她会不断去创造新的东西,迎接新的挑战。

孟岩问她:为什么呢?为什么一定得创造,不创造不可以吗?

她说:只有当我参与了新的东西,拥有创造新的东西的能力,才感觉我是活着的,不创造,我会觉得生活是停滞的。

是的,不满意是现在的很多时刻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停滞的。

虽然我也还在创作,虽然我也还在给一些人解决问题,提供价值,但我很少很少再有那种兴奋,创造了新东西的成就感,而是我在重复自己,我没有在流动,我被自己的某些信念、身份固化了。

这一刻,我清晰的看见自己想要追寻的一些东西,也清晰地看见自己的恐惧和不敢踏出去的脚步。

阿娇说,她从来不怕自己犯错,解决问题,获得机会,自己上手才是最重要的。

做一个旁观者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所以一定要不断创造。

在他们的对话里,关于创作,关于表达和内容,有一个价值观很打动我,就是,衡量你内容好坏的只有一个核心标准:你自己对自己满意吗?

我想,我们人生的终极命题只有一个:我做什么、怎么做能让自己越来越喜欢自己?我做什么、怎么做能让自己满意我自己。

E41 孟岩对话阿娇:我的另一面,也想被注视和欣赏

无人知晓

00
唐夕_JwPF
9天前
我有一个合伙人,是60后,开线下黑茶店(喜欢喝茶的朋友可以来找我们哇),不会做选题,不会写作,最开始连公众号怎么开都不会。

最开始在我社群里跟着学写作,学怎么写公众号,获得了第一批流量。

最近跟着我的日更100天计划在持续出摊,不会做选题,我给了他100个选题,每天写一个,教他怎么用好AI,怎么把自己的故事,案例融合,照做就行。

他执行力也非常强,就照着做,现在账号推荐率到了78%,关注量,阅读量指数级增长。

所以,我‮在现‬觉得,很多人账号‮不做‬起来,跟技巧无关,能力无关,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没有一个好心态,总想要个『确定性』的答案,没有就各种内耗,迟疑,就是不行动。

第二,单打独斗很迷茫,遇到问题没有人给指点,一直撞南墙,撞到头破血流,数据没增长,钱没赚到,信心和心力都被打散了。

这其实是最贵的。

第三个,输出量很少,没有持续的输出系统,过于追求完美,幻想一个作品就爆,数据差就否定自己,或者是压根没开始过,输给了自我对抗,自我内耗。

无论你是有自己业务还是没有的新手小白,正在找定位,真正能在自媒体上赚到钱的人,不是谁有才华,而是谁懂得对标+情绪稳定+听话照做+长期主义。
00